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平壤之戰

內的日軍, 平壤城, 平壤城,

為麻痹 平壤城 內的日軍, 李如松 特命副總兵 查大受 派人喬裝成使臣, 向 小西行長 通報假訊息, 聲稱 大明 已同意日本的議和條件, 沈惟敬 作為專使, 不日便到 平壤 簽署和約。 小西行長 大喜! 景轍玄蘇和尚 更是樂不可支, 作詩一首慶賀:
扶桑戰息中華服四海九州一家同喜氣忽消窗外雪乾坤春早太平花打油詩雖然作得不錯, 但為何 大明 數萬官兵幾乎兵臨城下, 平壤城 內竟會懵然不知? 卻原來 小西行長 雖有心派遣探馬出城蒐集情報, 無奈朝鮮民眾恨日本人入骨, 只要見到落單的日軍探馬便一擁而上將其打死。 眼見派出的偵騎都像肉包子打狗, 一去不回, 後來的士兵都不敢接這死亡任務了。 困守 平壤 的 小西軍 其實成了睜眼瞎子
為了表示對 大明 “和談”的誠意, 1月4日, 小西行長 特派自己的 馬回眾 竹內吉兵衛 帶著20幾個人到 順安城 迎接即將‘駕臨’的 沈惟敬 一行。查大受 ‘熱情’地盡開地主之誼,大擺宴席款待日本使臣。 竹內吉兵衛 等人正在酒酣耳熱之際, 忽然軍帳之後轉出數百刀斧手,見人就砍。日本使臣團大驚急忙拔刀還擊, 終因寡不敵眾, 又被打個措手不及, 除了三五人逃亡外, 竹中吉兵衛,翻譯 張大膳 等悉數被擒。
可惜, 查大受 的刀斧手手腳不利索,放走了幾條漏網之魚。 劫後餘生的幾個隨從慌忙逃歸 平壤, 向 小西行長 報告敵情。 小西行長 這才明白上當, 和談原來只是幌子, 自己擺出的緩兵之計反被 大明 利用了! 幸虧在攻下 平壤 後幾個月時間拚命加固城防, 就算明軍立刻來攻,己軍還是能抵擋一陣的吧。
1月5日清晨, 李如松 率領大軍開抵戒備森嚴的 平壤城 下。 為了展示天恩浩蕩, 李如松 並沒有急著攻城, 而是在城下豎起一面大白旗, 上書“朝鮮人民自投旗下者免死!”, 以免玉石俱焚。 史書上不曾記載有任何朝鮮人出城投降。 其實可想而知, 在日軍武力戒嚴下, 四門緊閉,朝鮮人哪裡還出得了城?
勸降不果, 明軍便開始調兵遣將,準備武力攻城。 但令人驚訝的是, 李如松 還是沒有急著向 平壤城 發動直接攻擊, 而是把矛頭對準了城北 牡丹台! 原來 平壤城坐落在一片沖刷平原上, 普通江 和 大同江 分別城池東西兩側, 無險可恃, 易攻難守。 唯一一處高地, 就是城北 牡丹台, 此時正由 松浦鎮信 率兵2000駐守。 李如松 心底雪亮, 如果縱兵攻擊 平壤城, 則易被 牡丹台 守軍襲取後路。 所以, 拔除 牡丹台 這根釘子成了正式攻打 平壤 之前的首要任務。
然而 牡丹台 的防禦工事建築得極為堅固, 壘高五丈, 朱雀 和 玄武 兩門把守要隘, 明朝聯軍如要仰攻, 必然付出極重代價。 為此, 李如松 特命戰鬥力較高的朝鮮僧兵部隊為先鋒, 明軍 薊門游擊將軍 吳惟忠 為後應, 務必攻陷 牡丹台。 不然, 至少也要拖住守軍, 使其不能抄攻城軍的後路。
隨即, 在僧兵首領 休靜和尚 的指揮下, 3000僧兵呼喊著向 牡丹台 峰頂發起衝鋒, 收復平壤之戰的第一槍打響。 日軍鐵炮手弓弩手躲在堅實的堡壘後面, 居高臨下向僧兵射擊。 子彈和箭矢如下雨般飛落。 僧兵死傷慘重, 但全軍都藉著必死的勇氣, 苦戰不退, 分別向 朱雀 和 玄武 兩門衝擊。 城下屍體堆成了山。 就在這最危急關頭, 吳惟忠 部下的明軍趕到, 並在堡壘西側搭起雲梯,攀援而上。 松浦鎮信 趕緊從早已與僧兵打得難分難捨的部隊中抽出一部, 對付西牆的明軍。 僧兵的壓力頓減。 激烈的戰鬥從早持續到深夜,槍炮聲喊殺聲也未曾稍減。
