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雄亞歐:元世祖忽必烈

1271年,忽必烈建國號為大元,正式即位為皇帝,並開始南下攻打南宋的計畫。 忽必烈見他小小年紀,倒也機智,提防心蠻高的,不由得笑了起來。 第二天,當忽必烈與幾個夥伴正押著金國信使,欲執行大汗的命令時,聽到有人在叫他。

作品信息

作 者:綠凝 編
出 版 社:西苑出版社
ISBN:9787802106321
出版時間:2010-01-01
版 次:1
頁 數:361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傳記 > 歷代帝王

內容簡介

作為成吉思汗的嫡孫,世界有史以來疆域最遼闊帝國的締造者,忽必烈不但繼承了成吉思汗的雄才大略,更完成了祖父號令天下的目標。他半生戎馬,率領蒙古軍騎長驅直人,踏破了南宋江山,征服了中國的剩餘地區。還揚威海外,兩次侵入日本。他的先輩們不曾有過他那種統一併統治整個已知世界的夢想,後繼者中再也沒有人有過這樣的眼光。本書全方位描述了忽必烈的一生,利用大量翔實的歷史資料,多視角、多角度地再現了一個作出了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卓越貢獻的歷史人物。書中圖文並茂。資料翔實。生動感人,引人入勝。

目錄

第一章 天驕貴胄多磨難
第二章 臥薪嘗膽兄為汗
第三章 建立藩府 廣納賢才
第四章 角逐大汗位 定鼎開平城
第五章 成為第五位蒙古汗王
第六章 平定李壇亂 罷黜漢世侯
第七章 統御萬方,捨我其誰
第八章 倚重阿合馬 專權二十年
第九章 花甲之時春潮動
第十章 遠征南國
第十一章 整治朝綱,誅殺碩鼠
第十二章 怒征東瀛 揚威海外
第十三章 千古流芳

前言

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孫子,拖雷的第四個兒子,全稱孛兒只斤·忽必烈,元朝的創始皇帝,他也是第五代的蒙古大汗。1215年9月23日出生於金中都(北京),1260年,忽必烈則在中原開平自立為大汗,在位35年,1294年2月18日卒於元大都(北京),享年78歲,廟號世祖。
憲宗元年(1251),忽必烈受命總領漠南漢地軍國庶事。早在藩王時期就思“大有為於天下”,並熱心於學習漢文化。曾先後召僧海雲(宋印簡)、僧子聰(劉秉忠)、王鶚、元好問、張德輝、張文謙、竇默等,問以儒學治道。先後任用漢人儒士整飭邢州吏治;立經略司於汴梁,整頓河南軍政;屯田唐、鄧等州。
蒙哥汗三年(1253)率蒙古軍攻雲南,四年滅大理國。九年,攻打南宋鄂州時,得知蒙哥汗死訊,決策北還,爭奪帝位。十年其弟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選作蒙古帝國大汗,而忽必烈則在中原開平自立為大汗。於是阿里不哥與忽必烈開始爭奪汗位。雖然忽必烈在這場鬥爭中獲勝,但中央汗國外的四大汗國則因他違背大汗選舉傳統以及他的“行漢法”主張而紛紛與他斷絕了來往,脫離了他的統治範圍。至此,忽必烈的政權只包括中原地區、西藏和蒙古本土。
1271年,忽必烈建國號為大元,正式即位為皇帝,並開始南下攻打南宋的計畫。他的軍隊用了六年時間攻陷重鎮襄陽,但以後的進展則相當順利。1279年,在壓山海戰中,陸秀夫背著8歲的小皇帝宋帝趙咼跳海而死,南宋亡,忽必烈統治全中國。
忽必烈確立中央集權政治,恢復正常的統治秩序,採取一些有利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措施,讓社會經濟逐步恢復和發展。從而邊疆地區得到開發。全國統一,初步奠定了國家疆域的規模,發展了國內各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作為天下共主,他以一種空前的開闊胸懷,聚攏各族精英,廣泛吸收各種文化中的先進部分。他既是儒家思想體系的擁護者,也是熱心的佛教徒,還許諾他的許多臣民將皈依基督教,更是穆斯林的保護者。他試圖在多種文化之間維持微妙的平衡,並取得了令人敬佩的成功。全國統一以後,忽必烈的保守、嗜利和黷武等消極因素也有了發展,採取漢法,改革落後舊制的工作陷於停頓。即使如此,他所統治的帝國也代表著當時世界範圍內最先進、最富庶的東方文化。
作為成吉思汗的嫡孫,世界有史以來疆域最遼闊帝國的締造者,忽必烈不但繼承了成吉思汗的雄才大略,更完成了祖父號令天下的目標。他半生戎馬,率領蒙古軍騎長驅直人,踏破了南宋江山,征服了中國的剩餘地區,還揚威海外,兩次侵入日本。他的先輩們不曾有過他那種統一併統治整個已知世界的夢想,後繼者中再也沒有人有過這樣的眼光。本書全方位描述了忽必烈的一生,利用大量翔實的歷史資料,多視角、多角度地再現了一個作出了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卓越貢獻的歷史人物。書中圖文並茂,資料翔實,生動感人,引人入勝。

