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出巡記

秦始皇出巡記

《秦始皇出巡記》是2006年三秦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孟憲斌。

內容簡介

《秦始皇出巡記》以其獨特的視野,審視兩千多年以來鮮為人知的有關秦始皇出巡的歷史。作者踏上秦始皇當年出巡的路線,在廣袤的大地上尋覓模糊不清的痕跡,於浩瀚的時空里追拍已經逝去的影像,到芸芸眾生中傾聽萬里歸來的故事和挽留不住的神話。作者堅持真實,卻沒有拋棄業已遊蕩在腦海的虛幻。作者的坦蕩精神和不可避免的所塗抹的神秘色彩,使這部書的價值反而更高。此書恢復了那段歷史的本來面目,將有助歷史學家發掘秦。始皇心靈深處的秘密,揭示他所處時代的精神本質,佐證對秦始皇和秦代歷史的研究。作者以時光歲月的橫豎經緯編織錦繡,裁成猶如導遊手中的那面旗子,引領著更多的讀者朋友返回“時間隧道”之中,去目睹秦始皇當年叱吒風雲的風采,去瀏覽中華從此九九歸一的山河,去感悟歷史那種震撼人們心靈的精神。

作者簡介

孟憲斌,1950年生。天津薊縣人。遼寧廣播電視大學畢業。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先後在遼寧省大連市和葫蘆島市的企業從事管理工作。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出版《孔子周遊列國志》,曾在海內外孔子研究領域產生一定影響。長期致力於中國傑出帝王出巡文化的研究,《秦始皇出巡記》是他帝王出巡系列叢書的開篇之作。

目錄

引言

一、西巡篇/1

(一)信步秦川八百里/l

(二)禮巡贏秦發源地/6

(三)威震匈奴阮翁仲/1l

(四)西歸馳騁赤城塬/14

二、東巡篇/19

(一)東巡豫魯三國行/19

(二)“一步登天”鳴得意/25

(三)立下嶧山第一石/29

(四)泰山中阪遭風雨/35

(五)當年始皇封禪處/40

(六)天盡頭處祭、日主/4l

(七)三登芝罘觀大海/44

(八)大樂琅邪築高台/49

(九)千年銘文萬歲瓦/52

(十)蘇皖湘贛東歸路/58

三、北巡篇/63

(一)北巡幽燕易水寒/63

(二)碣石門上有遺篇/69

(三)人海求仙更不歸/73

(四)秦宮遺址又輝煌,79

(五)北巡歸來驅胡馬/84

四、微行篇/89

(一)微服夜行鹹陽宮/89

(二)經略邊疆新工程/94

(三)朐界屹立秦東門/97

(四)渭南寥落灰堆村/99

五、南巡篇/104

(一)南巡三楚萬里圖/104

(二)會稽山上盡舜堯/111

(三)平原津里始皇病/118

(四)沙丘平台祖龍崩/122

(五)太行縈繞趙政夢/128

(六)驪山高聳一帝陵/133

附錄秦始皇遺產景觀簡表/140

秦始皇出巡圖。150

參考文獻/150

精彩書摘

“膺擊韓、魏”,是說渭河平原的東部猶如鳥的胸脯一樣直接面對著韓、魏兩國。渭河平原的西部與甘肅省東部交接處,從所處的位置以及地勢漸漸隆起的情勢看,恰恰如大鳥的脊樑。在這個硬挺的脊樑上,曾經建有秦邑、西垂、平陽和雍城等幾個秦國故都,這裡是贏秦的發源地。秦國這隻大鳥的胸部和脊樑就是渭河平原。它貫穿今天陝西的中部,西起寶雞,東至潼關,南接秦嶺,北抵陝北高原。東西長、南北窄,東西長300多公里,平均海拔340米。 “垂頭中國”,應該是指渭河平原以東的函谷關。它像探出渭河平原而又高昂抬起的鳥頭,俯視著原關東六國。函谷關,位於今天河南靈寶市,地處今天河南、陝西、山西三省交界的黃土丘陵區。戰國時期秦國所置。因為在山谷中,深險如函而得名,號稱天險。東至崤山,西至潼津。前241年,楚、趙、魏、韓、衛六國合縱抗秦曾到達關前,敗北而去。現僅存關門。函谷關不僅駐有重兵防守,還要檢查來往行人,沒有通行證件是不能過關的。當年孟嘗君從秦國出逃,半夜裡用“雞鳴狗盜”的辦法,才矇混逃出函谷關。  如果說函谷關是大烏的頭,那么,前210年秦始皇出巡所至的隴西郡,則猶如大鳥的臀部,穩重而踏踏實實地坐落在秦朝疆域的西垂之上。秦國故地有幾條道路,像鳥的胸骨、肋骨和尾骨一樣支撐著渭河平原的胸脯、脊樑及秦國這隻大鳥的整個身軀。秦朝以鹹陽為中心的道路交通網路,向東有通往原燕齊和吳楚的兩條“馳道”;向南有與楚國的通道“藍田道”;向西有直達隴西的“隴坂道”;向北有直達九原的“直道”。其中馳道和直道是秦統一六國後修建的,隴坂道和藍田道等都是秦國原有的的道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