1月6日, 牡丹台 的戰鬥尚未結束,李如松 就下達了全軍攻擊 平壤城 的命令。 按事前部署, 李如松 親率兵9000駐紮在城西的一片高地上, 並以此作前線指揮部。總兵 楊元, 張世爵 領兵1萬, 攻打 七星門。 總兵 李如柏, 參將 李芳春 領兵1萬1000, 攻 普通門。 總兵 祖承訓 領兵1萬, 攻城東南 含毬門, 朝軍將領 李鎰 率自己部下8000, 攻城西南 蘆門。 (下圖為 第三次平壤之戰 各部位置及進軍路線。)
為防城內守軍作困獸之鬥, 李如松 下令不攻城東的 長慶門 和 大同門。 不過別以為是這位總督有好生之德, 其實他早就和 柳成龍 商量好, 在日軍退卻的必經之路上布下伏兵, 務求趕盡殺絕!
隨著 李如松 陣中一聲炮響, 第三次平壤之戰正式打響。 戰鬥甫一開始即趨白熱化。 小西行長 在每個城門布置了2000多守軍, 以鐵炮向蟻附攀城的明軍射擊, 滾木擂石紛紛砸下, 而明軍的雲梯也被日軍早已準備好的煤油燒毀不少。 而明軍也毫不示弱, 以火銃火矢還擊。 城上城下很快一片血肉模糊。 有些明軍士兵見傷亡太大, 生出卻退之心。 李如松 見己軍攻勢減弱, 大怒, 親自策馬上前, 陣斬了一名後退的士兵, 並宣布:“有先登城者, 賞銀5000兩!” 前後都是死, 殺敵反而可能得到厚賞, 明軍士卒再次奮勇攻城, 前赴後繼, 踏著同伴的屍體往城上沖。 據《明史》記載(卷238列傳126 李成梁 傳), 李如松 在往來馳騁, 指揮攻城之際, 戰馬忽然中彈倒斃, 但 李如松 仍死戰不退。 提督如此, 將士們敢不用命? 明軍無不以一當百, 再加上日軍人數上的劣勢, 城頭的防線終於開始鬆動。
但明軍根本不給日軍絲毫喘息之機。 千里迢迢, 辛辛苦苦從遼東拉來的數百門火炮終於也在這天派上用場。 明軍主力火炮分為攻城炮和野戰炮多種, 如 勝字號炮, 虎蹲炮 等等。 此時此刻, 明軍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部推到前線, 朝 平壤城 內轟擊。 攻城炮集中攻城門, 而野戰炮被用來對付城頭的守軍。 日軍因此損失慘重。 據《懲毖錄》記載, 攻城當天, 炮聲驚天動地, 連數十里外的山上都感到震動。 火炮火矢紛飛, 城內民居樹木全部著火, 黑煙蔽日。 明軍善用的火炮與日軍擅長的鐵炮赤膊上陣, 這是中世紀古代難得一見的火器大展, 是熱兵器登入東亞的第一場豪華演出! (下圖依次為 虎蹲炮 與 佛郎機子母銃)
激烈的廝殺持續大半日, 從 牡丹台 傳來捷報, 松浦鎮信 的防禦線終於被明軍和僧兵聯手突破, 只得率殘兵逃回 平壤。 松浦鎮信 家臣 松浦源次郎 切腹自盡。 明朝聯軍士氣大振。 小西行長 見機不利, 下令全面退出外城防線, 轉到內城繼續固守。
之後的戰更趨慘烈。 由於城內街道狹窄, 給予日軍施放鐵炮提供了最有利的地形。 在 宗義智 的指揮下, 數百支鐵炮從鑽了洞的門板後面伸出, 向外射擊。 明軍的弓矢對此毫無反擊之力, 大量衝鋒在前的士兵中槍倒地, 屍體很快塞滿了街道, 傷者的哀嚎亦不絕於耳。 慘烈的場景似曾相識。 數月前明軍發動的 第二次平壤之戰, 不也是因為在巷戰中不敵鐵炮, 而讓日軍反敗為勝的嗎?
