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拜觀音

童子拜觀音

在耕雲峰側。立天都進腳,可見“天梯”旁有一石人亭亭玉立,頭戴風帽,衣巾飄曳,酷似古裝仕女。她的對面又有一石,酷似跪地下拜的童子。兩塊巧石,構成一幅神話圖景——童子拜觀音。關於這兩塊巧石,民間還流傳著一個神話故事:很早以前,南海觀音赴罷王母娘娘的蟋桃會回南海,途經黃山時,忽然聽到一陣“哇哇”的哭聲。三拜之後,桐仔又抬頭看,只見觀音用手一抬,桐仔就跟著她駕雲走了.但是,童(桐)子(仔)拜觀音的形影化成石頭,留在了天都峰前。

景點簡介

童子拜觀音童子拜觀音
在耕雲峰側。立天都進腳,可見“天梯”旁有一石人亭亭玉立,頭戴風帽,衣巾飄曳,酷似古裝仕女。她的對面又有一石,酷似跪地下拜的童子。兩塊巧石,構成一幅神話圖景——童子拜觀音。今人有詩云:“善村童子慣虛心,五十三參道已深。為了洞明微妙法,黃山又拜古觀音。”

傳說

兩塊巧石,構成一幅神話圖景——童子拜觀音。 關於這兩塊巧石,民間還流傳著一個神話故事:很早以前...

童子拜觀音童子拜觀音

關於這兩塊巧石,民間還流傳著一個神話故事:很早以前,南海觀音赴罷王母娘娘的蟋桃會回南海,途經黃山時,忽然聽到一陣“哇哇”的哭聲。觀音一找,只見山坡桐樹邊有一個不滿兩歲的小孩,躺在破襖片中,哭聲悽慘,揪人心腸。原來,這

童子拜觀音童子拜觀音
小孩父親不久前得病死了,今早母親帶他上山採藥,母親又失腳落澗身死。觀音心想,留下來既能撫養小孩,又能觀看黃山美景,豈不一舉兩得。於是,觀音一搖身,變成一個六十多歲、兩鬢霜染的老婆婆,手挽竹籃,抱起小孩,在山坡上搭枝為棚,結茅為屋,一祖孫兩人過活。那孩子以樹得名,叫

“桐仔”。他漸漸大了,不論老婆婆幹啥。他都搶著做,讓老婆婆歇著.一天,老婆婆掐指一算:“啊呀,出外已八天了。”神仙八天日子,人世間便是八個年頭。歸期已到,她不能不走啊!她對孩子說:“桐仔,我不是你奶奶!”接著,便把從山坡上拾到他的事說了。然後又說:“桐仔,你也大了,可以自己料理自己啦,讓我走吧!”桐仔一聽,反而懇切地說:“奶奶,您養我小,我要養你老,不讓你走!”第二天,老婆婆來到天都峰前,對桐仔說:“我要走啦!”桐仔一把扯住,跪倒就拜,“奶奶,您不能走”二拜之後,桐仔抬頭看,祥雲繚繞中站著觀世音。桐仔心裡明白了,又叩頭不已。三拜之後,桐仔又抬頭看,只見觀音用手一抬,桐仔就跟著她駕雲走了.但是,童(桐)子(仔)拜觀音的形影化成石頭,留在了天都峰前。如果遊人看景時,聯想到這個神話故事,那真是越看越像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