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牛

秦川牛

秦川牛 亦稱“關中牛”。我國黃牛的優良地方品種。。體格大,役力強,產肉性能良好,因產於八百里秦川的陝西省關中地區而得名。早期曾參與中國荷斯坦牛的雜交育種。

基本信息

簡要介紹

秦川黃牛秦川黃牛

秦川牛毛色以紫紅色和紅色居多,約占總數的80%左右,黃色較少。頭部方正,鼻鏡呈肉紅色,角短,呈肉色,多為向外或向後稍彎曲;體型大,各部位發育均衡,骨骼粗壯,肌肉豐滿,體質強健;肩長而斜,前軀發育良好,胸部深寬,肋長而開張,背腰平直寬廣,長短適中,薦骨部稍隆起,一般多是斜尻;四肢粗壯結實 ,前肢間距較寬,後肢飛節靠近,蹄呈圓形,蹄叉緊、蹄質硬,絕大部分為紅色。肉用性能:秦川牛肉用性能良好。成年公牛體重600-800千克。易於育肥, 肉質細緻,瘦肉率高,大理石紋明顯。18月齡育肥牛平均日增重為550克(母)或700克(公),平均屠宰率達58.3%,淨肉率50.5%。

秦川牛秦川牛

陝西渭北高原的部分地區和河南的西部及甘肅的慶陽地區也有分布。本品種全身被毛細緻光澤,多為紫紅色和紅色,眼圈及鼻鏡為肉色。角短而細緻,多向外下或後方稍彎曲。公牛頭較大,額寬,頸粗短;鬐甲高而寬。骨骼粗壯,肌肉豐滿,體質強健,前軀發育良好,後軀較差。四肢結實,蹄大堅固。母牛頭清秀,頸厚薄適中。成年公牛體重平均600千克,母牛380千克(見彩圖)。短期肥育後屠宰率50~52%。泌乳期平均7個月,泌乳量約700千克。公牛最大挽力平均為398~475千克,母牛252~281千克。秦川牛曾被輸至浙江、安徽等許多省(自治區),用以改良當地黃牛,其後代的體格和役力均超過當地牛。

歷史記載

兩千多年前養牛業就相當發達。遠在周代,就有“擇良牛獻主”的記錄。“牛肉細嫩、具紋、烙餅牛羹,膏脂潤香”,為上品佳肴。秦川牛是我國優良品種、是生產高檔牛肉的首選肉牛品種,其肉味濃郁,是一種營養全價的食品,完全可與國外優良品種相媲美。

產地環境

秦川牛是中國著名的大型役肉兼用品種牛,原產於陝西省渭河流域的關中平原地區。關中系糧棉等作物主產區,土地肥沃,飼草豐富,農作物種類多,農民餵牛經驗豐富;在這樣長期選擇體格高大,役用力強,性情溫馴的牛隻作種用的條件下,加上歷代廣種苜蓿等飼料作物,遂形成了良好的基礎牛群。

地理分布

秦川牛以鹹陽、興平、乾縣、武功、禮泉、扶風和渭南,寶雞等地的秦川牛最為著名,量多質優。

原產地

秦川牛產於陝西省渭河流域的關中平原。是我國著名的役用兼肉用品種。

外貌特徵

秦川牛秦川牛

秦川牛體格高大,骨骼粗壯,肌肉豐滿,體質豐滿,體質強健,頭部方正。肩長而斜,胸寬深,肋長而開張,背腰平寬寬廣,長短適中,結合良好,薦骨隆起,後軀發育稍差,四肢粗壯結實,兩前肢相距較寬,有外弧現象,蹄叉緊公牛頭較大,頸粗短,垂皮發達.髻甲高而寬,母牛頭清秀.頸厚薄適中,髻甲較低而薄,角短而鈍,多向外下方或向後稍微彎曲.毛色有紫紅、紅、黃三種,以紫紅和紅色居多。

生產性能

秦川牛挽力大,步伐快,公牛最大挽力360—450千克,母牛為190—350千克,一般成年公牛每頭負擔耕地30畝,秦川牛肉質細緻,容易育肥。 在生產性能方面表現出的最顯著特點是:生長速度快,瘦肉產量高。在良好的飼養條件下,6月齡公犢達250千克,母犢210千克。日增重可達1400克。在良好飼養條件下公牛周歲可達511千克。該牛作為專門化大型肉用牛,產肉性能好,屠宰率一般為60%——70%,胴體瘦肉率為80%——85%。16月齡的育肥母牛胴體重達418千克,屠宰率66.3%。母牛泌乳量較高,一個泌乳期可產奶2000千克,乳脂率為4.0%——4.7%,但該牛純種繁殖時難產率較高(13.7%)。

技術數據

成年體高

公141.4cm 母124.5cm

成年體重

公594.5kg 母381.3kg

性成熟年齡

10月齡

適配年齡

2歲

平均單產

710kg

乳脂率

4.7%

適應性

對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以及山區條件下不能很好的適應,在平原和丘陵地區的自然環境和氣候

條件下均能正常發育。

改良方向

該品種牛主要向肉用方向改良,但也向肉乳兼用型改良,同時可作為奶牛胚胎移

植的優良受體。

繁殖年限

一般可繁殖到14-15歲,個別可達17-20歲。

黃牛雜交

用該品種與中國本地牛雜交來改良黃牛,取得了明顯效果。表現為雜後代體格明顯加大,增長速度加快,雜種優勢明顯。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