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干擾彈

紅外干擾彈

紅外干擾彈又稱紅外誘餌彈或紅外曳光彈。它是一種煙火劑類誘餌,其煙火劑多由鎂粉、硝化棉、聚四氟乙烯混合而成。

基本信息

簡介

紅外干擾彈紅外干擾彈
一種用來誘騙敵方紅外製導武器脫離真目標,具有較高溫度的紅外輻射彈。它廣泛地套用于飛機、艦船的自衛。紅外誘餌彈大多數為投擲式燃燒型,內裝的煙火劑多為鎂粉硝化棉聚四氟乙烯的混合物。

燃燒時,能產生強烈的紅外輻射,在紅外尋的裝置工作的1~3微米和3~5微米波段範圍內,其有效輻射強度比被保護目標的紅外輻射至少大2倍。

當發現有飛彈來襲時,可將紅外誘餌彈從目標(飛機、艦船)上投射到空中,煙火劑經點燃後迅速燃燒形成假目標。使來襲飛彈完全拋棄目標而跟蹤紅外誘餌彈,從而達到誘騙敵方,提高己方生存能力的目的。

原理

這種彈藥通過輻射強大的紅外能量,製造一個與所要保護的目標相同的紅外輻射源,誘騙敵方紅外製導飛彈上當受騙。它主要對付敵方全向紅外尋的飛彈和雙色紅外製導飛彈,屬於有源欺騙式紅外干擾彈。

特點

紅外誘餌彈,又稱紅外干擾彈或紅外曳光彈。它是一種煙火劑類誘餌,其煙火劑多由鎂粉、硝化棉、聚四氟乙烯混合而成。紅外誘餌彈一般製成與箔條干擾彈相同的外形,與箔條幹擾彈按預定比例混裝,共用一部投放裝置,根據干擾對象的不同發射不同的彈種。由於大多數紅外製導飛彈採用點源探測,質心跟蹤的制導體制,當在其導引頭視場內出現多個紅外目標時,它將跟蹤這些目標的等效輻射中心(質心)。在使用中,當發現有飛彈來襲時,即將紅外誘餌彈從載體(飛機、軍艦)上投射到空中,其煙火劑經點燃後迅速燃燒,形成紅外輻射假目標。由於紅外誘餌與被保護目標同時處在來襲飛彈的紅外導引頭視場內,且有效紅外輻射強度比被保護目標的紅外輻射強得多,等效輻射中心偏向誘餌一邊,飛彈的跟蹤也偏向誘餌。隨著誘餌與目標之間距離的逐漸增大,目標越來越處於導引頭視場的邊緣,直至脫離導引頭視場,飛彈則丟失目標轉為只跟蹤誘餌。在實戰中,飛機(或軍艦)多是按一定投放間隔大量投放紅外誘餌彈,以確保自身的安全。

性能指標

紅外誘餌彈的主要性能指標有起燃時間、燃燒持續時間、光譜輻射特性和有效輻射強度等。理想的紅外誘餌彈的紅外輻射應在紅外製導飛彈導引頭的工作波段(1~5微米或8~14微米)上與被保護目標有相似的光譜分布,並且其有效輻射強度通常為被保護目標的5~7倍或更大。起燃時間通常為0.5秒或更短。燃燒持續時間是指誘餌彈保持額定紅外輻射強度的時間,燃燒持續時間應大於被保護目標(飛機、艦艇)逸出飛彈導引頭視場並在飛彈命中誘餌彈時具有安全脫靶所需的時間。飛機用的紅外誘餌彈燃燒時間較短,通常為8~12秒。艦艇用的紅外誘餌彈燃燒時間較長,約為40秒至1分鐘。有的艦用紅外誘餌彈配有降落傘或漂 浮裝置,以保障有足夠的燃燒時間。紅外誘餌彈結構簡單、成本低、使用方便,是套用最廣泛的一種紅外誘餌

分類

紅外干擾彈的發射紅外干擾彈的發射

按照發光機制,紅外誘餌分為煙火劑類誘餌、凝固油料類誘餌、熱氣球誘餌和紅外複合箔條等。煙火劑類誘餌是通過燃燒劑和氧化劑等類物質混合燃燒時的化學反應,產生大量煙雲並輻射紅外能量的裝置。凝固油料類誘餌是使凝固油料燃燒以輻射紅外能量的裝置。這種誘餌輻射的紅外光譜與被保護目標燃料燃燒時所產生的紅外光譜接近。熱氣球誘餌是在特製的氣球內充以高溫氣體,投放到空中,形成誘餌。紅外複合箔條是在干擾雷達用的金屬箔條的一面塗敷無煙火箭推進劑為引燃物,投放後在空中燃燒形成“熱雲”。這種誘餌既可誘騙紅外製導飛彈,又可干擾雷達。 主要有煙火型紅外干擾彈、複合型紅外干擾彈和燃料型紅外干擾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