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坊鄉

紙坊鄉

紙坊鄉位於汝州市東部。東鄰郟縣,西連市區,南瀕汝水,全鄉共轄14個村,89個村民小組,1356戶,6848人。總土地面積為263.8平方公里,是個典型的平原農業大鄉。這裡地勢平坦,土肥水豐,環境優美,氣候宜人,四季分明,非常適宜農作物生長。

基本信息

概況

紙坊鄉位於汝州市東部,在78.6平方公里的總面積中,耕地面積有63603畝,農業人口69938人,是個典型的平原農業大鄉。

主要農產品

主要農產品有小麥、玉米、花生、棉花、蔬菜、瓜果,是汝州市最大的糧食生產基地,素有“汝州糧倉”、“瓜菜之鄉”的美譽,

獲得的榮譽稱號

曾獲榮譽稱號得省“糧食生產百強鄉”、“科技示範鄉”;平頂山市“夏糧生產先進單位”、“玉米高產開發先進單位”、“畜牧業生產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氣候特點

氣候多變,乾旱、霜凍、冰雹等自然災害較為頻繁,曾有“十年九旱,十年九凍,十年九不收”之稱。

土地面積

全鄉現有耕地7.4萬畝,人均10.8畝;其中“三田”面積1.5萬畝,人均2.2畝;坡耕地5.9萬畝;有林地18萬畝(其中退耕還林草3.2萬畝,荒山造林6.8萬畝,外援項目荒山造林3.1萬畝,天然林3.2萬畝);草地3.3萬畝;宜林未作業荒地1.6萬畝;不可作業面積9.2萬畝。

教育文化

全鄉有國小12所(其中中心國小1所,完全國小1所,初級國小10所),在職教師106名,其中代理教師32人。有黨支部16個(其中農村支部14個,黨政和財貿支部各1個),黨員333名(其中女黨員45名)。政府現有幹部職工67名。

經濟發展

紙坊鄉農業基礎紮實,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汝州市十大窪,紙坊就有石橋、牛王二窪,俗稱西大窪、東大窪,占全鄉面積的四分之三。改革開放以來,鄉黨委、政府立足紙坊實際,合理整合農業資源,最佳化資源配置,實施水、田、路、林、村綜合治理,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的現代化農業高效示範區。不斷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力度,嚴格按照“統一領導、統一規劃、合理布局、擇優選項、突出重點”的要求,對水利設施差、糧食產量低、農業生產相對滯後的丁村、陶村、武巡、牛王四個行政村實施水、田、路、林、村綜合治理,團結帶領機關幹部和項目區民眾苦幹7個多月,完成了總面積5000畝的紙坊農業綜合開發區的各項工程,初步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的現代化農業高效示範區,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推進了農業產業化進程,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創造了有利條件,為紙坊經濟的快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11年全鄉財政收入完成606.1萬元,占年度目標的222%,同比增長32.37%,增幅位居汝州市鄉(鎮)第一;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1億元,占年度目標的102.9%,同比增長23%;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4150萬元,占年度目標的10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968元,占全年目標任務的100%,同比增長9.9%;限額以上批發零售總額完成2400萬元,占年度目標的119.7%,同比增長15.2%;糧食產量完成68438噸,占年度目標的134%,同比增長22.64%;畜牧業肉類總產量完成9421噸,占年度目標的105%,同比增長40.9 %;農機總動力新增0.50萬千瓦,占市定目標任務的100%。新上限額以上工業企業一家,即平頂山明輝發製品有限公司,為紙坊鄉工業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取得新進展。年內共引進市外資金1.76億元,其中省外到位資金12300萬元,省內資金5300萬元。新上養殖項目3個,投資13000萬元的汝州方圓牧業10萬頭規模大型現代化養豬項目一期工程已開工建設;投資4500萬元的汝州永源牧業奶牛養殖有限公司正在建設;投資7500萬元的青源牧業已開工建設;投資2300萬元的河南天鴻家具有限公司實木家具生產加工項目已建成投產;投資1550萬元的安全飲水工程項目已建成供水;投資386萬元的千億斤糧食田間工程已全面竣工,並在鞏固“汝州糧倉”地位過程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湖南天心集團種業有限公司10萬頭養豬項目已洽談成功,今年有望落戶紙坊;總投資1.5億元的平頂山明輝假髮汝州搬建項目進展順利,正待開工。
——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止12月底,新莊、龍泉兩個中心村居民新區一期工程已建成住宅51套,投資160萬元,新修道路19000平方米。全鄉36個村申報一事一議籌資籌勞項目35個,利用政策資金368萬元,自籌資金139萬元,新打機井80眼,安裝路燈147盞,新修道路20000米,新建高壓配電線路設施2條,3.6公里;新建變電器房10餘個,新建沼氣池120座,衛生改廁1000座;新建農村書屋22個,配發各類科技圖書3.3萬餘冊。2011年全鄉新打機井220眼,修復舊井213眼,新修道路20公里,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
——農業特色優勢更加突出。糧食生產大旱之年再獲豐收,總產量達到6.8萬餘噸,穩居全市第一,“汝州糧倉”地位持續提升。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新增瓜菜面積3000多畝,新建無公害蔬菜大棚78個,有6個無公害瓜菜品種再次通過上級驗收,瓜菜總產量持續穩居平頂山市鄉鎮第一。林業生態建設和造林綠化成績顯著,年內完成成片造林1000畝,補植補造120畝,全鄉林木覆蓋率達到28%,被中國綠色協會等四家單位聯合推薦為全國最具生態發展魅力鄉。新發展科技示範戶300家,農民專業種植合作社8家,種、養、加等各類科技協會5個,依法流轉土地2000畝,成功創建“河南省科普示範鄉”。畜牧養殖業蓬勃發展,全鄉豬存欄8.1萬頭,牛存欄8萬頭,羊存欄1.3萬隻,雞存欄150萬隻,鴨存欄4000隻、兔存欄3000隻,規模化養殖水平持續提升,畜牧養殖業繼續保持平頂山市先進水平。

