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米[稷米]

稷米[稷米]
稷米[稷米]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稷是禾本科作物,別名為粢米。 稷起源於中國北方,史前已有栽培,殷商時期就已經成為人們的主食,也正因此,中國古代把國家稱為社稷,社指土地,稷就是指糧食,可見稷在古代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稷具有高度抗旱耐熱,抗蟲害,生長期短等優點,是中國北方乾旱地區主要糧食作物之一。現主要種植在中國東北、華北豐口西北地區。

基本資料

稷米 稷米

【出處】《別錄》

【拼音名】Jì Mǐ

【別名】粢米、穄米(《補缺肘後方》),

稷米 稷米

(《飲膳正要》)。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黍的種子之不粘者。5~6月採收,碾去殼用。

【性味】甘,平。

①《別錄》:味甘,無毒。

②《千金·食治》:味甘,平,無毒。

③《本草拾遺》:性冷。

【歸經】入脾、胃經。

①《本草求真》:入脾。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陽明經。

稷米 稷米

【功能主治】和中益氣,涼血解暑。

①《別錄》:主益氣,補不足。

②《千金·食治》:益氣安中,補虛和胃,宜脾。

③《日華子本草》:治熱,壓丹石毒,能解苦瓠毒。

④《綱目》:涼血解暑。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或研末。

【注意】《日華子本草》:多食發冷氣。不可與川附子同食。

【摘錄】《*辭典》

稷米 稷米

稷粟)蘆稷益氣和中 黍稷清熱解暑。稷(專入脾)。有蘆稷黍稷之分。蘆稷者其形高如蘆。實既香美。性復中和。所以為五穀之長。而先王以之名官也。味甘氣平。故食可以益氣和中。宣脾利胃。煎湯以治霍亂吐瀉如神。用此燒酒。可治腹中沉 啾唧。若黍稷之稷。形狀似粟。但粟穗則叢聚攢簇。黍稷之粒。則疏散成枝。黍與黍稷分別。則粘者為黍。而不粘者則為黍稷之稷。昔人於此。紛紛置辨。而不畫一。是亦未分二稷之說矣。黍稷味甘性寒。作飯疏爽。香美可愛。服之可以清熱。解暑止渴。故書載治癰疽發背瘟疫之症。但多食則有冷氣內發。(飲黍穣汁即瘥。)燒黍稷則瓠必死。忌同附子服。

簡介

⒈作用。中國古代把國家稱為社稷,社指土地,稷為糧食,可見稷在古代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稷具有高度抗旱耐熱,抗蟲害,生長期短等優點。是中國北方乾旱地區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內蒙古、河北、山西、寧夏、陝西等地為主產區,但產量不多。

稷米 稷米

稷屬小粒糧,千粒重為3-8克。加工成米後營養也很豐富,含蛋白質9.6%,脂肪0.9%,碳水化合物76.3%,熱量351千卡/百克,粗纖維1.0%,灰分1.3%,還有豐富的礦物質和維生素。稷的食用方法很多,碾成米稱“稷米”,可蒸飯煮粥,磨成面叫“糜子面”,可作糕團或其它小食品。中國蒙古族多用稷米做炒米。稷專業標準以容重定等,分三個等級稷米。

⒉起源。稷起源於中國北方,史前已有栽培,殷商時期已是人們的主食。現主要種植在中國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在華中及四川等地有部分栽培,中國與前蘇聯、印度是世界上生產稷最多的國家。此外,歐洲和美洲的不少地方也有少量栽培。

⒊分類。稷屬為黍亞科中一大屬,約有400種,起源於赤道熱帶潮濕生境中。主產美洲熱帶和非洲。稷為4倍體植物,是一種喜溫濕的短日照作物,最適溫度25~30(35)℃,相對濕度要求在50%以上。稷的生育周期短,一般為2~3個月,因此適於生長在夏季溫高多雨的北方地區,分布可達北緯50度。

原形態

稷米 稷米

稷米一年生栽培草本。稈粗壯,直立,單生或少數叢生,高60-120cm,有時有分枝,節密被髭毛,節下具疣毛。葉鞘鬆弛,被疣基毛;葉舌長約1mm,具長約2mm的纖毛;葉片線狀披針形,長10-30cm,寬達1.5cm,具柔毛或無毛,邊緣常粗糙。

圓錐花序開展或國交緊密,成熟後下垂,長約30cm,分枝具角棱,邊緣具糙刺毛,下部裸露,上部密生小枝與小穗;小穗卵狀橢圓形,長4-5mm;穎紙質,無毛,第1穎長為小穗的1/2-2/3,先端尖,具5-7脈,第2穎與小穗等長,通常具11脈,其脈先端漸匯合成喙狀;第1外稃形似第2穎,具11-13脈,內稃薄膜質,較短小,長1.5-2mm,先端微凹。穀粒圓形或橢圓形,長約3mm,乳白色或褐色。花、果期7-10月。

