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蹶

《荀子·儒效》:“故近者歌謳而樂之,遠者竭蹶而趨之。 《讀四書大全說·中庸第二十章》:“存仁之功,則有從容竭蹷之別。 《墳·文化偏至論》:“捷徑在目,斯不憚竭蹶以求之耳。

jié jué
〈書〉原指走路艱難,後用來形容經濟困難:~狀態;財政~。
1.亦作“ 竭蹷 ”。顛仆傾跌,行步匆遽貌。《荀子·儒效》:“故近者歌謳而樂之,遠者竭蹶而趨之。” 楊倞 註:“竭蹶,顛倒也。遠者顛倒趨之,如不及然。” 宋 周煇 《清波雜誌》卷一:“承平時,州縣多闕官,得替還鄉,未及息肩,已竭蹷入京。”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中庸第二十章》:“存仁之功,則有從容竭蹷之別。”
2.盡力。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袁可立)傳》:“二三賢士大夫黽勉戮力, 柴叔輿以質實匡襄於先,於廷益以駿烈克鞏於後,吳永清、羅學古之徒鹹將助竭蹷也”。 明 張煌言 《與某書》:“苟有利於國家,有益於桑梓,無弗竭蹶以告當事。”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捷徑在目,斯不憚竭蹶以求之耳。”
3.枯竭;匱乏。 蔣維喬 《中國教育會之回憶》:“時會員人數稀少,經濟尤為竭蹶,發展殊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