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2010年陳國星執導電影]

第一書記[2010年陳國星執導電影]

《第一書記》是由陳國星執導,楊立新、徐帆、何冰等人主演的一部主旋律影片。於2010年7月在中國大陸上映。 影片講述了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沈浩,克服種種困難,帶領小崗村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故事。

劇情簡介

第一書記 第一書記

沈浩是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在小崗村任職近6年來,始終以黨和人民的事業為重,幹事創業,勤奮務實,勇於創新,無私奉獻,以實際行動踐行科學發展觀,忠實履行共產黨員的神聖職責,在廣大幹部民眾心中豎起了一座巍峨的豐碑,使中國農村改革的發源地小崗村,有了突飛猛進的大發展。

2006年底,沈浩在小崗村任職三年屆滿,村民強烈要求把沈浩留下來,二十多年前集體按下手印的故事再次在小崗村發生。村民派了十個代表,按下手印到安徽省組織部、財政廳要求沈浩留在小崗村,再帶領他們乾三年。 2009年11月6日,沈浩在小崗村臨時租住的房子內去世,年僅46歲。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楊立新沈浩簡介 小崗村黨組第一書記
徐帆王曉勤簡介 沈浩妻子
李若思汪汪簡介 沈浩女兒
王麗媛沈浩母親簡介 沈浩母親
何冰楊德福簡介 小崗村村民
孫茜德福妻簡介 楊德福妻子
陳小藝陳主任簡介 鐵道部幹部
宋丹丹上海鐵路局幹部簡介 上海鐵路局辦公室主任
馬曉峰王廳長簡介 安徽省財政廳廳長
黃宏黃處長簡介 沈浩朋友的朋友
蔣雯麗審判長簡介 法院審判長
劉威執行法官簡介 法院執行法官
王剛鐵道部領導簡介 鐵道部部長
黃素影吳奶奶
田成仁王長濤
李士龍楊立證
楊帆曾厚道
張萬昆楊德祿
龔麗君任惠蘭
嚴燕生黃書記
趙屹鷗崔凱
劉彥君杏花
王景春馬昌平
班贊張新華
徐韜法官
劉威;曹青青;執行法官
沈陶然女教師
梅年佳鐵道部工作人員
王瑩上海鐵路局工作人員
周知仁花鼓藝人
劉儀偉評審

職員表

出品人張強
製作人葉勝利、徐建海、張和平、陳國輝、郝靜梧、楊蝶
監製龐微、李梅梅、毛立明、趙多佳
導演陳國星、喬和平
副導演(助理)馮楓、張躍剛、任飛、許超
編劇楊倩玲、邢原平、陳國星、龔應恬、楊海波、蘇小衛
攝影鄒勤、趙霸
配樂舒楠
剪輯劉傑
道具王軍
美術設計鄭曉峰
造型設計張靜
服裝設計劉維鳳
視覺特效周建國
錄音王恩峰
場記崔凱、曹青青
布景師楊景山

(以上內容來源 )