種植結構

目前,全鄉現有自流灌渠8條,機電井總量達1130眼,其中配套機井80眼,農機總動力達到6.5萬千瓦,全鄉63603畝耕地基本上實現了水利化。自1984年開始,全鄉進行種植結構調整,推廣集約化經營。尤其是1998年以後,隨著全國農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紙坊鄉的傳統種植格局被打破,對種植業、畜牧業等作出了過渡性調整,立足本鄉實際,提出了“瓜菜富民、科技強鄉、瞄準市場、調整結構、強力發展高效農業”的經濟發展新思路,以調優種植業結構為富民突破口,把瓜菜當作主導產品常年種植,兼作花生、棉花、菸葉等經濟作物,形成糧經兼作的新型種植模式,土地產出比明顯提高。

主導產業

2000年以來,立足本鄉資源優勢,確立了“一優雙高農業”、“畜牧養殖業”、“農副產品加工業、食用菌開發、產品行銷業”等五大主導產業,實行集約經營,相繼建成了五大農產品生產基地。即長埠2500畝辣椒生產基地;石莊周邊萬畝瓜菜生產基地;康街千畝小麥、玉米優良品種繁育基地;丁村、陶村、武巡、中王1500畝優質菸葉生產基地;李家村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經過近年來的運作,趙落、長埠的麵粉加工,姚樓、龍泉的竹木製作,泉李、趙莊的溫棚蔬菜,石莊、張莊的瓜菜市場,長埠的辣椒生產基地發展迅速,較好地推進了農業的區域化、專業化、特色化,加快了農業產業化進程。五大農產品生產基地的開展,不僅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也為全鄉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
2002年以來,在穩定糧食總產量的前提下,根據市場需求,不斷加大農業高新農用技術和高產、優質新品種引進和推廣力度,先後引進了節水蓮藕、中棉標雜A1、山東亞美系列花生、湘研10號辣椒,津南1號翠菜,黑密二號無籽西瓜,山東四號大露白菜等20多個優質品種和蓮藕栽培,溫室大棚栽培,地膜覆蓋,立體種植、一年多熟、土壤檢測、藥物防治、麥棉套作等十幾種新技術,大力發展高效經濟作物,新發展溫室大棚350座,高效農田達到5000畝以上,止2005年底,全鄉溫室大棚達到500多個,主要分布在泉李、石橋、中山、李家村、趙莊等村,糧經套作面積不斷擴大,全鄉小麥播種面積5.6萬畝,玉米4.6萬畝,棉花6400畝,大豆2200畝,花生2500畝,菸葉1500畝,創稅收入突破55.5萬元,瓜菜面積達3.5萬畝,其中蔬菜2.7萬畝,瓜0.8萬畝,瓜菜年產值達6012萬元。
近年來,紙坊鄉的第一、二、三產業在黨的富民政策的驅動下得到了長足發展。止2005年,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19975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13979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3063萬元。
