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葉楊

紅葉楊

紅葉楊又名中華紅葉楊,於2000年培育的楊樹新品種,並獲得國家林業局新品種保護權。紅葉楊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均種植成功。具有樹形好、木質好、葉色三季四變等特點。

概述

紅葉楊即中紅楊,又名中華紅葉楊
學 名:Populus deltoids cv.Zhonghua hongye
科 屬:楊柳科楊屬
紅葉楊是由林業高級工程師程相軍教授和河南省林科院院長朱延林教授於2000年培育的楊樹新品種。2006年通過河南省審(認)定並獲得國家林業局新品種保護權。該樹種引起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等權威人士的高度重視和新聞媒體的關注,並給予肯定和高度評價。中國林科院楊樹育種專家黃東森教授說:“中紅楊的培育填補了世界楊樹育種的一項空白。”中國林科院林研所副所長盧孟柱博士說:“中紅楊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是絕無僅有的。”美國俄勒崗州楊樹專家見到該樹種時大為驚訝,連說:“稀世珍品,世界一絕。”

中紅楊生物學特性

中紅楊是2025楊的芽變品種,屬黑楊派,為落葉喬木,單葉互生,雄性,每年3月20至3月25日發芽。葉片紅色,葉面顏色三季四變:從三月中下旬展葉至五月上旬為紫紅色(玫瑰紅),以後隨著季節的變化葉面顏色逐漸變為淺紅色、暗紅色,落葉期逐漸變為黃色或桔黃色,但葉柄、葉脈和嫩稍始終為紫紅色。中紅楊樹幹通直、樹冠圓滿,當年扦插苗可達3—4m,速生期(5月20日—9月20日)間節長3—5㎝。紅葉楊當年扦插苗高度在60㎝時就開始發側枝,整個生長季節能發4—7個側枝。中紅楊在夏秋季節側枝的頂端就如同一朵朵盛開的紅玫瑰,色彩靚麗,觀賞效果極佳。
在河南東部地區,中紅楊3月20日至3月25日開始發芽,3月29日至4月5日開始展葉,正常年份封頂期為9月14日—9月24日,落葉期為10月24日—11月30日。
中紅楊是用材和觀賞兼用的楊樹新品種,可廣泛用於城鄉綠化和營造速生豐產林。據試驗,年降水不低於200㎜,極端溫度不低於-25°c的地區都可種植。

彩葉新品種

紅葉楊是一個彩葉新品種,又稱變色楊。紅葉楊不僅屬高大喬木,而且葉片大而厚,葉面顏色三季四變,一般正常年份,在3月20日前後展葉,葉片呈玫瑰紅色,可持續到6月下旬,7-9月份變為紫綠色,10月份為暗綠色,11月份變為杏黃或金黃色,樹桿7月底以前為紫紅色。葉柄、葉脈和新梢始終為紅色,色澤亮麗誘人,為世界所罕見,觀賞價值頗高,是彩葉樹種紅葉類中的珍品,可在城市綠化中廣泛種植。

芽變品種

紅葉楊是在中國首次被程相軍先生髮現的芽變品種,作為速生楊樹,它體量大、適應性強、樹幹通直、挺拔,生長迅速,成樹周期較短,三年即成大規格苗木,是營造速生豐產林的好樹種。紅葉速生楊是從雄性植株芽變所得,從遺傳角度來說,也為雄株,不會形成飛絮。因此紅葉速生楊在綠化上不會形成飛絮對空氣造成污染,對天牛、蟎蟲、葉斑鏽病、洪澇都有很強的抗性。由於紅葉速生楊生長速度強勁,適應近年園林工程講速成、用大樹的要求,易於快速育成大規格工程苗。

楊樹紅葉良種

紅葉楊是目前國際上唯一的楊樹紅葉良種,是觀賞和速生豐產有機結合在一起的楊樹良種,是園林彩葉樹種中生成景速度最快的良種。在通道綠化、城鄉美化、城區綠化中具有十分廣闊的套用前景。目前,還難以找到除紅葉楊以外的一個既是高大喬木又如此速生的彩葉樹,紅葉速生楊的出現填補了彩葉樹種的空白。其速生性、靚麗的顏色是其它彩葉樹種所無法比擬的,可廣泛用做園林孤植造景和成行成片造景樹種,如與其它黃紫、綠喬灌木樹種配置,更會顯示出其鮮艷奪目的效果。