栽培區劃

稷米 稷米

⒈東北春稷米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及內蒙古興安盟和通遼市。稷米以春播為主,壟作栽培,主要為糯性品種,散穗型居多,籽粒較小,以黃、黑粒色為主。

⒉北方春稷米區

包括內蒙古大興安嶺以西大部、遼寧朝陽市、河北承德和張家口市、北京延慶縣、山西晉西北地區、陝西北部長城沿線各縣、寧夏鹽池和同心縣及引黃灌區、甘肅河西走廊。稷米以春播為主。由東向西由糯性品種為主向以粳性品種為主過渡,類型複雜多樣。千粒重由東向西逐漸增大,籽粒以黃、白、紅色為主。

⒊華北夏糜子區

稷米 稷米

包括太行山及豫西山地以東,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大部、山東及安徽和江蘇的部分地區。稷米以夏播為主,條播平作,以糯性品種為主,側穗型品種居多,中小粒,以黃、白粒色為主。

⒋黃土高原春、夏糜子區

包括河北西部少數縣、山西中南部、河南西部、陝西中部、甘肅中部及甘南自治州、寧夏南部及青海東部地區。本區西北部以春播糜子為主,東南部以夏播糜子為主。由東向西是由糯性品種為主向粳性品種為主過渡,側穗型品種居多,千粒重較高,籽粒以黃、紅色為主。

稷米 稷米

⒌西北春、夏稷米區包括新疆全區及甘肅西北部酒泉地區。糜子有春播也有夏播,但面積較小。

⒍青藏高原春糜子區

包括西藏自治區、青海中西部及四川西部,是中國最大的高原區。稷米屬零星栽培,一般為春播,少數地方為秋、冬播,品種為粳性,散穗型,籽粒小,單產較低。

⒎南方秋、冬糜子區

稷米 稷米

包括淮河、秦嶺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各省區。稷米零星分布於各省山地和丘陵地帶,一般多在頭年秋、冬季播種,次年春季收穫,品種多為糯性、側穗型。

考證

稷米 稷米

稷米出自《名醫別錄》《唐本草》:“ 《本草》有稷,不載穄,稷即穄也今楚人謂之稷,關中謂之糜,呼其米為黃米,與黍同類。”《本草圖經》:“稷米,個所謂穄米也,舊不著所出州土,今出粟米處皆能種之,高誘(注《呂氏春秋》)雲,關西謂之糜,冀州渭之穄,皆一物也。”

《綱目》:“稷與黍一類二種也,粘者人黍,不粘者為稷,稷可作飯,黍可釀酒,猶稻之有粳與糯也。黍稷之苗,似粟而低,小有毛,結子成枝而殊散,其粒如粟而光滑,三月下種,五六月可收,亦有七八月收者,其色有亦。白、黃、黑數種,黑者禾稍高,今俗通呼為黍子,不復呼稷矣。北邊地寒,種之有補,河四出者,顆粒尤硬,稷熟最早,作飯疏爽喬美。”

功效介紹

性味:甘,平。

①《別錄》:味甘,無毒。

稷米 稷米

②《千金·食治》:味甘,平,無毒。③《本草拾遺》:性冷。

歸經:入脾、胃經。

①《本草求真》:入脾。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陽明經。

功用主治-稷米的功效:和中益氣,涼血解暑。

①《別錄》:主益氣,補不足。

②《千金·食治》:益氣安中,補虛和胃,宜脾。

稷米 稷米

③《日華子本草》:治熱,壓丹石毒,能解苦瓠毒。

④《綱目》:涼血解暑。

用法與用量:內服:煮食或研末。

宜忌:《日華子本草》:多食發冷氣。不可與川附子同食。

食用禁忌

⒈適宜人群:適用於脾胃虛弱、胃熱、濕熱症狀的患者。體弱之小兒食用。

⒉不適宜人群:其性冷,入脾、胃經,部分人應適當忌食。

⒊選購宜:無過多雜質、顆粒飽滿、色澤、氣味、口味良好。

稷米 稷米

⒋選購忌:不完善粒:不完善但尚有食用價值的顆粒,包括下列幾種:未熟粒:米粒不飽滿,與正常米粒顯著不同的顆粒。蟲蝕粒:被蟲蛀蝕的顆粒。病斑粒:粒面帶有病斑的顆粒。霉變粒:粒面有霉或胚乳變色、變質的顆粒。

雜質:通過規定篩層和無使用價值的物質,包括下列幾種:篩下物:通過直徑 1.0mm圓孔篩的物質。礦物質:砂石、煤渣、磚瓦塊及其他礦物質。

碎米:通過直徑 1.5mm圓孔篩,留存在 1.0mm圓孔篩上的破碎粒

其他雜質:無食用價

稷米 稷米

⒌烹調宜:內服:煮食或研未。稷可作飯

⒍食 用 宜:藥用部位為黍的種子之不粘者。

⒎食 用 忌:不可與川附子同食。多食發冷氣。

⒏儲 存:陰涼通風處保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