豐富的農產品為畜牧養殖業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機遇,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尤其是2005年9月,由河南省佳田集團奶業有限公司投資1.2億元的汝州市思源萬頭奶牛場落戶紙坊,更使紙坊的畜牧養殖如虎添翼。目前,全鄉牛存欄9800頭;生豬存欄72000頭;羊存欄10600隻;雞存欄88萬隻。現有萬隻以上大型養雞場5個,5000隻以上中型養雞場45個,500隻以上小型養雞場25個,600頭以上養豬場2個,100頭以上養豬場22個,20頭以上養豬專業戶65個。新發展養殖專業戶63家,使規模養殖戶增至300餘個,畜牧養殖帶動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2005年,全鄉農業總產值完成34050萬元,其中,畜牧業總產值完成1829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60%。
改革開放以來,紙坊鄉鄉鎮企業發展迅速。目前,全鄉擁有個體民營企業1156家,從業人員達5000餘人,年營業收入達41535萬元,年創利稅220萬元,2005年非公有制經濟完成13990萬元,工業產值完成21260萬元,企業產值完成4615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800萬元。形成了建材、醫藥、機械製作、家電維修、飲食服務、家具製作、麵粉加工、粉皮加工、油料加工、煤球加工、竹木加工、市場行銷、運輸等十多個支柱產業,主要產品有麵粉、掛麵、粉皮、機磚、掃帚、家具等,暢銷洛陽、三門峽、汝陽、郟縣、禹州等周邊縣市。新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9個,為全鄉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紙坊鄉是州東、郟西結合部的重要商品集散地。全鄉有紙坊街、留王店、武巡店、東趙落、長埠街、紙南商業街等6個集市,石莊、張莊兩個瓜菜市場,紙坊街東街、南街兩個農貿市場分單雙集。尤其是東街,是紙坊鄉唯一的一個物資交流會,會日是每月的1、7、11、17、21、27日,設固定攤位1200餘個。每逢會日,汝州、郟縣、寶豐等周邊縣市,商賈雲集於此,最高上市2—3萬人,日成交額高達50餘萬元。1985年規劃建設的紙南商業街,總建築面積4.9萬平方米,有700家各地客商在此經營。2005年,鄉政府投資15萬元,對紙南商業街進行了擴建改造,加寬了路面,鋪砌了下水管,兩側鋪上了彩磚,栽上了風景樹,安放了垃圾箱,安裝了路燈。如今的紙南商業街已是鱗次櫛比,五金交電、醫藥、服裝、化肥、修理、家具、移動電信、農機、百貨批發、飲食服務等應有盡有,琳琅滿目,猶如一條靚麗的風景線展現在人們面前。
紙坊是東南各省(市)通往西北的交通咽喉,洛界公路穿境而過,縣鄉公路縱橫交錯,路網完善,交通便利。近年來,全鄉人民在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改造了鄉村公路和村鎮街道,完成了三縱九橫的道路建設,全鄉36個行政村,全部實現了村村通,交通條件在汝州市首屈一指。
近年來,紙坊的科技、文教事業發展迅速,成效顯著。全鄉目前擁有中國小34所,教職員工611人,在校學生11994人。隨著教育資源的整合和中國小危房改造力度的加大,進一步改善了辦學條件,最佳化了育人環境,各中國小都蓋起了教學樓。汝州市五高坐落在鄉政府駐地,近年來升學率逐年攀高,2005年高考成績位居全市普通高中榜首。

