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度

稠度

稠度:土的軟硬程度或抵抗外作用所引起變形或破壞的能力,是粘性土最主要的物理狀態特徵。土的稠度狀態由於含水量的逐漸增加,而由固體狀過渡至塑體狀、流體狀。

概述

砂漿\軟土等 稠度越大表示越稀,即流動性越大

瀝青稠度越大表示越稠,即針入度越小

稠度稠度

瀝青稠度越小表示越稀,即針入度越大

分類

粘性土稠度是在各種不同的濕度條件下,土體受外力作用後所具有的活動程度。

粘性土的稠度可以決定粘性土的力學性質及其在建築物作用下的性狀。

稠度狀態可分為①流體狀:具流動性,其稠度指標為≥1;②塑體狀:具塑狀性質,其稠度指標為0—1;③固體狀:具固體或半固體狀,其稠度指標為≤0。稠度狀態之間的轉變界限稱稠度界限,以含水量表示,稱界限含水量。土的稠度狀態由於含水量的逐漸增加,而由固體狀過渡至塑體狀、流體狀。在稠度的各界限中,塑性上限(簡稱為液限Wl)和塑性下限(簡稱為塑限Wp)的實際意義最大,它們是區別三大稠度狀態的具體界限。

土所處的稠度狀態,一般用稠度指標(Bm)來表示,Bm=(Wl-W)/(Wl-Wp)式中W為平均含水量, Wl為液限,Wp為塑限。路面設計時一般根據路基土的分界稠度確定路基的乾濕類別(《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範》(JTGD50-2006))。土的稠度指標越小(即其天然含水量越小),則其作為地基基礎的承載能力越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