紫雲岩寺

紫雲岩寺

紫雲岩佛寺位於福建省龍海市石碼鎮之郊,座落於石碼鎮高坑村山麓群山環抱之中,樹木蒼翠之間紅牆綠瓦,此乃紫雲岩古剎在焉。相傳該地常有紫雲霞光覆蓋於此而得名。

基本信息

介紹

紫雲岩寺紫雲岩寺
紫雲岩寺歷史悠久,他始建於大宋年間。歷經近千年來雨雪風霜的洗禮;歷經幾番朝代滄桑的變化。其間雖然幾度興廢相尋,然而佛性長存。該佛寺幾經修建,流傳至今。佛光普照,其香火歷代十分興旺。

紫雲岩寺,占地四千餘平方米。有高大的岩石壘築成的山門,山門當中醒目的“紫雲古剎”四個鬆勁的大字金光閃閃。山門前方闢建一個巨大的停車場,沿石階拾級而登就可以進入“大雄寶殿”。

紫雲岩寺綠樹成蔭,果樹花圃連片,到處都是鳥語花香。佛寺周圍許多的蒼天古樹,雖然歷經上千年的酷暑冬寒和雨雪風霜,然而至今仍然像一把把綠色的寶傘護衛著佛門古剎。啊!雄偉莊嚴的古剎,筆者祝願您:給世間善良的人們帶來更多的幸福和安祥!

紫雲岩寺供奉著:慈祥的三世佛陀,觀世音菩薩,善財,龍女,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王菩薩,和韋陀護法等神將。另有祖師殿供奉有,西天東土歷代祖師(達摩禪師)的香席。還有新建的功德堂,齋堂,會客廳,和剛剛破土動工的大悲殿等等。佛寺鐘鼓法器齊備,佛殿莊嚴、清淨、隨緣和安祥。

交通

紫雲岩寺的交通十分的便利。離龍海市政府所在地(石碼鎮)僅有二公里路,乘汽車、騎腳踏車都可以到達。

由來

鄉里古今相傳:在大宋年間——福建省龍海石碼鎮高坑村的一座山峰中,經常的出現道道彩虹和霞光------某一天,天剛蒙蒙亮,當地的一位農夫上山砍柴。當他路過經常出現霞光四射的山峰時,抬頭看見了兩位白須老人在山峰的岩石上奕棋。這位農夫平時也很喜歡下棋,於是他也就前往一觀。當他走近時——這兩位白須的老人便化成兩隻白仙鶴飛向空中。仙鶴遨遊之處金光四射彩虹橫空,即時山峰中出現了種種的瑞像。

此時天也大亮了,石碼高坑村一帶的民眾見到這一瑞景都高興的贊說:“地理難得,寶地難尋------”於是,當地勤勞善良的民眾就共同集資,並選定良辰吉日在仙人下棋,祥光普照的聖地上蓋起了一座“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廟。從此——慈祥的佛光普照了紫雲山峰;普照了龍海一帶,普照了三千個大千世界的宇宙空間。

歷史概述

根據文史記載:當時此山峰地勢險要,四周上下危岩聳立。當時我們的祖先要在這個地段建造“觀音廟”,是何等的艱難啊!但是,困難難不倒民眾創建“觀音殿”的決心,困難嚇不倒英雄漢。在諸位善男信女共同的努力下,地處紫雲山峰石壁岩上的“觀音佛寺”終於建成了。由於該佛寺建築在霞光四射的紫雲山峰上,所以當民眾就把她叫作“紫雲岩”;再來該佛寺是建築在石壁岩的上面,所以當地的人們又把她名為“石壁岩”;後來佛教的居士們又請來了出家人,在該寺殿弘揚佛法。因此,當信眾又將這可愛的佛寺增添了一個美名為“紫雲禪寺”

從此——晨鐘暮鼓,舒暢響亮的頌經念佛聲,不斷的在紫雲岩的山峰中迴旋。

根據文史記載:明朝有一位學者叫“呂賓溪”,他是龍海市海澄鎮人。因為家庭貧寒三餐難度,但是,他有上求功名之心。所以寄讀在〈紫雲岩寺〉攻讀文書。他每天早上、中午和晚上都是虔誠的禮拜諸佛菩薩。經過了一番刻苦努力的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在殿試中考上了解元。

為了報達佛祖們的隆恩------做了官的“呂賓溪”大人,特地的到〈紫雲岩〉聖地重新修建了佛寺、並且重新裝塑了“三寶”佛的聖像。另據文史記載:明朝御史“沈源”,二甲進士“盧琦”,進士“高寬”,拔貢“高文升”,督擦檢校“盧春魁”-------古人也都先後的寄讀於〈紫雲岩寺〉。

