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文本:20世紀中國文學的兩極閱讀

一個體價值的尋覓與呈現——張煒小說論之一 二潛在的存在主義——張煒小說論之二 五藝術的默契——中國現代文學對女性悲劇命運的三種書寫

圖書信息

作 者:王輝李軍
叢 書 名:
出 版 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ISBN:9787801908971
出版時間:2006-02-01
版 次:1
頁 數:274
裝 幀:平裝
開 本:32開

內容簡介

《穿越文本:20世紀中國文學的兩極閱讀》對20世紀中國文學進行了富有創新意義的學術探索,體現為:一是研究方法的創新價值。《穿越文本:20世紀中國文學的兩極閱讀》所運用的“綜合與超越”的學術研究方法,即在方法論中引入價值論,強調文學研究對於人文精神的深切關懷和對於生命價值的尊重,與當下一些從理論到理論、無視人文學科本質的研究方法劃開了界線,對於弘揚人文精神、拓展人文學科的研究思路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二是文學研究思維形式的開拓。《穿越文本:20世紀中國文學的兩極閱讀》引入、採用“兩極閱讀”的研究理路和思維方式,即巨觀的理論詮釋與微觀的文本細讀的緊密結合,對20世紀中國文學發展中所關涉的諸多研究對象和課題進行了再審視、再評說,對當下20世紀文學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補充和替代作用,相信學術研究中這種“兩極閱讀”的思維方式將逐漸被學界認可和光大。

作者簡介

王輝,男,1965年生,山東陽穀人。1984~1988年在聊城師範學院中文系(今聊城大學文學院)學習,獲文學學士學位;1988~1991年在華南師範大學學習,獲文學碩士學位;2002~2005年在河南大學學習,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聊城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副教授。多年來主要從事中國當代文學研究,當下致力于山東作家張煒以及新時期文學思潮研究。

目錄


前 言
第一輯 文學橫斷面
一 婦女文化的雙重變奏——論中國婦女解放與婦女文學
二 掘取社會的深井張揚人性的旌旗——20世紀中國家族小說發展略論
三 迷失在純情與欲望交匯的軌道上——新時期情愛小說發展論
四 以三晉文化觀照民族氣派——60年來趙樹理研究述評
五 逃逸中淒楚的呼喚——當代中國知識分子心態考察錄
六 “本原”的期待——對中國現當代作家底層寫作的追思
第二輯 個體生命的哲性叩問
一 個體價值的尋覓與呈現——張煒小說論之一
二 潛在的存在主義——張煒小說論之二
三 迷惘的烏托邦之夢——張煒小說論之三
四 被團隊精神洪流衝垮的“個體”價值營壘——重讀李準的小說《李雙雙小傳》
五 他者的沉默與主體的生成——從魯迅的《傷逝》到徐坤的《春天的二十二個夜晚》
第三輯 革命的修辭與生產
一 從中心滑向邊緣——論李銳小說《舊址》和《銀城故事》對“革命”的文學性解讀
二 革命家庭關係學——電視連續劇《激情燃燒的歲月》的雙重解讀
三 革命敘事的建構與解構——丁玲小說《夜》再解讀
四 批評與建構——1940年丁玲創作理路探尋
五 創建文學發展的平台——丁玲與《解放日報?文藝》
第四輯 世俗的復活與追憶
一 對平凡日子的重述與對愛情神話的褻瀆——《永遠有多遠》小說文本與同名電視劇比較分析
二 走出愛情神話的世俗婚姻——張愛玲小說的婚姻主題論
三 “博愛”思想的反諷——張愛玲小說創作情態論
四 張愛玲小說女性形象的“世俗性”
五 藝術的默契——中國現代文學對女性悲劇命運的三種書寫
六 讀者接受與張愛玲小說
第五輯 立體思維與文本細讀
一 《荷塘月色》:唯美——頹廢主義的文本
二 “文化苦旅”的沉思——余秋雨《皋蘭山月》的人文解讀
三 純然與悖理——評鄧友梅的《在懸崖上》兼談一個時代文學的特徵
四 《白鹿原》的文化張力論
後 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