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動態數字立體聲

而目前市場上成熟的音頻技術主要有杜比、DTS以及SDDS。 隨著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DVD市場的興起,DTS已經和杜比、SDDS一樣,已逐漸成為全世界電影院統一的數碼音頻格式。 1994年制訂的MPEG-2標準是國際音視頻標準領域的一個里程碑,是音視頻行業遵循的基本標準。

外企把持音頻核心技術
由於數字音頻技術具有廣闊的套用範圍和良好的市場前景,因而一些著名的研究機構和大公司都積極開發自己的專利技術和產品。而目前市場上成熟的音頻技術主要有杜比、DTS以及SDDS。
杜比立體聲最早出現於1975年,並於1986年出現高級錄音技術杜比SR。進入上世紀90年代後,杜比研發出聞名的數字環繞聲技術——杜比數字(AC-3)音頻編碼。
SDDS是1994年8月推出的索尼動態數字立體聲SonyDynamicDigitalSound(SDDS)是電影業最新、最先進的數字立體聲制式。SDDS在聲道的數量,系統自含的數位訊號互補和音頻編碼技術等幾個重要方面超過了其他的數字制式,別的數字制式肯有最多六個聲道,SDDS則可以容納多達八個聲道。
而相對杜比和SDDS,DTS則是後起之秀。DTS的興起主要是因為DVDROM的普及,因此可以說DTS是一個DVD音軌技術里的概念,擁有5.1聲道系統,和其他5.1系統一樣有左、中、右、左後、右後、超低音6聲軌。
隨著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DVD市場的興起,DTS已經和杜比、SDDS一樣,已逐漸成為全世界電影院統一的數碼音頻格式。
雖然在國內市場,一些企業在EVD推行過程中也嘗試製作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音頻標準,但是這些專利的成熟度和產業化效果並不理想。從目前市場來看,音頻方面的專利基本都掌握在杜比、索尼等外企手中。
國內企業角逐視頻核心技術
目前較為成熟的視頻標準有MPEG-2、H.264以及中國國家標準AVS等。
1994年制訂的MPEG-2標準是國際音視頻標準領域的一個里程碑,是音視頻行業遵循的基本標準。近10年來,音視頻編碼技術本身和產業套用背景都發生了明顯變化。ITU-T於1997年提出了一個長期的視頻標準化項目H.26L,並在1999年8月推出該標準的第一版測試模型。為了回響ISO/IECMPEG對先進視頻編碼(AVC)技術的需求,自從2001年開始,ISO和ITU開始組建了聯合視頻工作組(JVT),即ISO/IECMPEG和ITU-TVCEG(視頻編碼專家組)聯合的工作組,在H.26L的基礎上開發新的視頻編碼標準,目標定位在制訂一套兼顧廣播和電信,覆蓋從低碼率通信到高清晰電視的廣域標準。在ISO/IEC中,該標準的正式名稱為MPEG-4AVC標準;在ITU-T中,正式名稱為H.264標準。2003年下半年,ISO/IEC以MPEG-4第10部分(ISO/IEC14496-10)的名義正式發布了這項標準。
目前在全球市場上,MPEG-2已經普遍套用在廣電系統如DVD產業、電視視頻方面,同時已於近日升級成更為先進的MPEG-4。H.264由於擁有更好的圖像質量和良好的網路適應性而提出的新的視頻編解碼標準,現在逐漸成為多媒體通信中首選的視頻編解碼標準。
而在專利收費方面,MPEG-4和H.264都由1996年在美國成立同一專利授權代理公司MPEGLA制訂收費模式。目前瓶頸問題是因其向運營商收費的專利政策,在歐洲、美國和日本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受到抵制。而對於中國龐大的廣播系統和電信系統來說,由於需要繳納的專利費總額將十分巨大,也是紛爭不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