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安繡活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系列活動於正月十五(9日)在北京農業展覽館開幕。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種類最全、內容最豐富的一次傳統技藝大展,1176位民間藝人參與其中,展出了200多項絢麗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322件珍貴實物。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系列活動於正月十五(9日)在北京農業展覽館開幕。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種類最全、內容最豐富的一次傳統技藝大展,1176位民間藝人參與其中,展出了200多項絢麗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322件珍貴實物。
此次活動由文化部和發改委等14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及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司馬義.力瓦爾地、全國政協副主席白立忱出席了當日下午舉行的開幕式。
這次活動分為剪紙畫繪、印刷裝潢、陶冶燒造、雕鐫塑作、五金鏨鍛、制茶釀造、木作編扎、織染紉繡、傳統醫藥等九個展演部分;還有傳統技藝產品銷售訂貨會。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紅安繡活代表性傳承人劉淑仙等在北京農業展覽館一號館內進行現場展示表演。同時紅安繡活展品在農展館5號館內進行展銷。
紅安繡活傳統技藝在京產生了轟動效應,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各國駐華大使的關注,各級新聞媒體作了大量宣傳報導。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觀看了湖北紅安繡活展演,當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研究員、《美術觀察》主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呂品田介紹:這是湖北紅安繡活時,劉延東委員親切地說:“紅安是老區呀!”並手指展台上的紅安繡活展品詢問紅安繡活傳承人劉壽仙:“現在這個產業發展怎么樣?”我們向首長回答說正在發展……劉委員就對身邊隨行人員和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作出指示:“在國家的關心扶持下,保護優先,要發展,國家要大力扶持,合理利用。”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司馬義.鐵力瓦爾、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路甬祥、全國政協副主席羅富和、全國政協常委鈕茂生、文化部部長蔡武、中國軍械工程學院院長張卓、家鄉首長、國防大學政委趙可銘、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江紹高等觀看紅安繡活時給予高度評價並與紅安繡女及來京工作人員親切合影留念。各國駐華大使饒有興趣地觀看了紅安繡活傳統技藝展演,其中一位大使說:“能在一塊小小的鞋墊上描繪這么多美麗的圖案和鮮艷奪目的花色真是太神奇了。”中外參觀者對展出的紅安繡活展品愛不釋手,尤其對傳承人劉淑仙繡的一雙小孩貓頭鞋非常感興趣,一定要當場定貨大批購買……外國友人還拿著一雙繡花鞋墊在胸前比劃說繡在胸前好看,放在腳下踩著可惜……還有很多熱心的參觀者和商家為我們提建議:要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適應市場需求逐步改進、開發利用,紅安繡花鞋墊可延伸到日用品、家飾品、文具、服飾等實現產業化。

紅安繡活是流行於湖北紅安一帶、以連襪繡花鞋墊為突出代表的民間刺繡藝術。據傳,紅安繡活始於漢,勝於明清。在紅安,連襪繡花鞋墊既是一種平常的生活實用品又是具有特別意義的民俗藝術。婦女們把它作為展示才華的平台,還把它作為社會交流的饋贈禮品和傳情的信物。紅安繡活涉及繡制、交流、展示、饋贈等一系列活動構成的鄉風民俗氛圍,極大地激發了民眾參與製作的熱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