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市第三醫院

秦皇島市第三醫院

秦皇島市第三醫院前身為抗美援朝中央防疫工作大隊,1953年易名秦皇島市傳染病醫院。1957年因房屋為危險建築,將工作人員分流到山海關區醫院和秦皇島市人民醫院。1962年5月開始恢復籌建工作,院址在秦皇島市海港區友誼路。1970年與中醫門診部合併,改名為秦皇島市第二人民醫院。1973年兩單位又分開,恢復秦皇島市傳染病醫院。1986年11月遷至海港區建國路222號,新址占地總面積35畝。1988年8月改名為秦皇島市第三醫院,組建了外科,實施大專科、小綜合的辦院模式。秦皇島市第三醫院以科研帶動臨床,是具有專科特色的綜合性醫院,有全省最早成立的肝病、結核病科研機構及秦皇島市唯一的一家省級重點發展學科。我院東鄰秦皇島市國稅局和秦新大世界;西鄰秦海賓館;北鄰中國工商銀行建國路分行,周邊另有多個住宅小區,交通便利,環境優越。

基本信息

簡介

秦皇島市第三醫院秦皇島市第三醫院
秦皇島市第三醫院以科研帶動臨床,是具有專科特色的綜合性醫院,有全省最早成立的肝病、結核病科研機構及秦皇島市唯一的一家省級重點發展學科。我院東鄰秦皇島市國稅局和秦新大世界;西鄰秦海賓館;北鄰中國工商銀行建國路分行,周邊另有多個住宅小區,交通便利,環境優越。
秦皇島市建國路222號

醫院規模

秦皇島市第三醫院是以科研帶動臨床,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保健、急救為一體,綜合性、專科性兼備的醫院,擁有河北省最早成立的肝病結核病科研機構及秦皇島市唯一一家省級重點發展學科。
我院在職職工354人,開放床位369張,現有各級專業技術人員286人,其中高級技術人員51人,中級專業技術人員86人,享受國務院津貼2人,醫院設有呼吸內科、消化內科、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內分泌科、婦科、外科、中醫科、皮膚科、高血壓科、口腔科、耳鼻喉科、泌尿科、變態反應科、心理門診、疼痛科、結核科、肝病科、中西醫肝病科、感染科、預防保健科等科室。設備先進,技術力量雄厚。
目前,我院是公共衛生保障的重要部分,承擔:傳染病定點收治,人間禽流感定點收治,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定點收治,甲型H1N1流感重症定點收治、手足口病定點收治,新農和定點收治,城市流浪乞討人員重症定點收治醫院。
近年來,我院確定了新的發展規劃,以“大專科、大綜合、快發展”為思路,銳意進取,全力推進醫院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為方便患者看病就醫,給患者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就診環境。2005年,我院投資1000多萬,新建了門診樓和醫技樓,改造了內科樓、外科樓和傳染病住院樓,使醫院環境煥然一新,同時,投入資金購入螺鏇CT、進口彩超、微波治療儀、過敏原檢測儀等大型設備,使醫院整體水平上了一個新台階。
我院竭誠歡迎廣大患者前來就診承諾,將以高超的醫療技術,一流的就診環境,星級的服務水平,低廉的收費價格,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讓患者就診在三院,滿意在三院。

發展規劃

我院確定了近期發展規劃,以“大專科、大綜合、快發展”為思路,確立發展方向,把全院建成集醫療、科研、教學於一體的綜合性、專科性兼備的具有相當實力的市級醫院。幾年來,我院領導班子帶領全院職工銳意進取,改革創新,全力推進醫院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全院各科室積極挖掘潛力、搶市場、開思路、找門路、,在科學、合理、有力、有序的管理機制下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2000年全院收入為1600完萬元,較1999年增加收入300萬元,2001年全年收入為2000萬元,較2000年增加收入400萬元。2002年收入為2200萬元。
我院電力增容後總電量為400千Va。現有鍋爐4台,目前使用的分別為4t鍋爐一個,2t氣爐一個,另外有2t、0.4t鍋爐各一個為備用。我院污水處理採用次氯酸鈉法,日處理污水量為200t。基本能符合新樓的各項使用標準。新樓主體為九層,預計一層設候診大廳、藥房、掛室、收費處;二三層為門診;四至九層為病房。新樓內將配套中心供氧和付壓吸引裝置,預計投入資金40萬元。新樓投入使用後將把目前使用的三層綜合門診樓和院內平房全部拆除。

科室設定

呼吸內科 (內一科) 消化內科(內三科) 心腦內科 (內二科)
內分泌科(內四科) 普外科 耳鼻喉科
婦科 口腔科 理療科
泌尿科 皮膚科 疼痛科
心理諮詢門診 變態反應科 病理科
胸外科 防保科 骨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