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尼岡機槍

通用電氣公司提出的最初方案,是7.62mm口徑8管旋轉機槍,射速6000~10000rds/min。 初速 射速

該槍是由原通用電氣公司(後改為馬丁·馬麗埃塔軍械繫統公司,現為洛克希德·馬丁軍械繫統公司),於20世紀50年代初在“火神”20mm口徑6管M61A1炮基礎上發展的7.62mm口徑6管航空機槍,裝備美國陸、海、空三軍的武裝直升機和輕型固定翼飛機,並曾在越南戰爭期間廣泛使用,陸軍編號為M134,海、空軍編號為GAU-2A,命名為“米尼岡”,系英文Minigun的中文譯名。
通用電氣公司提出的最初方案,是7.62mm口徑8管旋轉機槍,射速6000~10000rds/min。經過試驗,最後確定槍管數6管、射速6000rds/min,並在越南戰場進行實戰試驗,取得良好效果。1965年美國陸軍司令部正式同通用電氣公司簽定“米尼岡”生產契約,1967年又簽定價值44萬美元的追加生產契約,1958~1965年正式研製、生產,到1986年已生產10000挺,1978年單價為5.755萬美元 。
該機槍廣泛裝備美國陸、海、空三軍的武裝直升機和輕型固定翼飛機,如:美國空軍的HH-53直升機(樞軸槍架)、UH-lN直升機(樞軸槍架M93)、UH-lH直升機(樞軸槍架M93E1)、AT-37攻擊教練機(內裝MAU-58A/A)和AT-38攻擊教練機(內裝或外掛吊艙SUU-11B/A)、AC-47A和AC-l19G/K運輸機(採用MXU-470吊艙),以及AC-130H飛機(樞軸槍架);美國海軍的AH-lG直升機(槍塔M28E1)、SH-3A直升機(樞軸槍架);海軍陸戰隊的UH-lN直升機(樞軸槍架A/A49E3);美國陸軍的AH-lG/Q/G直升機(槍塔TAT-102和M28El或吊艙XM18El)、UH-lB/1D直升機(槍塔M21)、OH-6直升機(槍塔M27El)、OH-58直升機(槍塔M27El)。還有一種槍管稍長的型號M139,作為固定武器安裝在A-37A/B飛機上。
結構和性能特點
機槍的結構和工作原理,與“火神”20mm口徑6管M61A1炮相同,是其輕小型化,口徑由30mm減至7.62mm,槍管數仍為6,重量大大減輕,射速和初速基本保持相同,適於空地掃射攻擊,作為面目標壓制武器使用。若以6000rds/min射速在1秒鐘內水平面±45°掃射,則在200m距離上每間隔3.14m,便命中一發子彈。在越南戰場上使用時,常以1發子彈/0.093m2的火力密度壓制面目標,取得良好殺傷效果。
該槍的長、寬、高分別為801.6/266.7/200mm,採用的傳動裝置為電動馬達或氣壓馬達,供彈形式為無鏈或彈鏈供彈,採用北約組織的7.62mm口徑標準彈藥,包括M59、M80實心彈(Ball),M60高能試驗彈(HP),M61穿甲彈(AP),M62曳光彈,M63訓練彈。槍彈、彈丸、彈殼、裝藥的重量分別為375/150/117/40g,彈殼長度和直徑分別為51/11.9mm,彈丸直徑為7.62mm,槍彈形狀呈無突緣瓶頸形。該槍的可靠性(MRBF)為250000發,壽命600000發,每根槍管壽命10000發,散布為6.5密位(80%的命中數)。
加特林機槍是美國人R·J·加特林發明,於1862年取得專利。首次使用於美國南北戰爭。
初期的結構較為簡單,使用手搖轉管,各槍管依次旋轉到“12點鐘”位置時擊發,有利於提高射速和槍管散熱。在每根槍管的迴轉一周的過程中,其相應的槍機在和槍管一起旋轉的旋轉體導槽內作往復直線運動,完成輸彈入膛、閉鎖、擊發、開鎖、抽殼等動作。後經改進後,旋轉能源來自於電動機(外力)或彈藥氣體壓力(內力)。外力方式多為西方國家軍隊使用,內力方式多為前蘇聯陣營國家軍隊使用。
美國陸軍型號稱為M134型速射機槍格林(Gatling)7.62毫米彈藥速射機槍(minigun)用途
廣泛,美國空軍型號稱為GAU-2B/A型,美國海軍型號稱為GAU-17/A型。
基本戰術技術性能
類型 “加特林”型六管旋轉炮
口 徑 7.62mm
初 速 838m/s
射 速 3600rds/min
射 程 1153m
后座力 133.3dN(6000rds/min,平均值)
重 量 18.8kg
長 度 801.6mm(包括傳動裝置)
彈 藥 北約組織的7.62mm標準彈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