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行政區規劃

《漢書・地理志》10東郡濮陽縣今河南濮陽西南《史記・秦始皇本紀》 《漢書・地理志》43南郡江陵縣今湖北江陵《史記・秦本紀》 《漢書・地理志》52南海郡番禺縣今廣東廣州《史記・秦始皇本紀》

百科名片

公元前221年,秦國最後滅齊國,秦王朝建立。秦朝建立之後,秦始皇採納丞相李斯的建議,取消分封制,國家管理上推行單一的郡縣制,廢諸侯,立郡縣,分天下為36郡;其後南並五嶺以南之南越地,於秦始皇三十三年置桂林、南海、象郡;北取陰山以南地置九原郡,之後陸續分析出東海、常山、濟北、膠東、河內和衡山等郡。
秦朝首都鹹陽及其附近關中平原由內史直接管理; 秦朝的郡設郡守(主持民政)、郡尉(主持軍事)、郡監(主持監察事務),郡守下設郡丞,作為郡守的副職。

史料

唯一記載秦朝的正史《史記》沒有地理志,《史記・秦始皇本紀》僅記秦始皇二十六年 (前221年)立三十六郡。《漢書・地理志》列舉了秦置三十六郡,此外還有四十郡、四十八郡、五十四郡之類說法。甚至三十六郡的具體所指、郡治、範圍也是歷來史學家、歷史地理學家研究的課題。而縣的數目,據後曉榮考證,可考縣數為756縣。
根據里耶古城的考古發現,秦朝還存在洞庭郡。黔中郡是否存在是爭議話題。2008年,嶽麓書院根據從中國海外緊急搶救的2098枚珍貴秦漢竹簡中,在目前秦朝四十八郡之說外還發現了有兩個新郡的證據,一個叫州陵郡,一個叫清河郡。在搶救過程中,有一枚秦簡刻有“丙辰朔己卯南郡假守賈報州陵郡”而“州陵守”、“州陵假守”則至少出現過3次。嶽麓書院副院長陳松長還介紹到另外一枚秦簡則清晰地篆寫有“清河假守”,可以推測為“清河也是郡名。”

下表暫依五十四郡說列出秦郡。其他郡名列入“待考”項下。

秦朝郡級行政區
地理區域 序號 郡名 治所 治所今所在地 郡名所見文獻
關中地區
內史直管 鹹陽 今陝西鹹陽東 嶽麓書院秦簡
1 隴西郡 狄道縣 今甘肅臨洮縣南 《史記・匈奴傳》
《漢書・地理志》
《水經・河水注》
2 上郡 膚施 今陝西榆林東南 《史記・匈奴傳》
《史記・秦本紀》
《漢書・地理志》
《水經・河水注》
3 北地郡 義渠縣 今甘肅寧縣西北 《史記・匈奴傳》
《漢書・地理志》
4 雲中郡 雲中縣 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 《史記・匈奴傳》
《漢書・地理志》
《水經・河水注》
5 九原郡 九原縣 今內蒙古包頭西南 《史記・趙世家》
《漢書・地理志》
6 新秦中

秦代政區地理
河南地區
7 三川郡 雒陽縣 今河南洛陽市東北 《史記・秦本紀》
《漢書・地理志》
嶽麓書院秦簡(一作“叄川”)
8 潁川郡 陽翟縣 今河南禹州 《史記・秦始皇本紀》
《漢書・地理志》
嶽麓書院秦簡
9 碭郡 碭縣 今安徽碭山縣南 《水經・睢水注》
《漢書・地理志》
10 東郡 濮陽縣 今河南濮陽西南 《史記・秦始皇本紀》
《漢書・地理志》
嶽麓書院秦簡
11 薛郡 魯縣 今山東曲阜 《水經・濟水注》
《水經・泗水注》
《漢書・地理志》
12 東海郡 郯縣 今山東郯城西南 《史記・陳涉世家》
《史記・絳侯世家》
《史記・秦始皇本紀》
13 四川郡(西漢誤作泗水郡) 相縣 今安徽宿縣西北 《水經・睢水注》作“泗水郡”
《漢書・地理志》作“泗水郡”
嶽麓書院秦簡
14 淮陽郡(西漢誤作楚郡) 陳縣 今河南淮陽 《史記・楚世家》作“楚郡”
《史記・陳涉世家》全祖望注作“楚郡”
15 南陽郡 宛縣 今河南南陽市 《史記・秦本紀》
《漢書・地理志》
嶽麓書院秦簡
16 臨�郡 臨�縣 今山東淄博市東 《漢書・地理志》作“齊郡”
秦封泥“臨�司馬”
17 濟北郡 廬縣 今山東長清 秦封泥“濟北太守”
18 博陽郡 博陽縣 今山東泰安東南 後曉榮《秦代政區地理》
19 琅琊郡 東武縣 今山東諸城 《漢書・地理志》作“琅邪郡”
嶽麓書院秦簡
20 即墨郡 即墨縣 今山東平度東南 秦封泥“即墨太守”
21 膠西郡

