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團莊鄉

秦團莊鄉

秦團莊鄉隸屬於甘肅省慶陽市環縣,位於縣城東北部,距縣城80公里,鄉共轄8個行政村,47個村民小組。鄉擁有耕地12萬畝,人均14畝,土地資源十分豐富。秦團莊鄉境內山、川、塬兼有,總面積334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700米。洪大公路穿秦團莊鄉境而過,交通較為便利。秦團莊鄉宜牧草地廣闊,畜牧業發展快,羔羊肉和裘皮馳名中外。秦團莊鄉教育、衛生、基礎設施都取得了長足發展。

基本信息

簡介

秦團莊鄉位於縣城東北部,距縣城80公里,地處陝、甘、寧三省交界的三角地帶。秦團莊鄉地形地貌複雜多變,境內山、川、塬兼有,總面積334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700米,年平均降水280毫米,無霜期110天,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屬乾旱半乾旱區。秦團莊鄉共轄8個行政村,47個村民小組,1692戶,8598人,擁有耕地12萬畝,人均14畝,土地資源十分豐富(2005年統計數據)。洪大公路穿境而過,交通較為便利。

秦團莊鄉已實現了人均產糧千斤的目標,同時鄉上又提出了“北抓洋芋、中抓黃豆、南抓葵花、全鄉抓胡麻”的發展思路,已初具規模。黃豆、胡麻種植均在萬畝以上,總產量分別達55萬公斤和75萬公斤,葵花、洋芋種植均在5000畝以上,總產量分別達40萬公斤和200萬公斤。秦團莊鄉宜牧草地廣闊,畜牧業發展較快,羔羊肉和裘皮馳名中外。秦團莊鄉教育、衛生、基礎設施都取得了全面發展。

四通情況:秦團莊鄉有5個村通電,8個村通郵、通公路,2個村通電話

文教衛生:有各類學校15所,教師83人,在校學生 1768人。有醫院、衛生院1 所,醫生5人,病床1張。

經濟指標:2002年,糧食總產量4000.95噸,農業總產值1388.77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54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24元,財政收入70.2萬元。

名優特產:羊羔肉、羊絨等。

基礎設施

(圖)秦團莊鄉秦團莊鄉耕田平整

秦團莊鄉多方爭取項目資金,全力實施富民惠民工程。鄉街道以前坑窪不平,無排洪溝,街道門店缺乏統一。秦團莊鄉2006年籌措資金90萬元,聘請技術人員對街道進行了重新規劃,鄉黨委一班人輪流組織施工,修建成筆直寬敞的2公里街道並進行了柏油罩面,用彩釉及紅磚硬化人行道,鋪設了盲人道,建起排洪渠道,安裝路燈、庭院燈,使街道面貌煥然一新。

秦團莊鄉籌資60多萬元,動員民眾投工獻料,採取人機結合的方法,修通了南掌堡村至賈原村,新峁至南掌堡,賈原至林台、陽台等鄉村農村道路6條、140公里,實現了村村通大車、組組通農用車的目標。鄉上還投資170多萬元,架設了王團莊、南掌堡兩個村10千伏農電線路18.8公里,實現了全鄉通電,農電入戶率達57%;同時鄉上還投資156萬元在鄉新建雨水集流工程1040處,修建150方蓄水池3座,緩解了人畜飲水困難。距鄉政府50多公里的南掌堡子村,民眾對拉電和修路期盼已久,鄉黨委一班人達成共識,費盡千辛萬苦也要使這個村通電通車。鄉上籌集33萬元,從2005年9月份開始經過6個多月的不懈努力,於2006年6月份打通了賈原至南掌堡村寬達6米的農二級道路48.6公里,使沿途的3個村、12個村民小組的236戶1148人受益;鄉上還爭取投資為南掌堡村架設10千伏農電線路9.8公里,爭取省上投資130多萬元的中德太陽能發電工程已在南掌堡村建成並投入使用。

