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巾軍起事

紅巾軍起事

紅巾軍起義是爆發於元順帝至元十一年(1351年)的一次農民戰爭。1351年在潁州由韓山童、劉福通、徐壽輝等領導。元朝統治者揮霍無度,到處搜羅民間財物,天天供佛煉丹。政府財政入不敷出,濫發貨幣,禍國殃民。反抗的烈火在人民心中燃起。由此發生了紅巾軍起義。

蒙元入主中原各地的反元鬥爭始終沒有止息過,對元朝的統治造成很大的困擾。元朝末年,天災、饑荒不斷,民不聊生,大規模的民變遂告爆發。至正十一年(1351年),福通等在州(今安徽阜陽)利用白蓮教聚眾起事,因民變隊伍以頭裹紅巾為標誌,故被稱為「紅巾軍」。各地紛紛回響,出現多支紅巾軍。劉福通部被稱為北方紅巾軍,奉韓林兒為帝,國號大宋,建都亳州,活動地區是黃河淮河流域。彭瑩玉、徐壽輝部被稱為南方紅巾軍,奉徐壽輝為帝,建國號天完,主要活動於長江中游地區。王權部被稱為北瑣紅巾軍,以河南鄧州為中心。孟海馬部被稱為南瑣紅巾軍,活動在湖北。此外,活動於江淮的郭子興等部也屬紅巾軍系統。後朱元璋接替郭子興為該部的首領,名義上隸屬大宋紅巾軍。紅巾軍起事後期,幾支紅巾軍或被官軍鎮壓,或領導權被野心家篡奪,與初起時區別很大。紅巾軍起事對元朝的統治造成巨大的打擊。而各地群雄如朱元璋、陳友諒、明玉珍、方國珍、張士誠等亦乘時而起,割據地盤,互相攻殺。到了這個境地,元朝的覆亡已是計日而待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