稔村鎮壩塘村

十九世貴茂公(公元 1382-1407年、亨年 88 歲)是我壩塘始祖.於永樂年(1403-1424)離開原居地趙家坑之後,已近 600 年了.

歷史由來

壩塘村牌坊 壩塘村牌坊

開始時居開平的石練,後改居蕉園及龍安,都沒有久留,最後定居在壩塘,想必是我公看中了此處是塊風水寶地.壩塘村現有人口 4000 多,如包括外出人口據說已超過 10000 多人.我族從弱到強,從小到大,歷史的發展,證明了我公有此眼光.據堯通口述(他看過超發舊族譜有此記載),整個壩塘村的地形,象一隻半展開翅膀的鴨,身向下方正欲撲向水中之勢,稱為“寶鴨下池”(松崗連塘並稱為它的兩翼,中央坊前部是它的鴨咀).為迎合此格局,就在村前挖了一口大池塘,這樣,鴨就有了大展“鴻圖”的機會了.為了穩住這口塘,就有“壩塘”之稱.

我公初到龍安村時,建一茅房暫住並經常趕著母鴨到壩塘放養,為了搞好與當地嚴、馮兩姓人的關係,所產的鴨蛋都送人了.由於我公忠厚賢良,很快與他們建立了良好的關係.為了改善住房環境,我公有意在雨天請他們吃飯。由於雨水滴在菜盆上,引起對方的重視,他們可憐我公的艱難處境,當即許諾我公改建瓦房暫住.這樣,我公就在壩塘邁開了第一步.隨後我崔氏不斷穩步發展起來,這又引起了他們某些人的不滿,就在擴建房屋問題上打起了官司,因我公在簽約時以“嚴、馮滴水崔家地”一詞,贏得了官司.更為我崔氏穩居此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一次點穴墓地時,同樣遭到他們某些人的反對,我公事先採用了“聲東擊西”之法,巧妙地迷惑了對方,他們不讓在村前左邊的小山丘前面建墓,只允許在山後建,這樣就中正了我公的目的(這墓穴就是打網崗山的“漁翁撒網”).龍旺公曾這樣寫過:學門淵博、足智多謀、博古通今、胸懷大志、忠厚賢良,此我公之智和德也;望子成龍、大振家聲,此我公之望也.

歷史榮譽

我村曾有一段光榮的歷史,1940 年之後,本縣地下黨組織就設在村中的興育中學,培養了一大批人才參加革命.本村有30多人參加了黨組織,並有83人走上了革命道路,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做出了突出貢獻.本村有4位崔姓為革命作出了犧牲,壩塘村是個人傑地靈的好地方,據不完全統計,解放前至2009年上半年,壩塘村人在國內機關事業單位(未含港、澳台地區)從政任職(包括曾任職和已故的)科局級以上幹部約70多人。其中:副廳級以上幹部有:崔健(崔超俊之子)任廣東省人大常委會秘書長。崔卓峰離休時享受副廳級征遇。縣處級乾有25人,科局級幹部有47人,4位高級人才、分別是、富強(高級工程師)、偉志(高級評估師)鄧英傑(崔健配偶)(高級醫師)超明(高級教師)有輝(高級教師)工商界傑出人士,健平(廣東翔順集團董事長兼總裁)(以上數據摘錄於孟鎮、志良為崔屋將建與之公紀念館所寫的資料).

發展

自改革開放之後,我村與兄弟村來往不斷增多.2000年7月為重建江西陽都村克公墓,村中就派出了家倫、仲猷參加.後來又重修“崔氏家廟”(宗祠),我村先後去了兩次,有海源、健平嫂、健鋒伉儷、家俊、佐良、建興、超發等20多人參與. 1990 年時,村中派了耀璋、龍旺、西養、仲猷、鎮南(住會城)拜訪過崔嘉亨老家.幾年之後,又走訪了陽春、電白.他們有:耀璋、龍旺、治平、西養、仲倫、仲猷.多年來,我村與增城、沙頭之兄弟也曾5/6次互訪.特別是沙頭兄弟.他們每次都大擺宴席為我們洗塵,族譜辦的國祥、秉宇、永傳、禹泉、注思、露華等兄弟特別關照我們,使我們深感兄弟間的情誼重於泰山。1999年7月30日,我村最大的一次聚會,廣州有崔志勛等2人,崔屋的有崔友明等3人,沙頭英明、昌大的有崔國祥等5人,先三村有崔注思等5人,水南1人,北村有崔仕賢等8人,南金、新興村有崔珍成等5人,田心村有崔露華、崔惠明、崔常棠等8人,小塘有崔國權等5人,電白木榕坡、甘村有崔明星、崔全榮、崔樹漢3人,共50人之多.

2008年10月28日增城市舉辦了(有全國大學教授、專家學者參加的)崔與之誕辰850周年及崔與之與嶺南文化研討會,我村代表有澤紅、佐良、仲猷參加,增城市委書記朱澤君及省有關領導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我們作為崔與之後人都感到莫大的光榮.2009年9月26日崔世安當選澳門第三屆特首,我村有36人到崔嘉亨慶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