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萵苣

《種萵苣》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之一。該詩以萵苣的艱難成長來感慨自己一把年紀而無所作為的悲哀。

基本信息

作者:杜甫
創作時間:大曆元年秋作

作品原文

陰陽一錯亂,驕蹇不復理。枯旱於其中,炎方慘如毀。
植物半蹉跎,嘉生將已矣。雲雷�奔命,師伯集所使。
指麾赤白日,�洞青光起。雨聲先已風,散足盡西靡。
山泉落滄江,霹靂猶在耳。終朝紆颯沓,信宿罷瀟灑。
堂下可以畦,呼童對經始。苣兮蔬之常,隨事藝其子。
破塊數席間,荷鋤功易止。兩旬不甲坼,空惜埋泥滓
野莧迷汝來,宗生實於此。此輩豈無秋,亦蒙寒露委。
翻然出地速,滋蔓戶庭毀。因知邪乾正,掩抑至沒齒。
賢良雖得祿,守道不封己。擁塞敗芝蘭,眾多盛荊杞。
中園陷蕭艾,老圃永為恥。登於白玉盤,藉以如霞綺。
莧也無所施,胡顏入筐篚。

注釋

陰陽一錯亂,驕蹇不復理①,枯旱於其中②,炎方慘如毀③。植物半蹉跎④,嘉生將已矣⑤。
(從夏旱敘起。陰陽錯亂而致旱,亦有感時事也。不復理,謂不循常理。)①蔡邕詩:“苦熱氣驕賽。”【邵注】驕,謂日色驕亢。蹇,謂雨水蹇澀。②司馬相如《難蜀父老文》:“若枯旱之望雨。”③《詩》:“王室如毀。”④《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會之法,辨五地之物,其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各有植物。⑤《史記》:“神降之嘉生。”註:“嘉,谷也。”
雲雷�奔命①,師伯集所使②。指揮赤白日,�洞青光起。雨聲先以風,散足盡西靡③。
(此秋雨大作之象。奔命,奉上帝之命。所使,為造化所使。指揮,日色藏影。�洞,雲氣鬱蒸。【舊注】西靡,言雨散而斜向西也。)
①《左傳》:子重子反,一歲七奔命。②揚雄《河東賦》:“叱風伯於南北兮,呵雨師於東西。”③謝�詩:“森森散雨足。”宋玉《笛賦》:“白日西靡。”
山泉落滄江①,霹靂猶在耳。終朝紆颯沓②,信宿罷滯灑。堂下可以畦,呼童對經始。
(此雨後治畦之事。猶霹靂,雷久矣。纖颯沓,風緩矣。罷瀟灑,雨止矣。對經始,兩童相對而治畦也。)
①《易》:“山下出泉。”②應�《西狩賦》:“颯沓鳳翔。”
苣兮蔬之常,隨事�其子。破塊數席間①,荷鋤功易止②。兩旬不甲拆,空惜埋泥滓。
(此見嘉蔬之難植。子,下種也。破壞。鋤土也。)
①《鹽鐵論》:周公之時,風不鳴其條,雨不破塊。②陶潛詩:“帶月荷鋤歸。”③《易》:“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拆。”野莧迷汝來,宗生實於此①。此輩豈無秋,亦蒙寒露委②。翻然出地速,滋蔓戶庭毀③。(此賤種之易繁。不知汝從何來,叢生於此,憎之也。一當秋露寒涼,不久委落,危之也。戶庭毀,謂遮塞路逕。)
①《吳都賦》:“宗生高岡,族茂幽草。”揚雄《蜀都賦》:“其竹則宗生簇攢,俊茂豐美。”②鮑照詩:“歸華先委露。”③《左傳》:“無使滋蔓。”《易》:“不出戶庭。”
因知邪乾正①,掩抑至沒齒②。賢良雖得祿,守道不封己③。擁塞敗芝蘭,眾多盛荊杞。
(此拈出本意,著眼在邪乾正三字。君子守道潔己,其芳澤可以被人。小人必欲摧抑終身,如荊杞之敗芝蘭也。“掩抑至沒齒”,此公痛心疾首語。苣莧,是比義。芝蘭荊杞,又是比中之比。)
①乾,侵害也。②吳均詩:“掩抑摧張女彈。”③謝靈運詩:“守道自不攜。”《國語》:叔向曰:“引黨以封己。”李康《運命論》:“封己養高,勢動人主。
中園陷蕭艾①,老圃永為恥②。登於白玉盤③,藉以如霞綺④。莧也無所施,胡顏入筐篚⑤。
(仍以喻意作結,見邪終不能勝正也。蕭艾陷苣,老圃傷心,豈知久屈終伸,玉盤霞綺之上,登苣而不用莧,君子之可貴猶是矣。此章七段,各六句分截。)
①《世說》:“寧為蘭摧玉折,不為蕭敷艾榮。”《詩》註:“蕭,蒿也。”②老圃,見《論語》。③《漢官儀》:封禪壇有白玉盤。徐擒《詠橘》詩:“愧以無雕飾,徒然登玉盤。”④藉綺,盤下承之以綺。謝�詩:“餘霞散成綺。”⑤曹植表:“忍垢苟全,則犯詩人胡顏之譏。”高元之《荼甘錄》曰:自古工詩者,未嘗無興也。睹物有總則有興。今之作詩,以興近乎訕也,故不敢作,而詩之一義廢矣。杜《萵苣》詩云:“兩旬不甲拆,空惜埋泥滓。野莧迷汝來,宗生實於此。”皆興小人盛而掩抑君子也。至高適《題處士園》云:“耕地桑柘間,地肥萊常熟。為問葵藿資,何如廟堂肉。”則近乎訕矣。作詩者知興之與訕異,始可與言詩矣。
-----------仇兆鰲 《杜詩詳註》-----------

創作背景

【鶴注】當是大曆元年秋作。【朱注】萵苣,公藉以自喻,序有“晚得微祿”句,詞旨甚明。
既雨已秋,堂下理小畦,隔種一兩席許萵苣,向二旬矣,而苣不甲拆,獨野莧青青。傷時君子,或晚得微祿,�軻不進,因作此詩。
(《本草》:萵苣花子並同白苣,江東人謂之萵筍。莧有赤白二種,或謂細莧,俗謂野莧。)

作者簡介

杜甫
(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天寶中期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流亡顛沛,為叛軍所俘;脫險後授官左拾遺。後棄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拾遺、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三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他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誌著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鍊字鍊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大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