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爾扎·法塔利·阿洪多夫

"阿洪多夫一手為亞塞拜然語文學的發展打開了新局面,同時也被尊為伊朗現代文學的奠基者之一。 他還著有中篇小說《受騙的星星》

人物生平

米爾扎·法塔利·阿洪德扎德(1812年7月12日-1878年3月9日),俄國哲學家、亞塞拜然劇作家和社會活動家,現代文學批評的締造者。畢業於俄羅斯-亞塞拜然宗教學校。1834—1861年在高加索沙皇總督辦公廳當翻譯,後在提比里西縣立學校講授波斯和突厥系語言。

成就

他主要以那些受歐洲啟發的亞塞拜然語劇作而知名。阿洪多夫一手為亞塞拜然語文學的發展打開了新局面,同時也被尊為伊朗現代文學的奠基者之一。

著作

十九世紀三十年代開始寫作,寫有《植物學家穆西耶·若爾丹和托缽僧馬斯達和沙赫》、《麥加朝聖的加拉》、《守財奴的奇遇》》、《大不里士城的辯護士》等六部喜劇。他還著有中篇小說《受騙的星星》,揭露僧侶的自私偽善。書信體小說《印度王子凱馬爾—烏德—多夫列致波斯王子賈拉爾—烏德—多夫列的三封信和波斯王子的覆信》,反映了亞塞拜然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潰和專制君主的專橫殘暴,並主張以暴力推翻壓迫者。此外,還著有戲劇多種和詩歌《普希金之死》。他的哲學觀點反映在19世紀60年代寫的《印度王子凱馬爾·烏德多弗列致波斯王子的覆信》、《“艾克-凱里姆”的批判》和《答哲學家休謨》等哲學論文中。反對上帝是世界的始因的觀點,認為物質是一切存在物的基礎。指出物質實體在其起源上不需要任何其他的存在。在美學上,反對“純藝術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