角色介紹

第一書記[2010年陳國星執導電影] 第一書記[2010年陳國星執導電影]
沈浩 演員楊立新
沈浩是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在小崗村任職近6年來,始終以黨和人民的事業為重,幹事創業,勤奮務實,勇於創新,無私奉獻,以實際行動踐行科學發展觀,忠實履行共產黨員的神聖職責,在廣大幹部民眾心中豎起了一座巍峨的豐碑,使中國農村改革的發源地小崗村,有了突飛猛進的大發展。
第一書記[2010年陳國星執導電影] 第一書記[2010年陳國星執導電影]
王曉勤 演員徐帆
沈浩的妻子,起初對於丈夫無怨無悔、任勞任怨地為小崗村村民付出,不計報酬,長期不歸家頗有怨言,最後隨著對沈浩的深入了解最終理解了丈夫。
第一書記[2010年陳國星執導電影] 第一書記[2010年陳國星執導電影]
汪汪 演員李若思
沈浩的女兒,起先也不理解沈浩,但在跟著沈浩走訪殘障貧困戶後,目睹了真正貧困的女兒理解了沈浩。在沈浩去世之後,汪汪在鋼琴考級的現場和小崗村全體村民共同懷念逝去的父親。
第一書記[2010年陳國星執導電影] 第一書記[2010年陳國星執導電影]
吳奶奶 演員黃素影
吳奶奶是村里最年長的人,全村的人都叫她奶奶,當她為兒遷墳時,沈浩看到她冒雨坐在墳地時,沈浩心如刀鉸,並堅持親自披麻戴孝為吳奶奶的兒子送葬。後來沈浩準備回家過年了,吳奶奶拄著拐杖,顫巍巍地在途中把他攔下,留他到家裡吃年飯,這是她有生以來第一次請幹部吃飯。
第一書記[2010年陳國星執導電影] 第一書記[2010年陳國星執導電影]
楊德福 演員何冰
小崗村村民,因為占地修牆而受到村民的投訴,卻占著拖拉機耍無賴,甚至還私占公產,逼的沈浩不得不請縣裡的法官下來幫忙,最後只能妥協,支持修路。

(以上內容來源 )

音樂原聲

類型歌曲名稱作詞作曲演唱
主題曲《做人》張和平舒楠譚晶

獲獎記錄

時間獎方獎項獲獎者結果
2011年8月28日第14屆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第一書記》提名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第一書記[2010年陳國星執導電影] 第一書記[2010年陳國星執導電影]

沈浩是鳳陽縣小崗村黨支部第一書記,2004年2月從安徽省財政廳下派至小崗村後,兢兢業業地發展小崗。3年期滿後,沈浩被小崗村村民集體摁手印留任。2009年11月6日沈浩積勞成疾猝逝在工作一線,年僅45歲。影片即是以沈浩為故事原型創作的。

拍攝過程

影片從採訪、創作、籌備到順利開機,中央、北京、安徽等各方面都給予巨大幫助,劇組在北京、安徽兩地的籌備也在當地領導的支持幫助下順利進行。影片還得到了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參與和支持。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號召演員不計戲份、片酬出演,才有了楊立新、徐帆、何冰、宋丹丹、陳小藝等演員加盟。

影片劇本從建立大綱雛形到最終完稿,歷時兩個月,幾度易稿潤色,四位編劇思蕪、楊海波、龔應恬、邢原平,以及文學策劃郝敬堂、溫躍淵親自到小崗村收集內容,日夜連軸傾心執筆,在尊重事實的前提下,深刻挖掘沈浩在生活、工作中不為人知的點滴瞬間。

影片評價

《第一書記》劇照 《第一書記》劇照

《第一書記》將模範人物形象還原到現實生活中,通過敘事方法再現沈浩到小崗村任第一書記6年勤奮敬業、愛民為民、銳意改革的奮鬥經歷,展現了沈浩同志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百折不撓的精神意志,謳歌了沈浩同志紮根基層、銳意創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無私情懷。 (安慶市政府信息網評)

《第一書記》客觀的記錄了沈浩同志在小崗村近6年的工作、生活經歷。真實而深刻的塑造了沈浩同志紮根基層、鞠躬盡瘁、真心誠意為民眾謀利益的光輝形象,展示了當代共產黨員的精神風貌,為全體黨員幹部深入學習沈浩先進事跡、自覺投身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提供了生動的教材。 (新華網評)

《第一書記》取材於真實的小崗村第一書記沈浩的故事,主創者並沒有將此作為新聞的人工複製,而同樣自覺實現了社會歷史學意義上的宏大敘事模式所蘊含的歷史的藝術價值。謳歌崇高,讚美理想,來自於真實的個人奉獻於群體的精神,是現實主義深化的魅力所在。這較之於一些僅僅停留在咀嚼個人的獨特經驗的作品,其感染力吸引力更具有普泛性,影片是一曲理想信念的頌歌,主創者的創作理念無疑是對躲避崇高、遠離理想、懼怕高雅深刻創作傾向的匡正。 (人民網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