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神崇拜圖

簡介

文選自《中國書畫鑑賞詞典》高山情劍錄入

稷神崇拜圖

江蘇連雲港 將軍崖岩畫
在今江蘇省連雲港將軍崖南口,有一弧形巨石,其刻有星相圖和植物身人面形。前者當與天體崇拜有關,後者疑為穀物神崇拜的記錄。這組植物身人面形共十畫,陰線刻成,刻痕斷面為V形,深詹森厘米,寬度在2——3厘米之間,線條粗深圓滑,全無金屬加工痕跡,估計是用石器磨刻成的。十個人面形大小不一不等,最大的一面高90厘米、寬110主,最小的公高18厘米、寬16厘米。最大的人面形作老嫗模樣,雙目眯成魚形,額頭刻菱形雙圈紋飾帶,額頭兩邊各有一縷髮辮裝飾,臉頰口鼻部位刻以交叉網狀線條,頗似黥面。其它九面雙目皆成圓球狀,臉上也布滿網狀紋。十個人面形與地面草狀物相連,均無耳朵,猶如植物結出來的果實。

詳細說明

 人面與植物相連,說明與植物崇拜有關,就象人面獸身與動物崇拜有關一樣。人面表示神靈,植物和動物則是崇拜祈求的主體。人面獸身形象在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遺址彩陶盆上出現,植物紋形象在浙江餘姚河姆渡原始遺址的陶缽上,以及在蘭州出土的原始陶瓶上均有發現,而且形狀與連雲港近似,大概都與原始人祈求穀物豐收有關。考古發掘實物證明,北方原始民族最早種植的農作物是稷(又稱穀子或小米),在山東北辛、西安半坡原始遺址中都曾發現過穀粒的化石。稷在穀物中的地位最高,被尊為“五穀之長”。(見《說文》)
連雲港古屬東夷少昊氏鳥圖騰氏族活動之地域,周代為剡國所轄,漢屬東海郡,地處邊遠,交通不便,人跡稀少,土地貧瘠。《海州志》稱:“海州土廣而瘠薄,田野不辟,米粟不豐。”人民生活十分貧困,便希望谷物神給人以幸福。人物何以會春青而秋黃,何以會豐歉不均?大概都是稷神在“作怪”。在原始人看來,人物也同人一樣,有生命、有思想,有父母、有子女,一代傳一代。 段與植物長成一樣,臉上又布滿植物狀紋飾,這不分明是把植物要格化了嗎?九面小人頭環繞一面大人頭,儼然一個大家族的子子孫孫圍著一位老祖母,植物世界被賦予了人間的形式。
中國以農立國,祭祀稷神的風習一直沿續了幾千年。以周代來說,他們把稷加以神化,尊為自己的始祖,每年春秋在祭祀天神的時候,都要同時舉行祭祀稷神的活動。《詩經.魯頌.閟宮》曰:“春秋匪解,享祭不忒,皇皇后稷,皇祖后稷”把后稷看得與上帝同等重要。稷字先秦大篆寫作
,及是禾(穀物)、田(土地)、人(人格神)組合而成的,保留了稷神的本來面目。將軍崖岩畫正是稷神的形象化,是稷神崇拜圖。中國岩畫描寫稷神的,目前只發現這一幅,所以特別值得珍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