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性設計

穩健性設計

穩健性設計,亦稱“田口方法”,是一種低成本、高效益的質量工程方法。由日本田口玄提出,將質量重點由製造階段前移到設計階段,強調設計對質量的重要作用。穩健性設計最早的研究始於二戰後的日本,田口玄一博士於1950年至1958年期間,創立的三次設計法( Three Stage Design) 奠定了穩健性設計的理論基礎。國外對穩健設計的研究最多的是日本和美國,國內系統的研究則始於1992年的《三次設計》在中國的出版。

起源

穩健性設計最早的研究始於二戰後的日本,田口玄一博士於1950年至1958年期間,創立的三次設計法( Three Stage Design) 奠定了穩健性設計的理論基礎。所以,許多學者也把穩健性設計方法稱為田口方法。國外對穩健設計的研究最多的是日本和美國,國內系統性的研究則始於1992年的《三次設計》在中國的出版。

發展分類

自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日本推廣Taguchi方法以來,穩健設計受到了各發達工業國家的關注,並進行了一系列與Taguchi思想相結合的研究與生產套用活動,同時也產生了許多與Taguchi方法不完全一致的新的穩健設計方法,特別是隨著計算機技術、最佳化和CAD技術的發展,逐漸形成了現代的穩健設計方法。目前有關穩健設計方法大體上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以經驗或半經驗設計為基礎,如田口(Taguchi)方法、回響面法、雙回響面法、廣義線性模型法等,屬傳統的穩健設計方法。第二類以工程模型為基礎與最佳化技術相結合,主要有容差多面體法、容差模型法、隨機模型法、靈敏度法、基於成本-質量模型的混合穩健設計等,稱為工程穩健設計方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