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的稅收思想

凱恩斯的稅收思想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的稅收思想基於充分就業理論,凱恩斯認為,政府徵稅將減少私人的貨幣數量,因而具有促成通貨緊縮、減少消費傾向的趨勢,同時影響私人投資。因此,政府應減少稅收,以提高有效需求和刺激私人投資。“若現在採取步驟,重新分配所得,以提高消費傾向,則對於資本之生長大概是有利無弊。”但是,政府徵稅並非稅率越高越好,特別是所得稅稅率不能太高,因為稅率過高可能導致削減私人投資引誘的危險;高額的累進稅率將使投資邊際效率減低,使投資函式下移;此時,政府支出的作用將會被抵消。

“對大額所得以及大額遺產課以更重之稅,也許有可以非難之處-即循此政策達到充分就業時,資本積累速率要比現在小許多。”

各種間接稅,如銷售稅和消費稅,其徵稅對象實際是人們手中原來可以用作消費支出的貨幣,如果將這筆貨幣通過徵稅作為政府支出,則達不到提高有效需求的效果,因為這類稅實際是將私人消費轉變為政府消費,即私人支出轉變為政府支出,原來的效果和徵稅後的效果幾乎一樣。所以,凱恩斯認為,間接稅是不合適的稅種,應當“改變租稅體系”,將以間接稅為主的稅收體系改變為以直接稅為主的稅收體系。

凱恩斯對稅收的分析

關於稅收如何消除社會財富分配不公,凱恩斯認為,

一是有必要徵收高額遺產稅。“高額遺產稅固然有增加社會消費傾向之功效,但是,因為當消費傾向作永久增加時,在一般情形之下(即除去充分就業情形),投資引誘也同時增加。”

二是要對食利階層課以高稅。他認為,食利階層的存在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一大弊病,也是社會分配不公的一大根源,對經濟和社會都不利應加以限制和消滅。

第一,增加資本數量,使得資本不再有稀少性,毫無功能的投資者從此不能再坐收利益。

第二,建立一個直接稅體系,使得理財家、僱主以及諸如此類人物之智慧、決策、行政技能等,在合理報酬之下為社會服務。

凱恩斯對稅收政策的分析

稅收政策方面,凱恩斯認為政府稅收政策對增加有效需求具有重大作用。如何擴大社會的有效需求

一方面,可以通過擴大政府支出彌補私人投資和消費不足,根據投資乘數原理,可以增加就業和收入;

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過適當減少稅收來刺激消費需求投資需求

根據凱恩斯的理論,在政府增加支出的同時,稅收不宜提高,收支必然出現差額,即出現赤字。赤字性財政稅收政策正是凱恩斯政府政策的基本主張。他認為,政府支出的增加,不應由變更稅率來彌補,相反,稅率還可以適當降低。由於提高稅率往往使消費傾向和投資傾向降低,因此他主張應實行一種以不變動消費傾向為目標的稅收政策,即不變動或降低稅率的政策。在這裡,凱恩斯摒棄了傳統的健全財政稅收的理論和政策,主張實行赤字性財政稅收政策。這種政策成為以後許多資本主義國家,特別是美國制定政策的依據,給這些國家帶來了嚴重的後果。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簡介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一1946),出生於英國,曾就讀於英國著名的伊頓學院和劍橋大學,畢業後在印度事務部工作,並先後擔任過皇家印度通貨及財政委員會委員、英國內閣財政經濟委員會主席、英格蘭銀行董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復興開發銀行董事等職。獨特的經歷使他熱衷於財政經濟和貨幣的研究,並致力於這方面的寫作。

凱恩斯一生寫作並出版了許多著作和論文,其主要著作有:

  • 《印度的通貨和財政》(1913年)
  • 《貨幣改革論》(1923年)
  • 《貨幣論》(1930年)

其中《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簡稱《通論》)是凱恩斯的成名作,其稅收思想和稅收政策的論述也集中在這本書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