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癟粒

空癟粒是指不受精的空粒和受精後不能發育的半空粒,這是水稻生產上普遍存在的一種生理障礙。

定義

空癟粒 空癟粒

在正常的氣候和栽培條件下,水稻的空癟粒率約為10%一20%.但在不正常的年份。空癟可達30%-40%,甚至更高,這對水稻產量影響很大,因此,在水稻生產上。除了爭取多穗大穗外,還要減少空癟粒.提高結實率,增加千粒重,才能獲得高產。

產生原因

水稻空癟粒的產生原因主要分為內因和外因。

內因

形成水稻空癟粒的內因,一般有兩種情況:

一、抽穗前雌雄性器官發育不全,不能完成受精過程,以致形成空殼。

二、抽穗揚花期,雌雄性器官不能協調,不能受粉而形成空殼。形成水稻癟粒的內因主要是由於穗部穀粒營養供應不良,致使子房或胚乳中途停止發育而造成癟粒。

外因

形成水稻空癟粒的外因比較複雜,有氣候條件、栽培條件及機械損傷。

一、氣候原因

形成水稻空癟粒的外因比較複雜,有氣候條件和栽培條件。在氣候條件方面,溫度、濕度、光照和風等氣象因素,對空癟粒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影響。水稻在含苞、抽穗期時,對溫度極為敏感.水稻抽穗開花期最適宜的溫度為25—30℃,20℃以下低溫條件下水稻則不能完成受精過程,形成空殼。孕穗期如遇35℃以上的持續高溫,水稻花器將發育不全.花粉發育不良,活力下降;抽穗揚花期,如遇35℃以上的高溫,就會產生熱害,影響花粉破裂和花粉管伸長,導致不能受精而形成空殼粒,稱之為“花而不實”。如2007年度,江蘇省徐淮地區7月下旬連續的高溫天氣,持續時間之長,為歷史罕見,日平均氣溫均在32℃以上,日最高氣溫達36—39℃,凡在這一時期抽穗揚花的水稻,均受到了影響。光照對空癟粒的形成影響也較大。由於米粒中的乾物質95%以上來自光合作用的產物,在抽穗結實期間,陰雨天多,日照不足,就會增加空癟粒。濕度和風速對空癟粒的形成也有一定影響。水稻開花受精最,適宜的濕度為70%一80%,氣候太乾燥,對受精不利,容易形成空殼。開花期間,大雨或連日陰雨.濕度過大,也會影響受精和結實。形成空癟粒。

二、栽培條件

此外.栽培條件不當也會影響空癟粒的形成。幼穗分化期施用氮肥過多,葉片含氮高,不利於營養物質的積累,使空癟粒增加。抽穗前期氮肥不足,抽穗葉片早衰,也會增加空癟粒.導致減產。除氮肥外。水稻生育期間如缺少磷、鉀等營養,同樣會影響光合作用,並引起生理機能衰退,增加空癟粒。在灌溉方面。如抽穗開花期缺水,造成受精結實不良,也會增加空癟粒。稻田排水不良或長期深灌水,會引起黑根,中期曬田時間過長、過重。後期斷水過早,促使早衰,增加空癟粒。密植不合理。封行過早,通風透光差或受病蟲為害,防治不及時,也會使空癟大量增加。造成嚴重減產。

三、機械損傷

揚花期水稻穗株受到外部機械損傷會導致授粉後的穗粒停止發育導致收穫的稻粒未飽滿形成癟粒。

防治措施

1.選用結實良好的品種

水稻品種間的結實率高低差別較大。一般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的品種,結實率高。在生產上,應選用耐寒或耐熱、耐肥抗倒、抽穗整齊一致、後期不易早衰、抗病蟲能力強的品種,遇到不良環境,可減少影響,保證有較高的結實率。

2.適期播種移栽

避開高、低溫的傷害,因地制宜,安排好季節,早熟品種不易過早播種,以免穗期遇到高溫,增加空癟粒。晚稻不宜過遲播種,以免後期遇到低溫而影響結實。

3.合理施肥、灌水

提高結實率,要合理密植,科學用水,防止過早封行,影響通風透光,引起後期貪青、早衰,造成營養失調,同時要為水稻穗粒的形成和發育創造良好的條件,從而提高結實率和促使穀粒飽滿。

4.及時採取應急措施

水稻在孕穗到抽穗開花期,如遇到高溫或低溫,應及時採取防禦措施,減輕為害,提高結實率。早稻孕穗期或晚稻抽穗揚花期,如遇20℃以下低溫,應及時灌深水保溫,效果較好。如在灌深水的同時,加施保溫劑,則效果更好。早稻抽穗揚花期,遇35℃以上高溫,可日灌深水,夜排降溫,適當降低溫度,提高相對濕度,有利於提高結實率。

5.根外追肥

在高溫或低溫出現時,噴施磷、鉀肥,根外噴施3%的過磷酸鈣溶液或0.2%磷酸二氫鉀溶液,可增強稻株對高低溫的抵抗性,有利提高結實率和增加千粒重。另外,對受災但未絕收的田塊,要切實加強田間管理,做到顆粒歸倉。通過田間調查,對結實率在10%以下的絕收田塊,可立即將空殼的穗頭割掉,並加強田間水分管理和病蟲害防治,促進再生櫱萌發抽穗成熟,以獲得一定的收成。需注意的是蓄留再生稻必須是早熟品種,在江淮北部地區8月15日前、江淮南部地區8月20日前進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