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醋籽鱭

由於它大腹便便、滿懷著一肚子的魚籽;故江陰人將把它叫作:“籽鱭”。 江陰產的“籽鱭”,體大、籽滿;歷來被地方征為貢品、獻給皇上食用。 江陰人吃“籽鱭”,通常的做法有三種:清蒸、紅燒、糖醋。

每年的初夏時節,江陰江邊水域會出現大批形似刀魚、挺著大肚子,從大海回遊到長江中撒、培育後代的魚。由於它大腹便便、滿懷著一肚子的魚籽;故江陰人將把它叫作:“籽鱭”。 江陰產的“籽鱭”,體大、籽滿;歷來被地方征為貢品、獻給皇上食用。為了做好“籽鱭”的上貢,明清時期地方政府在江陰城內的南鎖巷(又名:南所巷)開設了“鹹曬所”,(巷因此得名)。上貢的“籽鱭”,需經過鹽醃、曬乾、整理、打包、運送等過程;所以,當皇帝吃到時已是乾鹹的加工品了;其口味遠沒有“籽鱭”出水時江陰人吃到的那么鮮美、可口。
江陰人吃“籽鱭”,通常的做法有三種:清蒸、紅燒、糖醋。這三種做法,口味、口感各有千秋。然而,唯有糖醋的又鮮、又香、又脆、連骨頭也能食;故“糖醋籽鱭”受到了江陰大多數人的青睞;最終,從三種做法中脫穎而出,成了江陰地方上的一道名菜,沿用至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