王國維《秦郡考》
後曉榮《秦代政區地理》
22 城陽郡 莒縣 今山東莒縣 王國維《秦郡考》
秦封泥“城陽侯印”
河北地區 23 河東郡 安邑縣 今山西夏縣北 《史記・秦始皇本紀》
《史記・秦本紀》
《漢書・地理志》
24 河內郡 安邑縣 今山西夏縣北 嶽麓書院秦簡
25 太原郡 晉陽縣 今山西太原市西南 《史記・秦始皇本紀》
《史記・秦本紀》
《漢書・地理志》
嶽麓書院秦簡(一作“泰原”)
26 上黨郡 長子縣 今山西長子縣 《史記・秦始皇本紀》
《史記・秦本紀》
《漢書・地理志》
嶽麓書院秦簡
27 代郡 代縣 今河北尉縣西南 《史記・匈奴傳》
《漢書・地理志》
28 雁門郡 善無縣 今山西左雲右玉鎮南 《史記・匈奴傳》
《漢書・地理志》
29 邯鄲郡 邯鄲縣 今河北邯鄲市西南 《史記・秦始皇本紀》
《漢書・地理志》
30 巨鹿郡 巨鹿縣 今河北平鄉 《水經・濁漳水注》
《漢書・地理志》
31 恆山郡 東垣縣 今河北石家莊市東北 嶽麓書院秦簡
32 清河郡 疑漢治清陽縣 今山東臨清市北 嶽麓書院秦簡
33 河間郡

秦封泥“河間尉印”十一
嶽麓書院秦簡
34 廣陽郡 薊縣 今北京市 《水經・漯水注》
35 右北平郡 無終縣 今河北薊縣 《漢書・地理志》
《水經・鮑邱水注》
36 上谷郡 沮陽縣 今河北懷來東南 《史記・匈奴傳》
《漢書・地理志》
《水經・聖水注》
37 漁陽郡 漁陽縣 今北京密雲西南 《漢書・地理志》
《水經・鮑邱水注》
38 潦西郡 陽樂縣 今遼寧錦州市西 《漢書・地理志》作“遼西郡”
《水經・濡水注》作“遼西郡”
39 潦東郡 襄平縣 今遼寧遼陽市 《漢書・地理志》作“遼東郡”
《水經・大遼水注》作“遼東郡”
淮漢以南 40 漢中郡 南鄭縣 今陝西南鄭東 《史記・秦本紀》
《漢書・地理志》
41 蜀郡 成都縣 今四川成都 《水經・江水注》
《漢書・地理志》
42 巴郡 江州縣 今重慶市 《水經・江水注》
《漢書・地理志》
43 南郡 江陵縣 今湖北江陵 《史記・秦本紀》
《漢書・地理志》
44 九江郡 壽春縣 今安徽壽縣 《水經・江水注》
《漢書・地理志》
嶽麓書院秦簡
45 衡山郡 邾縣 今湖南黃岡 嶽麓書院秦簡
46 會稽郡 吳縣 今江蘇蘇州 《史記・秦始皇本紀》
《漢書・地理志》
47 長沙郡 臨湘縣 今湖南長沙市 《漢書・地理志》
48 巫黔郡

秦封泥“巫黔 邸”、“巫黔右工”
49 洞庭郡

里耶秦簡
嶽麓書院秦簡
50 蒼梧郡

里耶秦簡
嶽麓書院秦簡
51 象郡 臨塵縣 今廣西崇左縣境內 《史記・秦始皇本紀》
《漢書・地理志》
52 南海郡 番禺縣 今廣東廣州 《史記・秦始皇本紀》
《漢書・地理志》
53 桂林郡 桂林縣 今廣西貴港境內 《史記・秦始皇本紀》
《漢書・地理志》
54 閩中郡 閩中縣 今福建福州 《史記・東越列傳》
待考
黔中郡

《史記・秦本紀》

州陵郡

嶽麓書院秦簡

江胡郡

嶽麓書院秦簡

廬江郡

嶽麓書院秦簡

泰山郡

嶽麓書院秦簡

注釋

^蔡萬進. 秦“所取荊新地”與蒼梧郡設定.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年, 2008年第5期. 引用來源:彭浩《談(奏讞書)中秦代和東周時期的案例》^《通典・州郡一》^ 3.03.13.2後曉榮,秦代政區地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1] 廣西新聞網:嶽麓書院搶救秦簡有新發現 秦朝不只48郡 2009-3-24添入^ 5.005.015.025.035.045.055.065.075.085.095.105.115.125.135.145.155.165.175.185.195.205.21陳松長,嶽麓書院藏秦簡中的郡名考略,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2期^ 6.06.1周曉陸、陸東之,2000,《秦封泥集》,西安:三秦出版社^周明泰《續封泥考略》卷六,北京京華印書影印本^周明泰《續封泥考略》卷二、三,北京京華印書影印本^陳曉捷、周曉陸《新見秦封泥五十例考略》,《碑林集刊》十一,2005,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316頁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