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報

《秦川報》是中共西安秦川機械廠委員會主辦的內部企業報。它的前身名為《生產快報》,創刊於1958年5月1日,不定期刊。1959年3月西安秦川機械廠和西安華山機械廠合併後,廠報定名為《華山報》。1961年6月兩廠分開後,6月18日廠報易名為《秦川簡報》,4開4版。1967年因“文化大革命”干擾被迫停刊。粉碎“四人幫”後,停刊達7年之久的《秦川簡報》復刊,不定期出8開2版。1980年5月1日改名為《秦川廠報》,仍為4開4版,周報。1982年5月1日改名為《秦川報》,仍為4開4版,周報。《秦川報》報頭由篩選多種手跡(本廠職工)放大而成。地址:西安市東郊韓森寨幸福中路13號西安秦川機械廠辦公樓。《秦川報》是由廠黨委宣傳部部長兼任總編的領導體制。前期主要負責人先後有王少華、於德令、吳忠言、張樹桐、劉立夫、白俊傑、王伯奇、李成忠、白光明;主編王志明。1980年起,先後任總編或副總編的有:王貴生、魏長安、孟錫康、宋春貴、張令、王瑞琪;主編王志明。有職工7人,通訊員400人。1989年報紙期發行數為1500份,免費發至班組。報紙由秦川機械廠總務處鉛印室承印。《秦川報》的辦報宗旨是:緊緊圍繞企業各個時期的中心工作,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宣傳工廠的生產經營活動和兩個文明建設的成果;傳播科學文化知識和科技信息;反映1.1萬名職工的呼聲;批評不良傾向,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秦川報》版面分工與主要欄目。一版為綜合性要聞版,主要專欄有“廠長辦公會”、“生產動態”、“它山之石”;二版為生產經營版,主要專欄有“秦壇”、“秦川科技”、“汽車信息”;三版為生活版,主要專欄有“娓娓道來”、“職工生活”、“親職教育”、“青工園地”;四版為綜合性副刊版,主要專欄有“八百里”。《秦川報》的宣傳特色,重點抓了生產經營方面的報導。一是宣傳秦川機械廠工程公司重點項目。如1988年7月23日一版刊登了《第五輪超微型樣車試製成功,汽車權威人士來廠檢試》、《發展外向經濟為廠增加效益,第一台143支架加工完成近日運往美國》、《由我廠主辦的冷氣公司正式成立》等。這些報導,對秦川機械廠生產經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廠里產生了很大影響。二是宣傳經營管理與承包。如1988年5月10日一版刊登了《兵工局行業承包契約簽字儀式在我廠舉行》、《推動承包工作健康深入地向前發展,廠長辦公會提出要求》,6月13日一版刊登了《建立廠內銀行完善經營業機制》。通過這些事例的報導,對促進秦川機械廠改革的不斷深化,對提高企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三是宣傳機電業的形勢與任務。1988年秋,國家實行治理整頓,軍轉民品過剩。在這種形勢下,《秦川報》大力宣傳“立足陝西,面向全國,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和“一業為主,多種經營”的方針,並於1988年11月23日一版刊登了《治理經濟,整頓秩序,落實措施》、12月7日一版刊登了《震源彈形成系列產品》《鋼絲床的喜與憂》、12月14日一版刊登了《借船出海發展我廠形勢,廠與交大簽訂潛水泵技術轉讓契約》《地震槍發射地震彈研製成功》等,報導了秦川機械廠工人艱苦創業取得優異經濟效益的事跡。通過報導市場動態行情,企業採取的措施,工人們迎難而上適應市場需求造新品等,促進企業生產經營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