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控交換與寬頻交換

程控交換與寬頻交換

《程控交換與寬頻交換》一書由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屬21世紀通信教材之一。全書共分11章節,以程控交換、ATM交換到MPLS交換的技術發展為線索,對程控交換和寬頻交換進行介紹。重點介紹程控交換技術和MPLS交換技術,簡述移動交換的技術特點和ATM交換的基本機理,並介紹軟交換和光交換等技術。該書可作為通信工程專業的本科生教材,也適合於從事相關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閱讀參考。

基本信息

版權資訊

作 者: 張中荃 主編
出 版 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3-11-1
字 數: 480000
頁 數: 306
開 本: 16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115113412
包 裝: 平裝
定價:¥26.00

內容簡介

本書以程控交換ATM交換到MPLS交換的技術發展為線索,對程控交換和寬頻交換進行介紹。重點介紹程控交換技術和MPLS交換技術,簡述移動交換的技術特點和ATM交換的基本機理,並介紹軟交換和光交換等技術。全書共分11章,第一章為交換技術概述,第二章為數字交換和數字交換網路,第三章為程控交換機的硬體系統,第四章為程控交換機的軟體系統,第五章為移動交換系統簡介,第六章為ATM交換技術,第七章為IP和ATM的融合,第八章為MPLS交換技術,第九章為MPLS流量工程和QoS機制,第十章為MPLS技術在VPN上的套用,第十一章為交換新技術簡介。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編者力求做到內容新穎、知識全面,由淺入深、通俗易懂,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目錄

