窺窳

窺窳

窺窳,傳說中的一種怪獸。其狀如牛,而赤身、人面、馬足,名曰窺窳,其音如嬰兒,是食人。

基本信息

窺窳
拼音kuī yǔ
釋義傳說中的異獸

簡介

窺窳: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赤身、人面、馬足,名曰窺窳,其音如嬰兒,是食人。

出處

山海經-北山經》:“又北二百里,曰少鹹之山,無草木,多青碧。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赤身、人面、馬足,名曰窺窳,其音如嬰兒,是食人。”;
《山海經-海內南經》道:“窫窳龍首,居弱水中,在兕兕知人名之西”;
《述異記》:“窫窳,獸中之最大者……善走,以人為食,遇有道君則隱藏,無道君則出食人。”

傳說

傳說有一種怪獸叫“窺窳”,它能夠吞食糧食,“窺窳食糧”謀略道具就是以此為原型,使用這個道具能使得對方城市的糧食減少,造成最大30%的糧食損失。要想讓敵人的銀珠流失而無法升級軍事技能甚至招募將軍,那么你可以派遣將軍命內應趁夜黑放入一群山賊,讓山賊洗劫對方銀庫,給對方造成最大50%的銀銖損失,這便是“引賊奪銀”道具的作用。

細節描述

其狀如牛,赤身、人面、馬足,名曰窺窳,它對天吼叫一聲,那人面變成了青面獠牙,血盆大口,一副十足的凶樣。那些先上來的共工部族的巫人,被這巨獸一嘴一個,全部吞進了肚子裡,那巨獸每吃進一個巫人,都要對天吼叫一聲,那聲音十分恐怖,寧人不寒而顫。

來歷

“窫窳”本名避塵,是一種食人畏獸,集人、龍、虎、貗、蛇、牛、馬眾牲於一身,多次出現在《海經》與其他古籍,其形象也有若干變化——《山海經〈北山經〉》:“又北二百里,曰少鹹之山,無草木,多青碧。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赤身、人面、馬足,名曰窺窳,其音如嬰兒,是食人。”;《山海經〈海內南經〉》道:“窫窳龍首,居弱水中,在兕兕知人名之西”;《述異記》:“窫窳,獸中之最大者……善走,以人為食,遇有道君則隱藏,無道君則出食人。”由《述異記》中可知,此怪並非天性喜好濫殺無辜,公正地說,它雖以人為食,卻“遇有道君則隱藏,無道君則出食人”,骨子很有些懲惡揚善的俠義精神!事實上,傳說中的避塵原為天神,被人面蛇身的古天神“貳負”及其屬下“危”殺死,復活後才成了食人的怪獸——《山海經-海內西經》道:“貳負之臣曰危,危與貳負殺窫窳。”
如此說來,“避塵”雖為食人怪獸,卻也遭遇悲慘,其情可憫其狀堪憐。

在遊戲《大唐》中

窫窳窫窳

在網路遊戲《大唐》中,有一巨無霸BOSS名為“避塵”,很超凡脫俗的名字,羅曼蒂克點的人,或許腦子裡施施然地就會浮出個空谷幽蘭或是道骨仙風似的人物來,只可惜“名如其人”一說,從來屢屢出錯,何況此番是用在怪身上?這BOSS從頭到腳可沒丁點兒跟仙沾得上邊的特質!
據說遠古的時候,人和神是居住在同一個空間裡的,某一天,心血來潮的神帶著魔怪和其中的一部分人去了另一個空間,從此以後地球上不再有神,也不再有魔!在《大唐》中,正是隋末唐初,神或許還在猶豫不決?反正“避塵”仍在塵世間耀武揚威肆意妄為,在新手村中,只有大智大勇無懼無畏的人,才能憑藉著自身力量奮起與之相抗衡,保一方安寧!
那么到底“避塵”是何方神聖?何以這般強大暴虐?如何應對才能將之制服,使之不再為非作歹禍害人間?為助《大唐》玩家一臂之力,秉著人道主義的精神儘量避免戰鬥中無謂的犧牲,我們翻閱了大量古籍,終於查明了“避塵”的底細!

原來避塵本名“窫窳”,是一種食人畏獸,集人、龍、虎、貗、蛇、牛、馬眾牲於一身,多次出現在《海經》與其他古籍,其形象也有若干變化。由《述異記》中可知,此怪並非天性喜好濫殺無辜,公正地說,它雖以人為食,卻“遇有道君則隱藏,無道君則出食人”,骨子很有些懲惡揚善的俠義精神!事實上,傳說中的避塵原為天神,被人面蛇身的古天神“貳負”及其屬下“危”殺死,復活後才成了食人的怪獸——《山海經-海內西經》道:“貳負之臣曰危,危與貳負殺窫窳。”

如此說來,“避塵”雖為食人怪獸,卻也遭遇悲慘,其情可憫其狀堪憐!再加上它是《大唐》新手村五大BOSS之一,等閒之輩不能傷其分毫,不做好萬全的準備貿貿然前去招惹,只會是自尋死路令親者痛而仇者快的愚蠢行徑!

在此提醒有意前往挑戰BOSS“避塵”的新手村諸位玩家,在級別和裝備達到一定水準之前,務必慎重!當然,實在耐不住好奇心非要讓它掂掂你自個兒斤兩的,也不妨做回先驅探探路去,權當送上門給“避塵”練級啦!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