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的社會過程:對草原法案例的分析與思考

出版社: 開本: 21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8月1日)
平裝: 192頁
開本: 32開
ISBN: 9787500463511
條形碼: 9787500463511
尺寸: 21 x 14.6 x 1 cm
重量: 259 g

內容簡介

本書從社會學的視角出發,以草原法立法為案例,對立法的生髮、法案的形成以及從法案到法的過程進行了具體的考察和分析,並從巨觀上分析了立法的社會評價。

目錄

引言 一 研究背景和目的 二 立論基礎和理論假設 (一)法律與法律社會學 (二)法律作為一種制度 (三)過程研究視角 (四)利益博弈與立法過程 (五)研究範圍、理論假設和結構 三 研究方法第一章 立法的生髮過程 一 立法生髮機制概述 (一)我國立法的推動模式 (二)主要因素 二 立法生髮過程:以草原法的立法為例 (一)草原法的制定 (二)草原法的修訂 三 對立法生髮機制的思考 (一)利益和價值的主導作用 (二)國家主導立法的強影響力 (三)行政主管部門是立法的重要外在推動力量第二章 法案的形成 一 誰來起草法案 (一)部門的社會角色 (二)部門是最大的社會信息源 (三)現實的法制建設背景 二 起草者在立法中的角色 (一)起草者的應然角色 (二)角色差距及原因分析 三 法案形成中的利益博弈 (一)制度規則與社會安排 (二)利益博弈的特點及影響第三章 從法案到法 一 提案:國家主導與現實瓶頸 二 立法審議:社會期待與面臨的問題 (一)立法審議的社會期待 (二)立法審議面對的問題 三 表決制度的價值目標與實踐第四章 立法的社會評價 一 社會感知的視角 (一)巨觀立法質量 (二)微觀立法質量 二 法律實施的視角 三 對立法社會評價的思考 (一)對傳統觀念的反思 (二)關於現狀的討論 (三)小結第五章 立法社會過程的思考 一 對立法過程的理性認識 (一)多元利益及其博弈構成立法的基本出發點 (二)嵌入性是立法活動的前提和條件 (三)意識形態與路徑依賴導引立法走向折中道路 二 對改善立法的思考 (一)更新立法觀念 (二)加強立法程式制度建設 (三)積極培育公民參與立法意識附錄一 草原法和相關立法檔案附錄二 關於立法程式的法律規定附錄三 立法的社會過程問卷調查參考文獻後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