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元素四分組效應

稀土元素“四分組效應”(tetrad effect) 最初由Peppard 等在純化學體系液-液(有機相-HCl ,LiBr ,HBr 水相) 萃取時發現,以Nd/ Pm ,Gd ,Ho/ Er 為分界點(其中Gd 為公共點)。

稀土元素“四分組效應”(tetrad effect) 最初由Peppard 等在純化學體系液-液(有機相-HCl ,LiBr ,HBr 水相) 萃取時發現,以Nd/ Pm ,Gd ,Ho/ Er 為分界點(其中Gd 為公共點) ,每四個元素為一組,即La-Ce-Pr-Nd , Pm-Sm-Eu-Gd ,Gd-Tb-Dy-Ho 和Er-Tm-Yb-Lu ,它們的液-液分配係數與原子序數之間的關係構成四條曲線.稀土元素的許多性質,如離子半徑、單位晶胞體積、配合物生成自由能等與原子序數關係都存在四分組效應.Nugent和Siekierski認為稀土元素的四分組效應與稀土離子的電子構型有關,Nd/ Pm , Gd 和Ho/ Er 恰恰位於4f 電子層的1/4 , 1/2 和3/4 充填位置; Kawabe利用精細的自鏇配對能理論,定量解釋了稀土元素離子半徑的四分組效應。
D.F.Pepard 從4f族元素的共同性聯想到5f族元素的情況,結果在三價錒系元素中也發現了類似的變化,從而確定四分組效應是f族元素的共同特性。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