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管音位的樂律學研究

作者介紹

張振濤,1955年生,籍貫山東。1995年獲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學博士學位,2001年獲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所長,《中國音樂學》主編,音樂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理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國際評審。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中國音樂資料館”館長、《中國音樂年鑑》副主編、《中國樂器圖鑑》副主編、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中國傳統儀式音樂研究計畫》助理研究員

作品目錄

目錄
引論:應律樂器——笙
第一章各立一名、各司其均的笙制與管苗音位的設定原則
〈一〉和笙 巢笙 竽笙——宋代三種笙制
〈二〉官調笙 梅管笙 二調笙——西安鼓樂三種笙制
〈三〉正把笙 反把笙——方笙
本章小結:有關不同笙制的其它歷史文獻
第二章十七管笙的常規音位與變化方式
〈一〉日本正倉院藏中國傳十七簧笙
〈二〉十七管“滿簧全字”笙
〈三〉竽笙的變化——體現仲呂宮音位的笙制
〈四〉非滿簧笙
〈五〉“義管”位置
本章小結:常規笙音位的復原
第三章笙管音位的樂律學研究
〈一〉鼓吹樂種的黃鐘標準
〈二〉從器、譜、律、調談清商音階與調首
〈三〉不同規格的管子配應不同宮均的笙
〈四〉巢、和、笙、竽辨——關於簧管類樂器發展史的若干思考
第四章明清兩季十家著錄17管笙音位文獻的校注
〈一〉朝鮮成俔《樂學規範》
〈二〉[明]韓邦奇《苑洛志樂》
〈三〉[明]唐順之《稗編》
〈四〉[明]王圻《續文獻通考》
〈五〉[明]劉民悅、王煥如《文廟禮樂全書》
〈六〉[明]武位中《文廟樂書》
〈七〉[清]閻興邦《文廟禮樂志》
〈八〉[清]張行言《聖門禮樂統》
〈九〉[清]孔尚任、東塘元《聖門樂志》
〈十〉[清]《律呂正義後編》
本章小結:校注後記
結論:從笙管音位的保持與變遷論傳統音樂的演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