綠化樹種

紅葉楊作為綠化樹種,以適種區域廣、見效快、效益大等優點,深受廣大生產者和經營者的青睞。隨著城市、園林、道路綠化建設力度的加大,優良紅葉速生楊苗木緊缺的問題日益突出。為了儘快緩解這一問題,植物非試管高效快繁技術的發明人李長瀟研究員用植物非試管高效快繁技術已成功快繁出紅葉速生楊苗木,完全可以在短期內滿足國內外對紅葉速生楊苗木的大量需求。運用該技術無性快繁紅葉速生楊小苗,五天開始生根,30—40天內就可煉苗,而且可保持紅葉速生楊的優良性狀,保證苗木純度,一年四季均可繁殖,其綜合快繁效率已達到或超過植物組織培養快繁技術,並對多種植物無性繁殖具有普遍意義。植物非試管高效快繁技術用途廣泛,推廣套用範圍極大,一個植物品種快繁成功,就可推動或促進一個產業的快速發展。自發明以來,該技術已經在紅葉速生楊等700多種經濟植物的開發和套用中得到驗證。紅葉楊的快繁成功必將為中國的綠色產業開發、生態環境建設與改善做出應有的貢獻。
紅葉楊的綠化效果非常好,栽植後恢復速度快,成活率高。但是栽植後有2年的返青期,需要在穩定生長後,才能逐步體現綠化效果。

四大特點

⑴葉色三季四變。6月中旬之前全株葉片為紫紅色、有光澤、亮麗、誘人。隨著季節的變化葉片由上而下逐漸變為淺紅色、暗紅色,但葉柄、葉脈和嫩梢始終為紫紅色,落葉期葉面變為黃色或桔黃色。頂端始終象美麗的鮮花,色彩鮮艷,觀賞價值極高,是彩色樹中的珍品。
⑵發芽早,落葉晚。3月下旬展葉(黃淮地區)11月下旬落葉,美化、彩化時間長,且雄性無飛絮。
⑶抗性強、適應性廣。抗病蟲,對天牛、癭蟎類、葉斑鏽病具有較強的抗性。耐旱澇,耐-35℃低溫。山西、福建、廣東、四川、新疆、內蒙、黑龍江、河南等地均種植成功。
⑷兩用樹種。不但有極高觀賞價值,而且是速生用材樹種。樹幹通直圓滿、挺拔,生長迅速,當年扦插苗可達4-5米,地徑粗3-4厘米,5-6年即可成材,木質好,實用價值高。
中紅楊,是世界唯一的高大喬木彩色速生樹種,在道路、城市郊區、園林綠化中,可達到“立地成景”的效果。葉面顏色的多變性,克服了當前彩葉樹種的缺陷,可迅速形成大面積、高檔次的園林景觀。隨著2008年奧運會、2010年上海彩色世博會的相繼召開和中國城鄉建設的快速發展,中紅楊將成為寵物,市場開發前景十分廣闊。中華紅葉楊是中林2025楊的芽變品種。屬高大彩色落葉喬木,單葉互生,是寬冠、雄性無飛絮。生長性能、綜合性狀與2025楊基本相似。
1、樹形好:樹幹通直、挺拔、豐滿、高大。
2、木質好:是木材加工,特別是造紙、膠合板的好原料。
3、葉片大、葉功能期長:葉面長12—25厘米之間,寬12—23厘米之間;發芽早,落葉晚,分別比46楊、69楊早發芽6—9天和3—5天,晚落葉60天和20天。
4、生長快、易栽植:當年扦插苗生長高度3—4米,地徑粗3.5厘米左右;平茬苗的高度5—6米,地徑粗4.5厘米左右;6年生樹高15米左右,地徑粗30—35厘米;易栽植易成活。
5、抗性強:抗天牛危害,高抗癭蟎害蟲,高抗葉斑鏽病。
6、耐旱澇耐凍:根系發達,活力強,根扎的深,耐乾旱耐水漬能力強,耐-35℃低溫。
7、適應區域廣:最適合我國“三北”地區種植;但在廣東、雲南、四川、西藏、新疆、黑龍江等地已有少量種植,生長表現較好,且性狀穩定。

