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魽

紅魽

學名: Seriola dumerili (Risso, 1810)

(圖)紅魽紅魽

異名: Seriola tapeinometapon, S.purpurescens

俗名: (中)紅魽:(英)Greater amberjack

形態特徵:

體呈長圓形,稍側扁,腹面圓。脂性眼瞼不發達。齒細小,上下頜各有一寬大之齒帶,鋤骨、? 骨及舌面皆有齒。骨及舌面皆有齒。側線無棱鱗。尾柄兩之肉質稜脊幼時不明顯,隨著成長而逐漸發展。尾柄兩側之肉質棱脊幼時不明顯,隨著成長而逐漸發展。 第一背鰭具有7硬棘。無離鰭。幼魚時,頭部具斜暗帶,體側具5條暗帶;中魚時,體側及各鰭呈黃色、橄欖色或琥珀色。幼魚時,頭部具斜暗帶,體側具5條暗帶;中魚時,體側及各鰭呈黃色、橄欖色或琥珀色。頭部斜帶仍在,體側暗帶已消失;成魚時,體色變化大,體背藍灰或橄欖色,有時帶粉紅色之光澤。

分布

廣泛分布於世界熱帶及亞熱帶海域。台灣沿近海均有產.

棲所生態

棲所區域較廣,由水深18∼360公尺之間,三、兩成群遊動。主要以無脊椎動物及小魚為食。

體長:

最大尾叉長可達150公分,一般在35∼50公分左右。

漁業及其利用:

一般漁法以一支釣、拖網、定置網捕獲。肉質鮮美,可作生魚片,亦可煎食、煮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