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夷吾者

原文

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游,鮑叔知其賢①。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②。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③。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④。鮑叔遂進管仲⑤。管仲既用,任政於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⑥,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⑦;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⑧;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⑨;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⑩。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鮑叔牙既薦管仲,而位居管仲之下。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牙能知人也。

譯文?

管仲,名叫夷吾,是潁上人。他年輕時常常和鮑叔牙交往,鮑叔牙知道他很有才幹。那時管仲家境貧寒,(分財利時)他時常占鮑叔牙的便宜,而鮑叔卻始終好好地對待他,並不因此而說他的壞話。後來,鮑叔侍奉齊國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糾。等到小白立為桓公以後,公子糾死了,管仲被囚車送到齊國。鮑叔牙就向桓公舉薦管仲。管仲被重用之後,在齊國執政,桓公以此成就霸業,多次會合諸侯,一舉匡正天下,都是管仲的計謀。
管仲說:“我當初貧困的時候,曾經同鮑叔一起做生意,分錢財時,往往自己多分,鮑叔卻並不認為我貪財,因為他知道我家裡窮。我曾經為鮑叔謀劃事情,結果卻弄得更加困窘,鮑叔卻並不認為我愚笨,因為他知道時運有順利和不順利的時候。我曾經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國君免職,鮑叔卻並不認為我沒才幹,因為他知道我沒遇到好時機。我曾經三次參加戰鬥三次逃跑,鮑叔卻並不認為我怯懦,因為他知道我有個老母。公子糾敗亡,召忽為他而死,我卻寧願被囚禁,甘心受屈辱,鮑叔卻並不認為我沒有羞恥之心,因為他知道我不以小節為可羞而以不能在天下顯揚功績和名聲為恥辱。生養我的人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人是鮑叔啊!”
鮑叔推薦了管仲以後,自己卻情願做管仲的下屬。他的子孫世世代代在齊國享有俸祿,得到封地的有十幾代,多數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稱讚管仲的才幹,反而讚美鮑叔能夠識別人才。

字譯

叔牙:齊國的大夫
賢:有傑出才能
不以為言:不以此為話柄,不因為這個而說壞話
公子小白:即後來的齊桓公,姓姜,名小白,齊襄公之弟
公子糾:齊襄公之弟
九合:會盟
匡:匡正,糾正
召忽:人名,和管仲一起輔佐公子糾
焉:兼詞,代齊,又表句末語氣
進:推薦,保舉
賈(gǔ):作買賣
見:被
多:推重,讚美
謀事:謀劃事情
窮困:窘迫,困窘
仕:做官
見逐於君:被國君免職逐退
不肖:沒有才幹
遭時:遇到好時機
走:逃跑
怯:膽小
死之:為之死
之:代公子糾
無恥:沒有羞恥之心
羞小節:以小節為羞
小節:小的操守
恥:意動用法,認為……可恥
襄公無道,鮑叔奉小白奔莒,管仲、召忽二人奉糾奔魯。襄公死後,小白搶先回齊,取得政權,稱齊桓公,並使魯國殺死企圖爭位的公子糾,把管、召二人押送回齊。召忽自殺,管仲請坐囚車回到齊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