此時已日暮西山, 李如松 見損失太大, 只得下令鳴金收兵, 全軍在 平壤內城 之外過夜。 殘酷的血戰暫告一段落。 (下圖日軍棄守 七星門, 浙江兵隨後攻入。)
第一天的戰鬥雙方均損失慘重。 據 宋應昌 向 北京 奏報, 明軍殺敵16,407人, 加上城破之時被殺死燒死者約1萬人, 共殲敵2萬餘。 這當然是誇張。 小西行長 從 釜山 登入時, 全軍也才1萬8000多人。 如果 宋應昌 的數字屬實, 那大半都是死於亂軍之中的朝鮮冤魂了。
據 小西行長 向 名護屋 的報告, 日軍在 平壤之戰 中僅損失1285人。 這肯定也有水份。 資料顯示, 此戰過後 小西軍 清點人數, 只剩下6626名尚有戰鬥力的將兵。 也就是說, 從 釜山 殺至 平壤 一路上的損失, 加上這半年來死於瘟疫的士兵, 和死傷於 平壤之戰 的人數總和為12000多人。 粗略打個對摺, 日軍在 平壤之戰 有約6000多人的損失比較合理。 而明軍方面更慘, 由於是攻堅戰, 死傷人數肯定倍於日軍。
想不到日軍小小一支先頭部隊竟也造成明軍偌大損失, 李如松 不禁有些氣餒。 據說 小西軍 身後還有侵朝日軍十餘萬呢。 照這么打下去, 還沒殺到 釜山, 自己這支4萬多人的隊伍肯定已經消耗殆盡了。 此刻 小西軍 占據著內城, 如要硬攻, 明軍傷亡將更加慘重! 李如松 可不想在這裡就和 小西行長 同歸於盡。 為此, 提督大人故伎重試, 連夜寫信給 小西行長, 希望能勸降或勸退日軍, 然後在半路伏擊他們!
“天兵本欲一舉蕩平爾等倭寇, 但念上天有好生之德, 故本督決定放你們一馬。 帶著你的殘兵敗將趕快退出 平壤 去吧! 否則明日一旦攻城, 玉石俱焚, 爾等就全部要做異域之鬼了!” 李如松 一封半勸誘半威脅的書信遞到日軍大營, 使本已抱必死之心的 小西行長 看到了一絲生機。 他當即回信, 同意撤出 平壤, 只要明軍讓出一條道來。 李如松 當即下令軍隊後撤, 讓出 大同門 讓日軍出城。 殘存的日軍如撿到一根救命稻草般, 爭先恐後地踏過結凍的 大同江, 向南撤退。
日軍撤退時候極為狼狽。 據《吉野日記》記載, 能丟棄的武器裝備軍需物資全都丟了, 包括傷重不能行走的傷兵。 許多士卒雖然沒有受傷, 但已在一天的戰鬥中耗盡體力, 走不動, 只有爬行著希望不致掉隊。 可想而知這些日軍棄卒的下場。 當初他們耀武揚威地進入 平壤, 可曾想到也會有這一天?
