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玉泉

管玉泉,1921年出生於山東省新泰縣,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校。

目錄

人物簡介
戰鬥經歷

1、人物簡介

管玉泉,1921年出生於山東省新泰縣,1939年5月參加八路軍。1948年7月魯中南縱隊成立時,被分配到縱隊教導團任隊長兼刺殺教員。渡江戰役時,管玉泉被編為三野第七兵團35軍第104師312團3營任營長,作為渡江先遣部隊,第一個率隊攻進南京。1955年授予少校軍銜,1956年被調到31軍任91師副師長,1981年從寧德軍分區副司令員任上離休後,一直在福建省第五干休所安享晚年。

2、戰鬥經歷

1948年,淮海戰役後,管玉泉所在部隊在蘇北進行休整,準備參加渡江戰役。1949年3月初,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5軍104師312團,從徐州東火車站乘車,沿著津浦鐵路,經宿州、蚌埠、明光至安徽滁州下車,然後步行向東直插至浦口北面的常家營駐紮。部隊到達江北後,首長結合當時全國戰爭形勢,對廣大指戰員進行了廣泛的思想政治教育,號召全體將士,要將革命進行到底!戰士們一邊積極做好渡江準備,一邊等待黨中央起渡的命令。大戰在即,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為阻止我軍南下,玩起和談把戲,國共兩黨談判從4月1日開始,至4月20日止。引退在溪口的蔣介石拒絕在“和平協定”上籤字,中國人民解放軍遂於4月20日午夜分成東、中、西三個集團,從東起江陰、西至浦口500多公里的江面上發起了渡江作戰,百萬雄師以不可阻擋之勢,僅30分鐘就摧毀了國民黨吹噓的長江“立體防線”,把他們的沿江部署打得七零八落,潰不成軍。1949年4月22日黃昏,管玉泉所在部在104師師長方明勝、團長王魁家的直接領導和指揮下,奉命攻打浦口,固守浦口的是國民黨殘兵的一個團。管玉泉當時任312團3營營長,率3營為突擊營。他記得3營7連連長姓鄭、指導員為王樹生,8連連長姓李、指導員姓王,9連連長姓郭、指導員姓啥忘了,機槍連連長姓陳,指導員姓陳,4個連隊加營部人員總計800多人。國民黨軍盤踞的浦口江邊埋有許多地雷,是偽軍防禦的重點。戰役開始敵軍還頑固抵抗,沒多久,見大勢已去,紛紛乘船渡江逃跑。戰役開始前,北岸的船隻已全被國民黨軍搶劫到南岸。拂曉,我軍指戰員無大船可乘,只好借用老百姓的木盆、稻桶及個別小木船渡江。在電影紀錄片《渡江一日》中有管玉泉渡江時的鏡頭。部隊登岸後,戰士們沿著南京西站鐵路向東挺進一段路,然後折向中央路向南跑步攻擊前進,一直打到坐落在玄武湖西面的南京國民黨總統府。在前進中,3營營部參謀王友才被頑敵冷槍打中,光榮犧牲。管玉泉帶領3營攻進總統府時,看到府內一片狼藉不堪。總統府是一座龐大的建築物,戰士們走進去就像進了迷宮,從哪裡進出,從哪裡上下樓都不知道。無奈,只好讓一名俘虜兵當嚮導。走進蔣介石大會議室,看到一幅蔣介石身著軍裝的大畫像掛在牆上,7連戰士王保仁頓時怒火衝天,端起槍來連打數彈。通信員劉學三也用卡賓槍來了個點射。在俘虜兵的引帶下,他們很快登上了總統府頂樓。樓頂旗桿上掛著國民黨青天白日狼牙旗,管玉泉咬牙切齒一個箭步衝上去,把它扯下來,隨即換上了一面3營衝鋒時用的紅旗。這時正是4月23日上午8時,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在國民黨總統府上空迎風飄揚。我軍占領了總統府,標誌著國民黨政府已從根本上徹底垮台,解放戰爭即將取得全面勝利。此時管玉泉和戰士們的心情格外激動,大家擁抱在一起歡呼雀躍!攻占總統府後,雖未活捉蔣介石,但卻是大家一生中值得自豪的大事。作為突擊營的營長,管玉泉情不自禁地拿起掛在胸前的望遠鏡,站在總統府頂端,居高臨下往四面眺望。隨軍記者遂舉起照相機,拍下了這一歷史的一瞬。此照片現陳列在中國軍事歷史博物館。全軍將士看到這座被國民黨反動派盤踞幾十年的金陵古都終於回到了人民的懷抱,心裡有說不盡的高興。(文/郭新平秉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