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瓜霜霉病

症狀

主要為害葉片。病斑生於葉上,初淡綠色,後變黃色,受葉脈限制帶稜角,病斑大小2-6毫米,菌叢生於葉背,淡灰白色,稀疏。

病原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Rostov.稱古巴假霜霉菌,屬卵菌。
孢囊梗1~2枝或3~4枝從氣孔伸出,長165~420微米,多為240~340微米,主軸長105~290微米,占全長的2/3~9/10,粗5~6.5微米,個別3.3微米,基部稍膨大,上部呈雙叉狀分枝3~6次;末枝稍彎曲或直,長1.7~15微米,多為5~11.5微米;孢子囊淡褐色,橢圓形至卵圓形,具乳突,大小15~31.5×11.5~14.5微米,長寬比為1.2~1.7;以遊動孢子萌發;卵孢子生在葉片的組織中,球形,淡黃色,壁膜平滑,直徑28~43微米,寄生於南瓜、茭瓜、金瓜、佛手瓜、西瓜、甜瓜、香瓜、黃瓜、西葫蘆、葫蘆、絲瓜和苦瓜等上。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原菌越冬情況尚未明確。冬季溫暖地區,終年有瓜類作物種植,此病可不斷發生。我國北方冬季棚室栽培瓜類,發病後能不斷產生孢子囊,是翌年主要初侵染源。南方溫暖地區病菌的孢子囊也有可能隨季風向北吹送,因卵孢子少見,它究竟能否在北方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尚待明確。經試驗節瓜、在棚室栽培條件下,夜間濕度逐漸升高,引起葉面結露,當濕度100%時,結露急劇增加。結露持續的時間長易發病。露水存在2~3小時病菌孢子才能侵入,否則即使相對濕度100%,只要葉面不結露,霜黴菌遊動孢子囊基本不能移動,則不發病。

防治方法

(1)節瓜、對霜霉病有一定的抗性,一般不會造成嚴重為害。但棚室栽培的應注意選用江心4號()及牛脾節瓜、灰斗、車軸皮、柿餅節瓜、青皮、梅花瓣、廣優1號等耐熱節瓜品種。(2)必要時,可噴灑18%甲霜胺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殺菌王水溶性粉劑1000倍液、70%乙膦,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64%防毒礬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 72%克露或克霜氰或克霜星、霜脲錳鋅(克抗靈)可濕性粉劑800~900倍液,每667平方米噴對好的藥液?0升,隔10天左右1次,視病情防治1次或2次。(3)棚室栽培的可選用50%普霉清熱霧劑或7%防霉靈粉塵劑或5%百菌清粉塵劑,每667平方米1kg。30%二氯·百菌(克霉靈)新型複合殺菌劑,每667平方米50克。對上述殺菌劑產生抗藥性的地區可改用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 1000倍液或70%安泰生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采果前7天停止用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