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幣流通制度

紙幣流通制度的產生原因在金本位制度下,為了減少浪費,攜帶方便,在發行金幣的同時也發行紙制的銀行券,這種銀行券可以兌換為黃金。 但在1929--1933年的大危機中,資本主義國家相繼宣布銀行券停止兌換黃金和禁止黃金輸出。 紙幣流通制度的特點(1)在紙幣流通制度下,貨幣金屬仍然是黃金,資本主義國家政府仍然規定紙幣的含金量,但紙幣不能自由兌換為黃金。

紙幣流通制度的產生原因

在金本位制度下,為了減少浪費,攜帶方便,在發行金幣的同時也發行紙制的銀行券,這種銀行券可以兌換為黃金。但在1929--1933年的大危機中,資本主義國家相繼宣布銀行券停止兌換黃金和禁止黃金輸出。原來流通的銀行券喪失了直接或間接地與黃金兌換的條件,從而變成不兌現的紙幣繼續流通,導致紙幣流通制度的產生。

紙幣流通制度的特點

(1)在紙幣流通制度下,貨幣金屬仍然是黃金,資本主義國家政府仍然規定紙幣的含金量,但紙幣不能自由兌換為黃金。70年代以後,受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金融危機的影響,各國紙幣的含金量已經不起作用;
(2)國家壟斷紙幣的發行,以保證發行紙幣的收入歸國家所有;
(3)紙幣成為彌補財政赤字的工具;
(4)紙幣的名義價值高於其實際價值,紙幣一般處於貶值狀態;
(5)紙幣不能執行世界貨幣的職能,黃金是國際清算的最後手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