葉片顏色

紅葉楊葉片顏色春、夏、秋三季四變。從發芽到6月中旬為紫紅色,6月中旬到7月中旬紫綠色,7月中旬到10月上旬是褐綠色,10月中旬以後逐漸變為黃色或桔黃色,但葉柄、葉脈、樹幹頂端和側枝頂端在整個生長期間始終是紅色。葉片稠密、大而肥厚,有光澤,主幹頂端和側枝頂端的葉片始終如同一朵朵盛開的鮮花,亮麗奪目。

綜合性狀

紅葉楊是中林2025楊的芽變品種。屬高大彩色落葉喬木,單葉互生,是寬冠、雄性無飛絮。生長性能、綜合性狀與2025楊基本相似。
⒈樹形好:樹幹通直、挺拔、豐滿、高大。
⒉木質好:是木材加工,特別是造紙、膠合板的好原料。
⒊葉片大、葉功能期長:葉面長12—25厘米之間,寬12—23厘米之間;發芽早,落葉晚,分別比46楊、69楊早發芽6—9天和3—5天,晚落葉60天和20天。
⒋生長快、易栽植:當年扦插苗生長高度3—4米,地徑粗3.5厘米左右;平茬苗的高度5—6米,地徑粗4.5厘米左右;6年生樹高15米左右,地徑粗30—35厘米;易栽植易成活。
⒌抗性強:抗天牛危害,高抗癭蟎害蟲,高抗葉斑鏽病。
⒍耐旱澇耐凍:根系發達,活力強,根扎的深,耐乾旱耐水漬能力強, 耐 -35℃低溫。
⒎適應區域廣:最適合中國“三北”地區種植;但在廣東、雲南、四川、西藏、新疆、黑龍江等地已有少量種植,生長表現較好,且性狀穩定。
五彩紅葉楊 繽紛致富路
提到楊樹,人們自然會想到,高高的樹幹、綠色的葉片和飄飛的楊絮。難道還有其他樣子的楊樹嗎?這個確實有。近日,記者在虞城縣利民鎮就看到了紫紅色葉片的楊樹,這種楊樹還有個好聽的名字,叫中華紅葉楊。放眼望去,10多畝地全是3米多高的楊樹,一片紫紅,非常漂亮。
這個樹種是一年投資,五年受益。當年就可以賣種苗,第二年就可以做村屯綠化樹,城市綠化得用五年的,李書記現在的30畝地,去年賣樹苗就賺了11萬,今年已經訂出去20萬元的樹苗了

紅葉楊發展前景

紅葉楊作為2025楊的芽變,生長速度快,抗性強,可大量用於營造速生豐產林,為中國提供豐富的木材和造紙、膠合板生產的原材料,同時也是城鄉接合部,大環境綠化美化難得樹種。不僅有很高的經濟潛力,還有很好的社會和生態效益。隨著城市 園林、道路、綠化建設力度的加大,中紅楊不僅集綠化、美化、淨化多種功能於一體,而且作為速生樹種,為生產使用者帶來更 大經濟效益。特別是在道路、公路綠化上,它既提高了綠化的觀賞性,又可美化道路環境,豐富道路景觀,提高行車質量,又可 以防風、防沙、防止水土流失,起到保護路基的作用。

