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會計學[2008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管理會計學是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出版圖書,作者李玉萍。

管理會計學

作者:李玉萍
定價:32元
印次:1-1
ISBN:9787811234909
出版日期:2008.12.01
印刷日期:2008.12.18

從19世紀中期萌芽,管理會計就開始在大型層級企業管理中發揮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生產、企業規模、經濟管理方法、管理科學理論、高新技術等的迅速發展,20世紀80年代以來,專家學者重新審視管理會計的研究對象、研究目標,並從預測、決策、規劃、控制、評價以及社會效益等多角度創新,在許多領域均取得了重要成果。尤其是成本控制和績效評價系統、作業成本法和平衡計分卡的研究成果使管理會計學發生了里程碑式的變化;作業管理和價值管理的實施推動了諸多領域的深入研究。

目錄

第1篇總論

第1章導論:管理會計的作用、歷史及發展方向3

11管理會計面臨的問題及挑戰3

111問題3

112挑戰4

113機遇5

12管理實踐與管理科學是管理會計發展的內在動因5

121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古典管理理論5

12220世紀30年代的行為科學理論6

12320世紀40年代至60年代的現代管理理論6

124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的戰略管理理論7

12520世紀80年代的系統管理思想和權變管理思想8

12620世紀90年代的流程再造理論9

12720世紀90年代末的柔性管理理論9

13管理會計的發展歷程10

131管理會計的形成10

132管理會計的發展12

133管理會計的停滯13

134管理會計系統的過時14

135管理會計的新動力17

136管理會計的展望19

關鍵術語21

討論題21

第2章現代管理會計基本理論22

21管理會計的概念、內容與框架22

211管理會計的概念22

212管理會計的基本內容23

213管理會計的框架24

22管理會計的目標26

23管理會計的基本假設27

231多層會計主體假設27

232持續經營假設27

233適度分期假設27

234多種計量假設28

24管理會計的對象28

25管理會計的職能28

26管理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徵29

261相關性30

262效益性30

263時間價值31

264配比性32

265穩健性32

27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關係33

271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區別33

272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聯繫34

28管理會計師職業及其職業道德35

281管理會計師職業及其考試35

282管理會計師職業道德行為規範38

283職業道德衝突的解決38

關鍵術語39

討論題39

第2篇作業成本計算

第3章作業及作業成本性態分析43

31作業成本法及作業成本性態分析基本理論43

311作業成本法必要性分析及形成與發展43

312成本性態分析的含義45

313成本性態分析的基本假設45

314成本性態分析的意義46

32作業能力、資源耗用及成本性態46

321作業能力47

322資源耗用47

323不同資源供應方式下的成本性態48

33作業成本性態分析49

331作業成本性態分析中的成本分類49

332作業成本性態分析的假設及意義50

333作業成本性態模型50

34混合成本及其分解方法51

341混合成本的分類52

342混合成本的歷史成本分解法52

343混合成本分解的其他方法58

344管理人員的經驗判斷59

關鍵術語60

討論題60

第4章作業成本計算法與變動成本計算法61

41作業成本計算法61

411作業成本計算法的相關概念及思想62

412作業成本計算法的程式及套用實例64

413作業成本法與全部成本法的比較70

42變動成本計算法74

421變動成本法的特點及意義75

422變動成本法與全部成本法的比較77

423變動成本法與全部成本法在管理決策中的協調套用86

424變動成本法在業績評價中的套用87

關鍵術語88

討論題88

第3篇規劃決策系統

第5章本量利分析:管理計畫的工具91

51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91

511本量利分析的意義和作用92

512本量利分析中的基本假設92

513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內容93

514涉及的重要概念——經營槓桿94

52保本點與保本分析95

521保本點與保本圖95

522單一產品保本點的測算97

523多種產品保本點的測算98

524與保本點有關的指標100

525有關因素變動對保本點的影響102

53作業成本法對本量利分析的影響107

531作業基礎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模型107