紫雲岩佛寺始建於唐朝。在明朝永樂年代;繼清朝康熙、乾隆、光緒和民國時期先後進行數次的維修與擴建。該佛寺每次維修與擴建完成後,都有勒石文字流傳萬代,該佛寺中存留的碑文數額可供參考。
《紫雲岩寺》是龍海市重點的文物保護的單位之一。該佛寺建造藝術十分精湛;殿堂設計真是鬼斧神工;佛像雕塑極為精緻、壁畫構思巧奪天工;石碑辭典流傳後代、詩文辭語引人遐思------上述一切嘆為觀止,令人稱讚。遺憾的是:在林彪和四人幫那個(人妖顛倒)的年代裡,紫雲岩寺也同樣的遭受到毀滅性的損壞。在這個非常時期,該寺廟內外雜草叢生,整座寺廟景觀十分的淒涼。
1971年林彪一夥鬼魅魍魎,死無葬身之地的摔死在(外蒙古的)烏都爾汗。1976年10月橫行無道的“四人幫”,也被掃進了歷史的垃圾箱。真是:“多行不義必自斃,天理昭現有報時。林彪江青無人性,自食惡果臭萬年。”從此——紫雲岩又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等等一切大地有靈,蒼天有眼。
1987年龍海市石碼鎮(高坑)一帶的民眾,大家心懷著對“佛祖”無比信仰和崇拜的感情,他們自願的捐款,並且群策群力地重新修建了“紫雲岩寺”。從此,紫雲岩寺又是一個弘揚佛法的好道場。

四大奇觀

紫雲山峰風景優美,該山峰中奇景甚多。有一“金雞啄食”;又有“仙人足印”------但是,以下四景更為難得。

一、紫雲迎客榕

紫雲山下高坑村的西側,古延至今有一個水明清秀的寨潭。其四周蒼松翠竹成林,潭後邊有一塊如山巨石,巨石中裂縫之處生長著一棵桿粗、枝壯、葉茂和根旺的老榕樹。上千年的榕樹歷史悠久,它經歷了凡間滄桑,傲視過世間萬人面。這棵古榕樹雖然老態龍鍾,但它至今仍然悠閒,雄壯盤纏挺立在這塊巨大的盤石上。古榕樹影照潭伴月,其優美形態猶如好友友迎客,引人遐思極為壯觀。

二、廳房虎洞

紫雲山中原有一個天然大石洞。健在的老人說:這個天然石洞巨大,洞內可容納一百餘人。該石原來是山中之王們出沒和居住的虎穴。當時石碼一帶的居民到紫雲岩寺祈求觀世音菩薩“趕走惡獸”,以免善男信女遭受到無辜傷害和驚慌”。說來觀音菩薩靈感,該洞穴的老虎不久就遠走了它鄉。從此這個難得的天然石洞,就成了當地民眾到此燒香禮佛,避暑乘涼和旅遊休息的好地方。

健在的老人經常說: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列強在中國燒、殺、掠、搶。為了國家的興亡,石碼一帶善良的民眾來到了紫雲岩寺,信眾們一心的祈求“佛祖保佑萬民百姓皆平安”:祈求佛陀們“懲惡揚善”。在這個非常的時期,喪盡天良的日寇敵機經常來石碼瘋狂的轟炸。此時“廳房虎洞”就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對敵)防空洞。當時倭寇敵機轟炸時,躲進該洞最為安全。

三、大樹夾石

紫雲山峰中有棵飽經戰爭創傷的古樹,他用自己的經歷訴說了一個真正動人和傳奇故事。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某一天,日寇敵機在紫雲岩寺的周圍瘋狂的進行轟炸,頓時山峰上的岩石被炸的石土紛飛。突然一塊被炸的巨石橫飛到一棵大樹的樹叉之間,此時這棵大樹憤怒的一抖,並將飛來的巨石夾住了;中國人民偉大的抗日戰爭已經勝利結束半個多世紀了。但是,生長在紫雲山峰的這棵“大樹夾石”的古樹猶在,這棵飽經戰爭創傷的古樹一直向後代的民眾訴說:“落後就要挨打,居安思危和憤發圖強。”

四、古井甘泉

紫雲岩寺西側的高坑村,歷來地靈人傑。村民們常常到紫雲岩寺燒香拜佛,在觀世音菩薩的感照下,村中原有的一口古井大旱不甘,井水清淨而甘甜。它是古延至今難得的一口好井,井水中含有著許多的礦物質,人們享用它可以健身益體。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