栽培技術

一、育苗地選擇:選擇土壤疏鬆、肥力較高、有水澆條件的地塊作為育苗地。
二、整地:畝施有機土雜肥2500公斤,氮、磷、鉀含量各15的複合肥40公斤,均勻撒於土表,結合耕地深翻入土中(一般肥深翻20-30cm)。整平,作好畦壠及水道,澇則排,旱能澆。
三、育苗密度:由於目前中華紅葉楊繁殖材料緊缺,價格高,為降低成本,採用栽砧嫁接方法。根據我們的試驗,這樣苗木生長量大,當年在0.6-0.8米處打頂,可發3-6個枝條,生長到3-5米長,不打頂則苗高達到5-6米。如果育苗目的為採種條,畝植1800株(0.9米×0.4米),採取打頂法可多採種條,如果育苗,可畝植3000株(0.9米×0.25米)。
四、砧木選擇與栽植:根據我們的觀測與試驗,砧木以選擇美洲黑楊類品種如2025楊、中林46楊為佳,可買當年苗地徑在2cm以上的最好,於秋後至封凍前或在春季土壤化凍後栽於大田,栽後於35-40cm處截乾,隨後澆透水。
五、紅葉楊接穗選擇及沙藏:
⒈選擇:紅葉楊為速生楊類,應選擇一年生生長充實的種條,芽飽滿,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將上部發育不充實的芽,下部的癟芽去掉。
⒉貯藏:無論年前或年後購買的種條,為保證種條的新鮮度,不失水,都要進行沙藏一段時間,嫁接時隨取隨用。沙藏法:挖寬80cm,深60cm的土溝,長度視種條數量而定,先從一端整成斜坡,鋪一層沙,沙層厚度2-3cm,擺一層種條,種條梢端向上,不能擠壓,然後再覆一層沙,再放種條等,最上部復蓋5-6cm的沙即可。如果是冬藏,每隔一段時間要檢查一下種條貯藏情況。
六、嫁接:
⒈嫁接時間:根據我們的經驗,於3月中旬嫁接成活率高,成活率可達98%以上。
⒉嫁接方法:帶木質部芽接。
3,嫁接位置:在離地面5—10厘米的位置嫁接。
七、接後管理:
⒈解綁:一般在嫁接後10-15天在嫁接芽片的芽萌動時破膜把芽放出來,然後在芽條生長到7-15cm時解綁將膜去掉。
⒉防風折:因為楊樹葉片較大,易招風,引起折斷。所以在紅葉楊長到20cm左右時,用繩片將萌發枝條與保留的35-40cm的砧木固定一下,以防風折。
⒊抹芽:由於是嫁接,在紅葉楊萌發的同時,砧木也要萌芽,為保證紅葉楊的順利生長,要將砧木萌發的芽全部抹去,一般要抹芽3-5次。
⒋剪砧:如果是培養種條,原保留的35-40cm的砧木可不剪去,如果是培育苗木,就在紅葉楊長到60-80cm時將原保留的砧木在嫁接口上2cm處剪掉。
⒌追肥:根據紅葉楊的生長特點,在5月中旬、6月中旬、7月上旬追肥為好,第一、二次追肥20公斤尿素,第三次追含N、P、K各15的複合肥20公斤。
⒍澆水:紅葉楊要求土壤濕潤。所以視天氣情況,旱則澆,澇則排。
⒎中耕除草:為保持苗木良好生長,在苗木生長期間適時進行人工耕除以鬆土除草,保證苗木肥水供應。
⒏病蟲害防治:紅葉楊很少有病蟲害。從4月下旬起每隔20天噴灑一次800倍40%的氧化樂果,以防治癭蟎類危害即可。

潰瘍病防治

對於中華全紅楊來說,枝幹病害的危害性很大,它不僅嚴重影響植株的生長,甚至可以導致植株死亡。
引起枝幹病害的病原菌大部門都是弱寄生菌,主要發生在植株受旱的情況下,當皮層內水分含量降低或遭受凍害等情況下,楊樹生命力降低, 病害的病原菌才流行的起來。
病典的症狀是:在樹幹或枝條上開始時產生圓形或橢圓形的變色病斑,逐漸擴展,通常縱向擴展較快,病斑組織水漬狀,或形成水泡,或有液體流出,具臭味,失水後稍凹陷,病部出現病菌的子實體。內皮層和木質部變褐色。當病斑環繞枝幹後,病斑以上枝幹枯死。潰瘍病發生在小枝上時,常不表現出典型潰瘍症狀,小枝就迅速枯死,通稱枝枯型,當潰瘍發生在樹幹上時,初期看不出任何症狀,後期在粗厚的枝皮裂縫中產生子實體和病斑,病斑環樹幹後,也可引起整株枯死。
它的病狀有兩種,一種是:大斑型潰瘍病;一種是 水泡型潰瘍病典型症狀。這兩種病狀都是生長勢關係密切。
主要的防治方法有:關鍵在於通過各種營林措施和技術手段來創造有利於二代紅葉楊生長發育的條件,以增強寄主的抗病力,造成不利於病原菌生長、繁殖、傳播的環境。例如選用壯苗造林、適地適樹、營造混交林、及時撫育等。

