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迅

童迅

童迅是一位中國藝術家,生於1959年,江蘇南京人。

童迅先生童迅先生

藝術家簡介

童迅,1959年生,江蘇南京人,字正之、,茂父,號心齋。現為中國民主同盟盟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金石印坊首席藝術顧問、南京印社副秘書長、中國賞石家協會會員、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顧問、南京市書法家協會篆刻委員會副主任、南京顏真卿書畫院副秘書長、江蘇省甲骨文學會理事。

藝術成就


篆刻作品入選:
第三、六屆全國篆刻藝術展
西泠印社·第二、三屆全國篆刻作品評展
西泠印社百年社慶邀請展
西冷印社《三大展·中國印》
篆刻作品入編:
《共和國書法大系·篆刻卷》
出版印集:
《酒》、《茶》、《佛》、《道》、《易》、《養生》等文化系列印選
《以觀其妙——童迅篆刻作品選》
《品鑑——童迅篆刻作品選》
童迅篆刻-佛佑天下童迅篆刻-佛佑天下

藝術軌跡

如今聲名在外的童迅,他走上這條輝煌的藝術道路上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從剛開始學習古璽章印的初始階段,無論是篆刻刻制的難度方面,還是所面臨的社會和家庭的壓力,童迅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外在阻礙,他甚至還因為所在的企業發展形式不好導致自己成為下崗工人,而一度放棄了篆刻好幾年。童迅取得了今天這樣輝煌的成就,全是憑著熱愛篆刻這方寸小印之間的天地而心中燃著對其不滅的信仰,即使當初沒有篆刻需求市場的時候,童迅追求藝術的理想天真而執著得像一個孩子。如今童迅再也不能像年輕時那樣只對篆刻有單一的執念,他的心思已經用掉了一半給他的家庭,他說自己灌輸給家庭與篆刻同等的信仰。於是在小女兒面前,這位榮譽滿身的功臣家,只是一位平實而讓人感覺溫暖的父親。
佛

童迅在傳統學習中善於思考,善於籌劃,他在對古璽印風的創變 中懂得一個道理——真正的風格是在於無論表象如何變幻,始終蘊藏於“質”中的獨特語言。他是以豪闊自如的心態來刻寫自己的靈性,從以往雕刻、拘謹,秀媚、工致的印風慢慢晉升為鴻朴、古雅、蔚逸、虛靈的寫意風采,抒發出當代印人的胸臆與情趣。寫意化的成功遞變,其審美標尺還是遵循古人的“平和簡靜,遒麗天成”和“清則淨、淨則古、古則新”。不過,童迅已體悟到古人另外又告誡的“凡作詩不易逼真,如朝行願望青山,佳色隱然可愛,妙在含糊,方見作手”這一深刻哲理。沖融大雅非雕飾,清寧簡約貴天真。
浙東論茶浙東論茶

長達二十餘年經典傳統的遨遊中,他對秦璽漢印心追手摹,潛心研究,擷取精髓,亟思創變。他常記住缶翁之語:“小技拾人者易,創造者則難,欲自立成家至少辛苦半世”。自嘆方寸小印,意蘊萬象,高標自立,吳深厚學養與紮實功夫,終不能為之。是的,人生需要儲蓄,刻苦勤勉,厚積薄發,不斷充實與積累,儲蓄中華藝術中至真至善至美的部分,這是一種大智慧,大境界。多年來,童迅沒有追逐時俗,不以狂怪或巧飾來譁眾取寵,他全憑自己的藝術潛能,遊刃於方寸之間,操守真誠的學術理念,在古璽漢陰印傳統中“積學”,建構一個屬於自己的精神家園。
明月前身明月前身

童迅的篆刻創作,並非簡單地照搬古人圖式,其篆刻的內容多取自易經象學之句,他是從感受內蘊出發,真正把打動心靈的文字很概括地表現出來。他在白文與朱文之間找到了一種很自然的銜接,所以看上去清新明快,不做作。他的用刀給人印象非常深刻。首先他經過幾十年的藝術的探索,用刀已經非常老到,入石三分。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徵就是線里有一種剛勁的內涵力量,但用筆與用刀的原則卻與前人相通,這樣,他的作品中便有了兩種可貴的品質:傳統的意韻,現實的或自然的氣息。此二者看似簡單易得,但在這個文化不中不西、傳統與當下分裂的年代,能在篆刻中將此兩種品質兼收並蓄並協調和諧者,實在是少之又少。進入天命之年的金石書法創作高峰的童迅兄也由此獲得了自己的意義。
盡得風流盡得風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