532作業基礎本量利分析的假設前提108

533作業基礎保本分析109

534作業基礎CVP模型與傳統CVP模型比較111

關鍵術語113

討論題113

第6章短期經營決策115

61決策分析概述115

611決策的含義及分類115

612決策分析的原則和程式117

613短期決策分析需要研究的成本特性118

614相關成本分析與作業資源耗用模型123

62生產決策127

621本量利分析法在生產決策中的套用127

622成本無差別點法在生產決策中的套用130

623差量分析法在生產決策中的套用132

624貢獻毛益分析法在生產決策中的套用135

63定價決策138

631成本加成定價法138

632保本定價法139

633邊際成本定價法139

634新產品的定價方法140

64存貨決策140

641經濟訂貨量決策141

642最優生產批量決策147

643適時存貨制度148

關鍵術語149

討論題149

第7章長期投資決策150

71長期投資決策概述150

711長期投資決策的含義151

712長期投資決策的分類151

72長期投資決策的影響因素152

721牢固樹立兩個價值觀念153

722正確運用兩個特定概念153

73長期投資決策的評價方法154

731各年淨現金流量(NCF)的確定154

732長期投資決策的常用方法及其套用155

733先進制造環境下的長期投資決策163

74長期投資決策的風險分析166

741風險及其衡量166

742敏感性分析168

743風險調整貼現率法169

744肯定當量法172

75長期投資決策套用實例173

751項目背景173

752項目概況173

753項目投資估算174

754籌資方案與償還計畫174

755財務分析174

756投資風險分析177

757項目結論178

關鍵術語178

討論題178

第4篇控制與評價系統

第8章全面預算管理183

81全面預算概述184

811預算制度的產生與發展184

812企業戰略計畫與全面預算185

813全面預算的含義及其體系188

82全面預算管理系統190

821預算編制190

822預算執行191

823預算調控191

824預算考評192

825預算反饋192

83全面預算的編制193

831編制全面預算的原則193

832全面預算編制的組織管理程式193

833全面預算的編制期195

834全面預算的內容和編制方法195

835全面預算的編制方法例解198

84預算編制的其他方法206

841固定預算與彈性預算206

842確定性預算與機率預算209

843增量預算與零基預算210

844定期預算與滾動預算212

845戰略預算與作業預算213

關鍵術語215

討論題216

第9章成本控制制度217

91成本控制制度概述218

911成本控制的含義218

912成本控制的原則218

913成本控制制度的設計219

914成本控制制度的執行220

92目標成本控制制度221

921目標成本控制的原理221

922目標成本的種類222

923目標成本制定的程式222

924目標成本控制中的價值工程方法223

93標準成本制度225

931標準成本制度的產生225

932標準成本制度的作用226

933標準成本的類型227

934標準成本的制定227

935成本差異的計算與分析231

936案例分析236

94作業管理制度238

941作業管理的基本內容238

942作業管理的目的——企業經營過程的持續改善241

943作業管理的過程價值分析242

944作業業績評價的財務指標244

945作業業績評價的非財務指標255

946作業管理的措施259

947作業管理對責任會計的改進260

關鍵術語261

討論題262

第10章責任會計263

101集權、分權對責任會計的影響263

1011集權與分權的特點264

1012影響企業組織結構選擇的因素265

1013分散經營的趨勢與責任會計的產生266

102責任會計的內容和原則267

1021責任會計的內容體系267

1022建立責任會計制度的原則268

103責任中心的劃分及其評價269

1031責任中心的含義及設定原則269

1032收入中心及其考評指標271

1033成本(費用)中心及其考評指標272

1034利潤中心及其考評指標275

1035投資中心及其考評指標277

104經營業績報告與管理業績報告的內容282

1041經營業績報告的內容282

1042管理業績報告的內容286

105內部轉移價格286

1051內部轉移價格的含義及其影響286

1052內部轉移價格的種類288

1053內部轉移價格的制定原則和方法290

1054跨國公司轉移價格的有關問題294

關鍵術語295

討論題296

第11章平衡計分卡298

111企業業績評價概述299

1111企業業績評價的本質299

1112西方國家企業業績評價的發展300

1113業績評價系統的構成要素301

1114業績評價的原則302

1115業績評價的指標303

1116管理人員的業績評價306

1117業績水平的綜合計量308

112平衡計分卡評價制度309

1121平衡計分卡概述309

1122平衡計分卡與經營戰略的計量313

113平衡計分卡制度的實施319

1131平衡計分卡制度的實施階段設定319

1132平衡計分卡制度的實施案例321

關鍵術語325

討論題326

參考文獻32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