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馬屯遺址

站馬屯遺址位於鄭州市南郊十八里河鄉站馬屯村南古河道兩側的土崗上,平面形狀呈不規則,遺址區原為隆起的圓形土崗。遺址東西長500米,南北寬517米,總面積約為3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度約為1.5~2.0米,是一處龍山文化的遺址。 站馬屯遺址是“第四批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考古發現

1984年,國家文物局鄭州培訓中心兩次組織考古訓練班學員在此進行考古實習,發掘面積350平方米,發現房基9座、灰坑27個、井7眼、墓葬5座、瓮棺葬1座、陶窯1座、灰溝1條。其中除7眼水井和3個灰坑為東周遺蹟外,其餘均為河南龍山文化遺存。兩次發掘出土了大批遺物,其中比較完整的各類遺物達200餘件。主要是陶器,還有骨、角、蚌、石器等。陶器,器表多磨光或素麵,紋飾有籃紋、方格紋、繩紋等。器形有鼎、罐、澄濾器、碗、缽、盤、瓮、盆等,石器有錛、打制的細小石片等。骨器有匕、簪、鑿、錐等。蚌器有錐、鐮等。

重要意義

站馬屯遺址的發現,對研究中原地區古代人類活動提供了珍貴資料。

命名相關

站馬屯是管城區村莊,古時官兵曾在此屯養戰馬而得名“戰馬屯”,後逐步演變為“站馬屯”。

時間線

2011年2月

南水北調工程管城區段文物巡護取得階段性成果

南水北調工程管城區段全長13公里,沿線有古遺址、古墓葬等不可移動文物點23處。自2010年8月至今,管城回族區文物局對這些文物點進行日常巡護,並對文物遺蹟展開搶救性清理工作。自巡護以來,主動配合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對 站馬屯遺址、站馬屯西遺址的發掘工作,武漢大學考古隊對畢河遺址、小鄭莊遺址和劉德城漢代墓地的發掘清理工作。

2011年5月

管城區文物局對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進行文物安全檢查

近日,管城區文物局副局長李東帶領工作人員分別對轄區內的鄭州北大清真寺、 站馬屯遺址以及列子祠等文物保護單位進行系統性地安全檢查。

2011年7月

紀委書記張湘洋到惠濟區、管城區進行暗訪

7月13日、15日,市文物局紀委書記張湘洋帶領文物考古科研處相關工作人員分別到惠濟區和管城區對文物保護單位進行暗訪。張湘洋先後查看了惠濟橋、古滎公社影劇院、古滎漢代冶鐵遺址、滎陽故城、紀信墓、孔氏家廟、列子祠、靈顯王廟贊碑、 站馬屯遺址、站馬屯西遺址、青龍山魏長城等文物保護單位,認真檢查文物維護記錄表,向維護人員詢問情況,然後按照《鄭州市文物局暗訪考核表》為每個文物保護單位進行打分,打分結果作為對各區評判優差的重要依據。

2012年3月

鄭州日報:創新文物保護 建設文化管城

2012年,管城區將圍繞新商城組團建設,積極配合實施文物保護項目建設工作。除對組團範圍內的200餘處文物遺蹟進行普查,將石刻、石碑等文物精品集中在一起,對外陳列展覽外,還要結合南水北調帶狀公園建設工程,合力打造 站馬屯遺址公園

2012年6月

管城回族區召開文物工作會議

管城回族區召開文物工作會議暨站馬屯遺址文物保護站揭牌儀式

6月13日,管城回族區在十八里河鎮政府會議室召開全區文物工作會議,鄭州市文物局副局長王傑、區政府副區長耿志國、市文物局文物考古科研處處長寇玉海,區文物局局長陳瑞勇等出席會議。來自12個鄉(鎮)、街道辦事處,有關單位分管文物工作的領導以及文物保護單位負責人、文物保護聯絡員、業餘巡護員等50餘人參加了會議。