李如松 隨即占領整座 平壤城, 並未下令追擊日軍。 在他看來, 小西行長 正走向事先布置好的埋伏圈, 走向自己的墳墓呢。 可是提督大人左等右等, 也不見有人送 小西行長 的首級來。 一打聽, 原來伏兵早就自做主張地撤了, 小西行長 已逃出生天。
早在發動 平壤 攻城戰之前, 柳成龍 已經布置 黃海道防禦使 李時言, 助防將 金敬老 在日軍必經之路伏擊。 不料由於怯敵, 金敬老 竟然在戰役前一日撤下伏兵, 不戰而退。 只有 李時言 從後面追擊日軍, 僅斬首60餘級而還。 結果讓 小西行長 白白撿回一條性命! 不然的話, 活捉 小西行長, 宗義智, 景轍玄蘇 等大員, 將對其他各路日軍產生多大震撼啊! 說不定戰爭就可以早日結束了呢! 柳成龍 氣急敗壞, 上疏朝鮮政府, 要求斬 金敬老。 幸虧朝廷許多官員力保, 李如松 也給說情。 最後裁定, 金敬老 削職為民, 白衣從軍, 將功贖罪!
平壤之戰以明朝聯軍的全勝告捷, 三都之一光復。 等日軍再次有機會踏進 平壤, 已是整整300年後的事了!
勇士與懦夫 - 日軍大規模南撤
平壤 之南十餘里, 鳳山城 內。 平壤之戰的隆隆炮聲隱隱傳到這裡, 日軍守將 大友吉統 (原名 大友義統, 後拜領 豐臣秀吉 一個‘吉’字, 改名 大友吉統。) 早被嚇得臉色慘白。
按理說, 平壤城 危急, 作為距離 平壤 最近的 鳳山 應當首先派出援兵。 可是 大友吉統 一聽說明軍十萬包圍了 平壤, 又驚又怕, 連守 鳳山 的心思也沒有了, 惶論增援? 大友家 重臣 志賀親次 看出了主公心思, 也攛掇 大友吉統 棄城南撤。 大友吉統 見有部下支持自己, 便再不多想, 捲起鋪蓋就走。 本來嘛, 大友軍 不到區區6000去救 平壤, 杯水車薪, 又有什麼用? 更何況在明軍如此猛烈的攻擊前, 小西行長 此刻可能已經上天國, 蒙主恩召了吧。
大友吉統 做夢也沒想到明朝聯軍的包圍網出現漏洞, 竟被 小西行長 逃了出來。 殘兵敗將們最大的願望無非就是儘快得到友軍接應。 可是當趕了一天路, 精疲力竭飢腸轆轆的 小西軍 終於抵達 鳳山 的時候, 詫異地發現 鳳山城 早已化作一堆廢墟。 大友吉統 早跑得沒影了。 許多人見希望變為泡影, 精神支柱頓時崩塌, 倒在雪地里再也沒有起來。 剩下的也沒法想, 只得在天寒地凍的雪夜露宿, 第二天繼續南行。
其實這個 大友吉統 怯懦無能是有前科的。 當年 豐臣秀吉 發動 九州征伐, 與 島津家 大戰於 戶次川。 就是這個 大友吉統 一聽說前線不利, 立刻撒丫就跑, 導致前軍沒有接應, 損失慘重。 這次日軍把這個懦夫放在接應 平壤 的戰略要地, 難道就沒有想過這傢伙膽小怕死的舊病復發? 果不其然, 最後讓 小西軍 多吃了不少苦頭。
總算 豐臣秀吉 賞罰分明, 再也沒有寬恕這個拋棄友軍逃走的懦夫。 5月1日, 豐臣秀吉 下令締奪 大友家 全部領地, 貶 大友吉統 為平民。 那個曾經叱吒 九州島 400餘年的 大友家, 從此壽終正寢。
話歸正傳。 日軍下一個據點是第三軍團長 黑田長政 親自鎮守的 白川。 還好 黑田長政 比較有膽量, 一直等到 小西軍 到達。 這一天已經是1月11日了, 小西軍 已在白雪茫茫中走了4天! 大部分士兵苦於沒有禦寒衣物, 凍死凍傷無數。
遠在 漢城 的大本營也得到快馬飛報, 平壤 失守。 鑒於明軍來勢洶洶, 宇喜多秀家 決定全面後撤, 以避其鋒。 同時召集各路軍團齊集 漢城, 準備在此地與 大明 決戰!