種植技術

中華紅葉楊開挖樹坑時將表土(淺層土)放成一堆,將心土(深層土)另外放成一堆,不要將表土和心土混放,為以後的栽植作好填土準備。樹坑挖好後,第一步不是先放樹苗,而是先將基肥放在樹坑的最下層,然後將表土碾碎,平整、均勻地放在肥料上,這樣中華紅葉楊樹苗的根部不直接接觸肥料,碾碎的表土又為根部提供了向下生長、擴展舒張的良好條件,這是第一“埋”,埋的是肥料和表土。接著放入樹苗。全紅楊苗木放入後進行第二埋,就是培入心土,在培土到一半時,暫停培土,將樹苗稍微向上提一下,這叫“一提苗”,目的是防止樹苗窩根,影響成活和生長。提苗後,不要立即埋土,這時要將已埋的土向下踩實,目的是使樹苗的根須和土壤緊密接觸,儘快吸收水分和營養元素,以便紮根生長。有利於中華紅葉楊樹木的成活和生長。接著進行第三埋,就是將剩下的心土埋入,一直埋到與地面平齊,進行第二次踩實,目的是使樹苗樹幹挺直,也使樹苗與土壤緊密結合,以防被風吹斜。最後將土在樹苗根部打成圍土堰,注意要打成倒漏斗狀,這樣可承接雨水和澆的水,使雨水可順著中華紅葉楊樹根流下,切忌打成覆碗狀,使水分散向四周,不能順樹根集中流下。每次澆水後,最好覆上土(仍成倒漏斗狀),以防水分散失,提高中華紅葉楊成活率。

紅葉楊扦插苗苗期管理

1、水肥管理
從扦插到展葉、生根一般需要15—30天,這個時間內插穗靠自身的養分和吸收地下水分來維持生長發育,切不可缺水,但灌水次數也不宜多,以免降低地溫,影響它的生長。中耕鬆土很重要,它既能保證生根所需的氧氣,又能提高地溫,為幼苗的生長提供良好的適生條件。35天后,當小苗高度在20—30㎝時,選留迎風面一株壯苗,留作培養苗,其餘的全部疏除,不應留雙株,即使短期的留用也會極大影響生長量。如留被風面的苗,一旦遇到大風容易從插穗上擗掉。
五月中旬,苗木生長進入速生期,也是紅葉楊需要養分最多的時候。苗木以營養生長為主,對氮肥需要量較多,氮:磷:鉀的吸收比例為4:1:1,但在確定施肥比例和化肥種類時,最好採取土壤化驗有針對性施用。紅葉楊追肥以尿素為主,採取前重後輕的方式追3~4次。
第一次追尿素25㎏/667㎡,在5月25日左右,正值苗木進入速生期,此次肥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其肥效主要發揮在苗乾1~2m的部位,將中部的苗乾催起來。為創造苗木高而粗壯、高而不倒的良好株型打好了中部基礎。
第二次追肥在6月25日左右,追尿素20㎏/667㎡.肥效主要發揮在苗乾的2~2.5m處。此次追肥比第一次少5㎏,施多了宜造成上部苗乾徒長,中紅楊葉子肥大,極易形成頭重腳輕的長勢。此時正值雨季,遇大風雨容易風折或倒伏。
第三次在7月25日左右,追尿素15㎏/667㎡.肥效主要發揮在2.5~3.5m處。此次追肥屬於拔高肥,目的是促進苗木後期增高,提高苗木當年出圃率。
第四次在8月15日左右,追肥5㎏/667㎡.此次追肥屬於維持肥,目的是防止苗木後期脫肥。
9月10日左右噴施磷酸二氫鉀,目的是延長葉片功能期,促進苗木後期養分的積累,使苗乾健壯。
此種追肥法,苗木前期生長較快,後期生長較慢,苗木木質化程度高,呈現壯苗的長相。追肥方式可選用溝施、穴施或撒施,其效果都一樣。
2、防災除害
①中耕培土防倒伏:扦插苗在生長前期,由於根扎的較淺,而地上部分苗徑生長較快,常會形成頭重腳輕的不協調現象,尤其是中紅楊葉子肥大,後期如遇較大風雨極易發生倒伏。為此要在5月25左右,苗木進入速生期前,結合中耕除草或追肥,對苗壠進行培土,培土高度不低於15㎝,培土不僅對苗木其固定作用,而且還能提高苗木的自生能力。
②病蟲害防治:中紅楊雖然病蟲害很少但也有病蟲危害,其主要病蟲害防治方法與其他楊樹相同(略):
③防止火災:為防止苗圃燎荒,在苗木生長季節及時除草滅荒,落葉後及時將樹葉清除圃外或深埋,也可以製成肥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