會後,與會領導與參會人員來到十八里河鎮站馬屯村,為 站馬屯遺址文物保護站成立揭牌。 站馬屯遺址2006年被公布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但是日常保護工作一直由站馬屯村民自發進行日常巡邏和保護,鑒於此,管城回族區文物局利用文物保護三級網路體系,成立了站馬屯遺址文物保護站,將站馬屯遺址及周邊遺址納入文物保護體系中,實施規範管理。

2012年8月

管城區:努力做好新型城鎮化建設與文物保護協調發展

近期,管城回族區文物局充分利用格線化管理體系,努力做好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田野文物的保護工作,彰顯管城文化特色和歷史內涵,促使新型城鎮化建設與田野文物保護協調發展。

一是充分認識當前田野文物安全面臨的嚴峻形勢,落實巡護措施,強化巡護責任,加大日常巡護力度,及時調整田野文物巡護策略,在田野文物密集區採取不定期、不定時設伏、巡查。自成立 站馬屯遺址保護站以來,管城回族區文物局定期每月兩次對 站馬屯遺址進行巡查。確保在南水北調河道施工和南四環中州大道周邊拆遷中做好文物保護。

二是依託格線化管理體系,做到文物保護工作分管領導具體抓,責任到人,上下聯動。與 站馬屯遺址所在村兩委聯合,成立了安全巡邏小組,完善三級保護網路,使鄉鎮文物保護網路覆蓋率達到了100%。並積極與相關部門對接,統籌協調,保證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規劃建設部門對不可移動文物做到及時避讓、合理保護。

三是建立健全田野文物保護責任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進一步加大巡查力度。駐村聯絡隊員做好村、社區基礎信息統計,建立文物信息數據共享系統,實現信息互通,加大文物保護執法力度,避免發生文物破壞等事件。

2012年12月

加強文物安全巡防 落實文物保護措施 管城區文物局對站馬屯遺址及周邊田野文物開展安全巡查活動

為構築起田野文物保護安全網路,進一步加強轄區田野文物的有效保護,6月13日,管城區文物局在十八里河鎮站馬屯村委會成立了 站馬屯遺址文物保護站,通過制定保護制度、人員定期巡查等措施,全面展開了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站馬屯遺址及周邊田野文物的日常巡護和監管工作。

一是宣傳文物保護知識;二是落實文物保護措施;三是有效預防和打擊文物犯罪。

2013年4月

合理保護 加強利用 全力推動管城回族區文物事業發展

文物作為歷史文化遺產,是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的結晶,是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基礎。近年來,在管城回族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業務部門的關心指導下,區文物局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緊抓文化建設發展機遇,依託商城遺址保護項目,打造管城文化品牌,增強文化底蘊,提高城區知名度,為發展振興城區經濟起到了推動作用。

加強巡護,維護全區文物安全形勢整體穩定,加強轄區文物安全監督管理。堅持“日巡護、周督查、月評比”,健全文物執法安全“零報告”周報,加強文物安全督察,強化重大節日、重要活動、關鍵時段、特殊部位安全檢查,及時整改消除安全隱患。依託 站馬屯遺址巡護站,落實田野文物安全責任制,加強田野文物巡查。截止目前,全區未發生一起文物安全責任事故。

2017年4月

管城回族區文物局開展文物安全巡查

近日,管城回族區文物局對 站馬屯遺址、八郎寨遺址、小劉遺址、白馬寺遺址等文物保護單位進行安全巡查。

在巡查中發現, 站馬屯遺址、小劉遺址上堆放大量生活垃圾,部分垃圾堆積在標識牌前。根據巡查結果,該局立即聯繫垃圾清運公司對遺址區內的垃圾進行清理,要求當地村委會加強村民管理,禁止向遺址區堆放垃圾。同時,利用三級文物保護網路體系,強化對田野古墓葬和石刻等巡查,確保田野文物安全。

2017年8月

管城回族區召開生態保遺重點項目設計方案匯報會

8月23日上午,管城回族區人民政府召開生態保遺重點項目設計方案匯報會。區領導史偉、陳定、鄭向陽出席會議。相關單位負責同志參加會議。會議由區政府黨組成員朱占通主持。會議主要對鄭州商城東城垣遺址生態文化公園、站馬屯遺址生態文化公園和八郎寨遺址生態文化公園設計方案進行了研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