駐紮 白川 的 黑田長政 和 小西行長 奉命‘轉進’。 可是明軍也即將殺到 白川, 倉惶撤退只會被明軍騎兵追殺。 惟今之際只有留下一部殿後, 給主力部隊南撤爭取時間。 可是這個任務十死無生, 誰願意乾呢?
黑田家 家將 粟山鳥康(?) 勇敢地接下了這個不可能任務。 為了能拖得更久一些, 粟山鳥康 甚至帶著部下北上, 在 白川 之北十里的一條小河南岸擺開陣勢, 打算於明軍半渡之際給予迎擊。 可惜明軍早已看穿這條雕蟲小‘計’, 沒有強渡, 而是趁著半夜悄悄渡到南岸。 等 粟山鳥康 一覺醒來, 明軍已經在他的大營外磨刀霍霍了!
臨戰之前, 粟山鳥康 給 黑田長政 寫信要求增援:“敵人已經趁夜渡河。 交戰在即, 請趕快派援軍來!” 剛寫完, 粟山鳥康 才發覺自己老糊塗了。 白川 的守軍已經撤走, 不可能有援軍來了。 於是 粟山鳥康 提筆划去信中最後一句, 改為:“珍重!” 隨即率兵沖入明軍陣中, 全員戰死。
幸得有 粟山鳥康 這樣的勇士絆住明軍, 給日軍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使全面南撤不至於演變成全面潰逃。 1月18日, 小西行長 和 黑田長政 先後安全抵達 漢城。
宇喜多秀家 的撤退令幾乎與明軍的勸降信同時抵達第二軍團 加藤清正 的大本營, 鹹鏡道 最南端的 安邊城。 為了表示自己與明軍誓不兩立, 加藤清正 拉出被他擄掠來的一位姑娘。 此女姿容絕美, 號稱朝鮮第一美女。 加藤清正 把她綁到樹上, 然後當著明使的面一槊將她戳了個透心涼! (如此辣手摧花, 簡直天理不容! 難怪朝鮮人到今天還把 加藤清正 稱作狗。) 1月29日, 加藤軍 也退到 漢城, 還拖著 臨海君 和 順和君 兩個俘虜。
白川 之南不遠是朝鮮三大都城之一的 開城, 守將第六軍團長 小早川隆景。 小早川隆景 是激烈反對 宇喜多秀家 南撤戰略的。 在這位老將看來, 宇喜多秀吉 這個嘴上沒毛的小子簡直是在瞎指揮。 與明軍決戰之地應該在 開城, 而不是更南的 漢城。 如此大片土地白白讓給明軍, 他自己老臉也無光! 小早川隆景 決定就帶著自己部下死守 開城, 與城同存亡。 (區勝 猜測, 小早川隆景 如此不忿, 忌妒 宇喜多氏 有今天的權勢和地位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吧。 早年 宇喜多氏 對 毛利氏 名為同盟, 實為附屬。 後來 織田家 發動中國攻略, 宇喜多氏 見風轉舵, 投靠 羽柴秀吉, 從此扶搖直上, 地位反超 毛利兩川。 如今那個毛頭小子竟然身為 小早川隆景 的上司, 在他面前頤指氣使, 怎不令人生氣?!)
德高望重的老將抗命, 宇喜多秀家 可不敢發作, 只好派 奉行官 大谷吉繼 到 開城好言相勸。 也不知道 大谷吉繼 怎樣翻動如簧之舌, 竟最終說動了 小早川隆景。 小早川軍 南撤到 漢城 以北15公里的 碧蹄館, 就再也不肯走了。 “明軍要南下就必須從我得屍體上踏過去! 從渡海那天起, 老夫就沒想過活著回日本了!” 小早川隆景 立下了必死的誓言。 (右圖 小早川隆景 像)
日軍上下15萬眾, 在得到明軍攻陷 平壤 的訊息後都惶惶如喪家之犬, 只有這一位60歲的老頭敢出陣叫板。 可是如果僅憑血氣之勇, 這副老軀又能頂得住氣勢如虹的明軍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