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屆亞太抗癌大會

第22屆亞太抗癌大會

第22屆亞太抗癌大會 會議時間:2013年10月31日-11月2日 主辦單位 亞太抗癌聯盟(APFOCC) 承辦單位 中國抗癌協會(CACA) 天津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TMUCIH) 協辦單位 國際抗癌聯盟(UICC) 世界衛生組織2008年全球癌症死亡人數統計顯示,亞太地區癌症新增病例占到全球癌症新增病例的45%,死亡人數約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數的一半。”10月31日在天津開幕的第22屆亞太抗癌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希山表示,我國每年新增癌症患者占到全球新增的20%以上,形勢嚴峻。 亞太抗癌大會旨在推動和促進亞太各國對癌症預防與診治方面的研究,推動亞太地區腫瘤醫療防治事業不斷完善和發展。每兩年舉辦一次。自1973年開始,至今已在亞洲太平洋[-0.60% 資金 研報]地區的18個國家成功舉辦了21屆。此次會議有來自亞洲各國以及澳大利亞、美國等27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名余名中外腫瘤學專家與學者,共同探討腫瘤防治最新成果與發展趨勢,近20名院士出席會議。

簡介

亞太抗癌大會是亞太地區最具影響力的抗癌組織舉辦的抗癌大會,致力於促進亞太地區腫瘤基礎研究和臨床治療的發展和學術交流,成員遍布亞太17個國家。該會議被冠以“腫瘤學界的亞運會”之稱,是重要的學術活動,每兩年舉辦一次,已成為亞太各國腫瘤專家學者進行學術交流、分享最新科技成果與經驗的重要交流平台。 亞太抗癌大會自1973年在日本舉辦第一屆以來,已在中國、韓國、印度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成功舉辦,目前已成為亞太各國腫瘤專家學者進行學術交流、分享最新科技成果與經驗的重要交流平台。中國抗癌協會於1991年在北京成功承辦了第十屆亞太抗癌大會。2013年11月,在天津承辦第二十二屆亞太抗癌大會,會議前期,北京國龍中醫醫院專家張秀蘭主任榮幸被邀請作腫瘤學術演講,共同探討癌症治療新成果。

此次會議有來自亞洲各國以及澳大利亞、美國等27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名余名中外腫瘤學專家與學者,共同探討腫瘤防治最新成果與發展趨勢,近20名院士出席會議。大會設立了17個分會場,950篇論文將以特邀報告、分會報告、衛星會議、壁報張貼和論文集等形式進行交流和研討。內容涉及常見腫瘤、腫瘤早診、基礎研究、腫瘤護理、心理治療及康復等各方面,議題覆蓋廣泛,會議共邀請了近200位中外專家做學術報告,為歷屆亞太會議議題最多、發言人數最多的一次盛會。

亞太抗癌大會 亞太抗癌大會

作為本次會議亮點之一,共同探討腫瘤預防、腫瘤治療作為重點,北京國龍中醫院張秀蘭主任介紹:“世界衛生組織2008年全球癌症死亡人數統計顯示,亞太地區癌症新增病例占到全球癌症新增病例的45%,死亡人數約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數的一半。”而每屆召開的亞太抗癌大會的目的,就是不斷推動和促進亞太各國對癌症預防與診治方面的研究,使亞太腫瘤醫療事業不斷完善和發展。同時由張秀蘭主任自發研製的“中醫瘤體靶向免疫治療體系”在大會上的演講引起軒然大波,該療法突破既往靶向治療的單一靶點的弊端,同步採用了三大維度的靶點治療技術,即針對腫瘤患者的機體內環境的巨觀靶向、具體的瘤體組織生長位置及血管靶向以及微觀的腫瘤細胞靶向,實現了無創高效治療腫瘤的先河,在大會上被眾多腫瘤學家所認可,得到賞識。

另外,張秀蘭主任還介紹到:在目前治療腫瘤的事業上,希望眾多醫生能對患者負責,全方面做好對患者的治療和護理工作,對此,亞太抗癌聯盟會主席郝希山院士補充目前腫瘤防治工作也是全社會的任務,醫生在醫院積極診治患者的同時,也要注重做好腫瘤相關知識的普及,讓民眾以正確的心理來認識腫瘤,在“得了癌症等於死亡”的觀點上,儘量讓病人了解到,這一觀點並不完全正確,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應積極做好防治和奮鬥的工作,但這種觀點的較大改善還需要腫瘤學工作者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一同實現。

大會照片

抗癌大會會議合影剪輯

第22屆亞太抗癌大會會議合影剪輯 第22屆亞太抗癌大會會議合影剪輯

第22屆亞太抗癌大會會議照片剪輯:會議積聚了國內外200多名權威腫瘤專家,以及抗癌聯盟、抗癌協會、衛生部、市政領導的參加,參會人員和規模是超前的,推動和促進亞太各國對癌症預防與診治方面的研究,使亞太腫瘤醫療事業不斷完善和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