精彩書摘

元太宗七年(1235),忽必烈送走了長兄蒙哥,蒙哥隨大汗窩闊台西征去了。
忽必烈同兩個弟弟旭烈兀和阿里不哥留在了漠北,陪同母親一起料理家中的事務。
在漠北的一段日子,忽必烈邂逅了翁吉拉部酋長授春的女兒察必公主。授春仰慕拖雷的品行,察必公主也愛上了英姿勃發的忽必烈。於是,忽必烈把察必公主帶到自己家中,替自己幫母親料理家事及照顧兩個弟弟,自己要去找窩闊台,加入軍旅。
忽必烈留住母親及察必公主送行的腳步,馳馬向前奔去。
忽必烈來到扎賚特部德勒格圖巴彥牧場時,看到一位面色漆黑、目如晨星的少年正在牧羊。忽必烈走上前去,禮貌地問道:“請問蒙哥的營地在哪個方向?”此時,蒙哥已被窩闊台封為將領了。
少年上下打量了一下忽必烈,狐疑地反問:“你是何人?打聽蒙哥的駐地乾什麼?你有何居心?”
忽必烈見他小小年紀,倒也機智,提防心蠻高的,不由得笑了起來。原來這少年是吹見嘩,是速不台的後人。早就傾慕忽必烈的膽識,願意當他的馬童。不想,忽必烈來到軍中不久就被金兵抓去,在逃回的路上結識伯顏,忽必烈和伯顏策馬向著蒙哥駐地奔去。一路上,忽必烈看著伯顏,不由又想起被他救出的吹見嘩。忽必烈明白自己若想在軍中站穩腳根,必須擁有自己的親信,現在他有了伯顏和吹見嘩,以後更要注意網路勇士和謀士,助自己成名。
忽必烈和伯顏回到軍中,吹見嘩首先衝上來抱住了忽必烈的坐騎,眼含淚水,恍如隔世般的情誼溢滿了吹見嘩的心頭。
忽必烈明白吹見嘩的心思,他只是拍了拍吹見嘩的肩頭,便向蒙哥報到,並述說了被俘的細節及認識伯顏的過程。
蒙哥在軍中很需要與自己合心合意的人扶助自己,忽必烈前幾天帳前臨危不懼,挺身救險,而且肯為下人赴難的行為已經傳遍了軍營上下,蒙哥在此時願意藉此來長忽必烈的人氣,以助自己做更多的事。於是蒙哥如歡迎英雄般把忽必烈迎到帳內,並吩咐下去,開設宴席,為忽必烈壓驚。
忽必烈就這樣開始了軍旅生活。他講義氣的名聲使他很容易地交了很多朋友,其中,除了吹見嘩、伯顏外,他與速不台的孫子阿術巴特爾也頗投契。速不台是成吉思汗帳前的四大勇士之一,當年,成吉思汗闖天下時,手下有四勇、四傑、四個胞弟和四個結義安答,這十六員戰將,為大蒙古國的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
忽必烈和阿術巴特爾及姐姐良沿蘭正坐在草地上欣賞著夜色。
“阿術,你的祖父速不台和父親兀良合台都是威名赫赫的戰將,我們在軍中也不要給長輩丟臉才是。”忽必烈希望自己的摯友都能同自己一樣,有抱負和理想。
阿術巴特爾是一個外貌粗獷的漢子,胖嘟嘟的紅臉膛,一雙狹長的眼睛,一看就知道是一個憨厚、樸實的人。他不善言辭,聽著忽必烈的話,沒有多說,只是點了點頭。良沿蘭的相貌同弟弟一樣,是個不算美麗的女子,她一邊撫著阿術的黑髮,一邊悄悄地打量著忽必烈。
月光下的忽必烈,仍不掩一身的英氣勃發,一頭捲曲的黑髮下,寬寬的額頭尤如廣袤的草原,挺拔的鼻樑,有稜有角的嘴唇,剛毅和俊美在這張臉上得到了統一,散發出逼人的男子漢氣息。良沿蘭痴迷地盯視著忽必烈,心兒也不由地怦怦直跳,她知道自己已經深深地愛上了他。
許久,許久,良沿蘭仍無法從忽必烈的臉上收回自己的視線,她輕嘆一聲道:“我會始終追隨在你身旁,為你侍奉內務的。”
阿術巴特爾大笑一聲:“姐姐,我會一生跟著忽必烈的,莫非你也一生不嫁嗎?別逗了。”他認為姐姐的話是對他講的。
“對,我也會。”良沿蘭低聲應著。
忽必烈同阿術、伯顏、吹見嘩結為安答的這些日子,幾個人常在一起練武打獵,嬉戲玩耍。不管是行軍打仗,還是衣食住行,從不分開。阿術的姐姐良沿蘭便成了這幾個大小伙子的管家。平常也跟著他們一塊出行,到了晚間,則多是靜坐在燈下,或為他們幾個縫補衣袍,或為他們幾個燒飯。幾個小伙子對她也不見外,整天打鬧在一處。
但忽必烈卻總是感到有些異樣。
開始時,良沿蘭總是把盛好的第一碗酒捧給忽必烈,總是把第一盆熱水放在忽必烈的腳下讓他燙腳,總是把最好看、最結實的布給忽必烈縫成衣袍。忽必烈曾留意到這種與阿術幾個不同的“待遇”,但他認為良沿蘭尊重自己是拖雷王爺的兒子,才這么做的。但慢慢地,忽必烈有了新的發現。每當他們幾個吃飯時,或是坐在夜空下聊天時,他總能感到一縷目光在盯著他,他發現是良沿蘭在凝視他。
第二天,當忽必烈與幾個夥伴正押著金國信使,欲執行大汗的命令時,聽到有人在叫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