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中文化生態保護區

根據《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的規劃,“十一五”期間(2006—2010年),我國將建立10個國家級民族民間文化生態保護區,對非物質和物質文化遺產內容豐富、較為集中的區域實施整體性保護。
文化生態保護區是指在一個特定的區域內,通過有效的保護措施,建立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物質文化遺產互相依存的良性循環機制,使人們的生活生產與自然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和諧相處,成為一個和諧並充滿活力的民族文化生態整體。廣府文化是廣東三大文化之一,是中華傳統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2008年,廣東已擬在廣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豐富、較為集中、保存較為完整的區域,申報設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粵中文化生態保護區是未來在廣府文化生態保護區基礎上更深層次、更大範圍的建設目標。初步將先建立以廣州、佛山、肇慶、雲浮、中山、珠海、江門、東莞等8個地級市為中心的廣府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未來如果有可能則會在粵語各方言片區推廣更大範圍的粵中文化生態保護區。

廣州文化影響深遠,海外華僑及華裔中以粵方言為母語的也很多,他們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南北美洲、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美洲華僑和華裔幾乎百分之90%以上的祖籍都是粵方言區。
在中國大陸,粵語通行於廣東、廣西境內,以廣州話為中心。使用人口約5000萬。通行地區大致如下:
廣東省境內純粹屬粵方言或以粵方言為主的縣市有40多個,占全省面積的1/3以上,即廣州、佛山、肇慶、江門、茂名、中山、珠海、南海、番禺、東莞、順德、佛岡、增城、從化、花都、清遠、連州、陽山、連山、懷集、廣寧、四會、三水、高要、雲浮、高明、新興、鶴山、封開、鬱南、德慶、羅定、陽春、陽江、信宜、高州、化州、吳川、台山、開平、新會、恩平。此外,惠州、韶關、湛江、龍門、博羅、惠陽、惠東、仁化、樂昌、英德、寶安、電白、遂溪、雷州、徐聞、廉江等16個縣市也有部分地區講粵方言。
廣西壯族自治區通行粵方言的縣市有24個,即南寧、橫縣、貴港、桂平、平南、藤縣、梧州、玉林、北流、容縣、博白、陸川、防城、欽州、合浦、浦北、靈山、北海、蒼梧、岑溪、昭平、蒙山、賀州、鐘山。

港澳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全境使用粵語廣府腔。
海南的儋州話—邁話—蛋家話都是粵語的分支。

粵語文化,在港澳和海外,也叫做廣東文化、廣肇文化、粵中文化;在中國大陸,又被稱為廣府文化、廣州文化、廣粵文化。就其地域而言,主要處在兩粵中間位置、兩廣交界地方。但廣東省粵西地區人認為當地不能稱為廣府,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又認為廣西也是粵文化主要發源地,不能稱為廣東。故折中稱之為粵中文化。另外,從歷史上看,古廣州地域廣闊,三國東吳是廣州之名最早誕生的時候,當時的廣州包括南海郡、蒼梧郡、鬱林郡、合浦郡、高涼郡等,恰好相當於現在粵語使用區。從三國延至西晉、南朝,現在的粵語區,分屬廣州(原南海郡、蒼梧郡、鬱林郡)、粵州(原合浦郡、高涼郡),可見六朝當時廣州地域並不像現在這么小,而是相當於省級的規模。所以認為粵語文化可以概稱為廣州文化。但粵中一詞,不是現實存在某地地名,而且既容易讓人聯想到廣州,又能引人探究兩廣淵源,不至於忽略廣西,仍然是最為折中的名稱。稱為粵中,並不是說粵西白話就不能以粵命名了。因為閩東方言也分為閩東語、閩中語閩北語、莆仙語等,卻可以共以閩東為名,只是突出其主要代表是閩東語,其它片區照樣可以以閩字命名。同樣因為這一主張,有些學者則主張將各地粵語方言統稱為廣府語,以其代表片區廣府腔來命名。

粵中文化生態保護區,是一個目前仍處於規劃中的,尚未建成的文化生態保護區。在這個文化生態保護區鋪展到整個粵語地方之前,將由廣州、佛山、肇慶、雲浮、中山、珠海、江門、東莞等8個地級市為中心率先建立廣府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初步規劃中已包括港澳地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