發展前景

紙坊人民勤勞樸實,忠厚善良,民風純樸,熱情好客,美麗的自然環境孕育了較強的人文優勢:中山寨和閆村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已列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10月,洛陽地區文物考古隊在中山寨挖掘出的大量石器、骨器及陶器等炊具和葬具證明,原始社會已有人在此繁衍生息,閆村文化遺址挖掘出土的彩陶缸繪有《顴鳥石斧圖》為全國所僅有。連續三年獲得平頂山市“治安模範鄉”榮譽稱號。
目前,紙坊鄉黨委、政府決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圍繞市委提出的“全省進位次,全國創特色”的總體目標和建設“富裕汝州、文明汝州、平安汝州”的總體要求,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認真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立足鄉情,發揮優勢、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動力,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加快農業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大力發展特色農業、高效農業、訂單農業和品牌農業,實現結構調整與市場的良性互動,借農村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正式啟動之東風,把主要精力放在發展上,向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宏偉目標奮力前進。

陝西省志丹縣紙坊鄉

紙坊鄉 位於縣城西北部山嶺地區,海拔高,植被差,自然條件差。北靠吳旗縣薛岔鄉,南靠周河鄉、旦八鎮,東鄰周河、順寧鄉、西鄰金鼎鄉。1984年普查,總面積264平方公里,耕地145911畝。鄉政府駐地紙坊村,在縣城西北14公里處。清代有造紙作坊建於此,故名“紙坊”。建國初為七區,公社化初期劃歸旦八、城關、順寧。1961年設紙坊公社。1984年改建為鄉。1989年轄12個村委會,92個村民小組,138個自然村。
紙坊村委會轄紙坊、高莊灣、西塌、高老莊、徐窯子、大溝砭、高陽灣7個村民小組;水溝村委會轄水溝一、二村、後水溝、徐大澗、李畔、老莊溝、薛嘴子、崖窯灣、郭澗子、張坬子10個村民小組;稍溝村委會轄王新莊、廟渠、侯山、閻河、喬溝台、稍溝、前梁7個村民小組;幸福溝村委會轄火燒溝、西塌、幸福溝、劉家灣、韓嘴子5個村民小組;米嶺山村委會轄韓老灣、演老灣、上米嶺山、下米嶺山、黃園子5個村民小組;郝岔村委會轄劉河、郝岔、古廟岔、上山、郝窯子、廟峁子、郝澗子、草垛砭8個村民小組;高梁村委會轄高梁、郭畔、湫灘溝、老虎峁、白楊樹灣5個村民小組;王三台村委會轄老廟河、奶頭塌、中莊、齊莊、任莊、何塌6個村民小組;楊莊村委會轄王莊、柳樹河、楊莊、大台、東何莊、西何莊、後何莊、賀莊、大路梁、崖窯灣、古塔、趙莊、胡莊13個村民小組;白銀河村委會轄薛莊、白銀河、三岔溝、曹崾嶮、胡崾嶮、楊畔、朱圪、徐家灣8個村民小組;新莊梁村委會轄寨科、火燒嘴、廟灣子、杏樹崾嶮、塌畔梁、新莊梁、馱水溝、陽灣台8個村民小組;太陽灣村委會轄稍園子、陽台、田圪、李家灣、徐塌、上王圪、下王圪、徐嘴、太陽灣、馮家灣10個村民小組。企事業單位有中心國小、衛生院、供銷社、獸醫站、稅務所、廣播放大站、工商所、財政所、信用社等。1995年轄紙坊、陽莊、太陽灣、新莊梁、白銀河、郝岔、稍溝、水溝、高梁、幸福溝、米嶺山、王三台、陽台、李畔共14個村委會,87個村民小組,總面積256.9平方公里,耕地68376.4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