第一章 交換技術概述 1
1.1 交換的基本概念 1
1.1.1 交換的引入 1
1.1.2 交換節點的基本功能 2
1.2 交換技術分類 2
1.2.1 模擬交換與數字交換 3
1.2.2 布控交換與程控交換 5
1.2.3 電路交換與分組交換 5
1.2.4 窄帶交換與寬頻交換 10
1.3 交換技術的發展 11
1.3.1 電話交換技術的發展 11
1.3.2 分組交換技術的發展 13
1.3.3 ATM交換技術的發展 15
1.3.4 IP交換技術的發展 17
1.4 電話交換信令方式 20
1.4.1 信令的概述 20
1.4.2 信令的類型 21
1.4.3 用戶線信令 23
1.4.4 局間信令 23
複習思考題 28
第二章 數字交換和數字交換網路 29
2.1 數字交換原理 29
2.1.1 數字交換 29
2.1.2 時隙交換原理 29
2.1.3 數字交換網路 31
2.2 T型時分接線器 31
2.2.1 T接線器的基本組成 31
2.2.2 T接線器的工作原理 32
2.2.3 T接線器的電路組成 34
2.3 S型時分接線器 41
2.3.1 S型接線器的基本組成 41
2.3.2 S型接線器的工作原理 42
2.4 多級時分交換網路 44
2.4.1 T-S-T型時分交換網路 44
2.4.2 S-T-S型時分交換網路 49
2.4.3 其他形式的多級時分交換網路 50
2.5 阻塞的概念與計算 51
2.5.1 阻塞的概念 51
2.5.2 阻塞機率的計算 51
複習思考題 51
第三章 程控交換機的硬體系統 53
3.1 程控交換機的總體結構 53
3.2 話路系統 53
3.2.1 用戶級話路 54
3.2.2 中繼器 60
3.2.3 信號部件 62
3.3 控制系統 65
3.3.1 處理機控制方式 66
3.3.2 處理機的備用方式 68
3.3.3 控制系統可用性 70
3.3.4 存儲器 70
複習思考題 70
第四章 程控交換機的軟體系統 72
4.1 程控交換機的軟體組成 72
4.1.1 線上程式 72
4.1.2 支援程式 74
4.1.3 數據 75
4.2 呼叫處理的基本原理 77
4.2.1 呼叫處理過程及狀態遷移 77
4.2.2 輸入處理 79
4.2.3 分析處理 88
4.2.4 任務執行和輸出處理 92
4.3 程式的執行管理 96
4.3.1 軟體管理技術 96
4.3.2 程式的級別劃分 98
4.3.3 程式的啟動控制 99
4.3.4 周期級的調度管理 101
4.3.5 基本級程式的執行管理 103
4.4 系統的診斷與維護 106
4.4.1 故障處理的一般過程 106
4.4.2 故障檢測與診斷 107
4.4.3 故障排除 107
複習思考題 108
第五章 移動交換系統簡介 109
5.1 移動交換系統概述 109
5.1.1 系統組成 109
5.1.2 移動交換控制的特徵 111
5.2 移動交換控制原理 112
5.2.1 移動呼叫處理 112
5.2.2 移動交換的基本技術 114
5.3 移動交換接口信令 117
5.3.1 無線接口信令 118
5.3.2 基站接入信令 120
5.3.3 網路接口信令 122
複習思考題 124
第六章 ATM交換技術 125
6.1 概述 125
6.1.1 ATM的基本概念 125
6.1.2 ATM交換系統的基本構成及要求 128
6.2 ATM交換網路的實現技術 131
6.2.1 空分交換結構 131
6.2.2 時分交換結構 134
6.2.3 匯流排交換結構 135
6.2.4 令牌環交換結構 137
6.2.5 ATM多級交換網路 137
6.3 ATM交換的分層技術 143
6.3.1 ATM交換的協定參考模型 143
6.3.2 物理層 144
6.3.3 ATM層 147
6.3.4 ATM適配層 150
6.4 ATM網路信令 157
6.4.1 ATM網路的信令方式 157
6.4.2 用戶網路接口信令 158
6.4.3 專用網路節點接口信令 166
6.4.4 公用網路節點接口信令 169
6.4.5 端到端的信令過程 170
複習思考題 171
第七章 IP與ATM的融合 172
7.1 IP與ATM融合的技術模型 172
7.1.1 重疊模型 172
7.1.2 集成模型 173
7.1.3 重疊模型與集成模型的比較 174
7.2 重疊模型技術 174
7.2.1 ATM上的傳統IP 174
7.2.2 IP組播 178
7.3 集成模型技術 181
7.3.1 IP交換 181
7.3.2 標記交換 185
7.3.3 多協定標記交換 187
複習思考題 191
第八章 MPLS交換技術 192
8.1 MPLS總體介紹 192
8.1.1 MPLS技術發展動力 192
8.1.2 MPLS網路體系結構 194
8.1.3 MPLS工作原理 199
8.1.4 實現MPLS的關鍵技術 201
8.2 標記分發協定(LDP) 208
8.2.1 LDP及其訊息 208
8.2.2 LDP操作 209
8.2.3 LDP協定規範 218
8.3 標記交換路徑(LSP) 225
8.3.1 標記交換路徑概述 225
8.3.2 LSP路由選擇 227
8.3.3 LSP隧道 228
8.3.4 LSP的快速重選路由 229
複習思考題 232
第九章 MPLS流量工程和QoS機制 233
9.1 流量工程概述 233
9.1.1 什麼是流量工程 233
9.1.2 流量工程中的性能指標 234
9.1.3 網路擁塞的最小化 234
9.1.4 流量與資源控制 234
9.2 MPLS流量工程 235
9.2.1 MPLS流量工程技術基礎 235
9.2.2 MPLS流量工程組成部件 242
9.2.3 MPLS流量工程的實現 244
9.3 QoS概念及其實現方案 244
9.3.1 QoS概念及實現過程 245
9.3.2 MPLS的QoS實現方案 248
複習思考題 255
第十章 MPLS技術在VPN上的套用 257
10.1 VPN的概念和結構 257
10.1.1 VPN的概念 257
10.1.2 VPN結構 258
10.2 實現VPN的傳統技術 262
10.2.1 隧道技術 262
10.2.2 基於IPSec的加密技術 265
10.2.3 密鑰管理技術 266
10.2.4 身份認證技術 267
10.3 利用MPLS技術實現VPN 268
10.3.1 MPLS VPN結構 268
10.3.2 MPLS技術對IP擴展頭問題的解決 271
10.3.3 MPLS VPN安全性 272
複習思考題 274
第十一章 交換新技術 275
11.1 軟交換技術 275
11.1.1 軟交換的概念 275
11.1.2 軟交換的網路結構 276
11.1.3 軟交換協定 280
11.1.4 軟交換的套用 284
11.2 光交換技術 284
11.2.1 光交換的概念 284
11.2.2 光交換元件 285
11.2.3 光交換網路 287
11.2.4 新的光交換技術 294
複習思考題 294
附錄 英文縮寫對照表 296
參考文獻 305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