鄉設機構

秦團莊鄉設黨委機構、人大機構、政府機構,不再設立政協機構。政協的有關工作明確一名黨委成員兼管。鄉鎮與村之間不設立中間層次的管理機構。鄉工作機構:黨政綜合辦公室(加掛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牌子)、經濟發展辦公室、社會事務辦公室(加掛計畫生育辦公室牌子)。鄉設立人民武裝部。鄉共青團婦聯工會組織的設定按有關章程執行。縣司法機構派駐到鄉鎮,設定司法所。縣法院、公安機關延伸到鄉鎮。工商、地方稅務機構延伸到鄉鎮,按省有關檔案規定執行。

直屬事業機構和人員編制:秦團莊鄉事業機構除中國小校、衛生院外,有財政(在編4人)、農村經營管理站(在編1人)、農業服務中心(在編5人)、文化站(在編1人)。財政所主要承擔組織收入、預算內外收支管理等工作,農村經營管理站主要承擔農村經營管理、農民負擔監管等工作,農業服務中心主要承擔農業技術推廣和服務工作,文化站主要承擔文化體育等工作。

教育事業

教育設施建設

(圖)秦團莊鄉胡麻種植

秦團莊鄉黨委一班人將發展教育事業當做惠及村民的首要任務來抓,先後擠出資金130多萬元,擴建、改建鄉初級中學、中心國小、大天子和秦團莊國小,搬遷了南掌堡國小,使鄉的教育基礎設施得到了徹底改善。鄉初級中學臨街的大門兩邊是兩米多高的土坡,不但影響街容,而且是學校安全管理的隱患和環境衛生的死角。鄉上拿出20多萬元將初級中學學校兩邊的土坡用磚砌起了護坡,新建了圍牆和大門,使學校的環境面貌煥然一新。鄉黨委將南掌堡子國小一次性新建搬遷,鄉上籌資25萬元,平整校園場地10畝,新建磚木結構房屋20間及大門圍牆,完成了校園環境的綠化美化。

教育成果

秦團莊鄉按照“圍繞教育辦實事,辦好教育促發展”的總體要求,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成功實施了二期“義教”、寄宿制工程和現代遠程教育、校舍安全工程等項目,累計爭取國家、省、市、縣項目資金300多萬元,新建、維修、擴建學校9所近4000多平方米,“兩基”攻堅順利達標,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分別達到99.3%、99.2%和100%。同時,秦團莊鄉還通過最佳化教師隊伍,開展“評優推優”等活動,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學習,調動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2008年國小畢業考試雙科合格率達到70%,國中會考九科人均成績位居環縣第一。

經濟發展

秦團莊鄉圍繞市場調整經濟結構,2008年鄉種植洋芋4萬畝,人均5畝,種植葵花2萬畝,並在秦團莊、新集子村各建成5000畝訂單洋芋規模示範點,在賈原、新集子各建成了1000畝、200畝優質葵花示範點,形成了“南葵北薯山區油(豆)”的農業格局。鄉上多方聯繫籌集資金,搞好地膜、農藥化肥、種子的供應,對貧困戶不僅發放支農物資,鄉村幹部還幫助他們種植、播種和覆膜。針對洋芋已成為這個鄉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產品在西安、廣州、成都等地享有盛譽的實際,鄉上及時成立了洋芋產業協會,並申請註冊了“隴友”牌商標和“綠色無公害食品”的認證,還籌資新建了1000噸洋芋儲存庫2座。

(圖)秦團莊鄉秦團莊鄉羊養殖

秦團莊鄉完成退耕還林13728.8畝,荒山改造20728.8畝,完成了白原畔村“三北”防護林工程1800畝,天保工程5000畝,栽植洪(洪德鄉)大(寧夏大水坑)公路行道樹24公里,並在路兩旁地邊四周種植了1米寬的紫花苜蓿帶,形成了一道綠色屏障。同時,這個鄉還把發展種草養畜業作為發展經濟的重頭戲。秦團莊鄉種植多年生牧草2萬畝,種植一年生禾草2萬畝,並在每個村抓了一個百畝種草示範點。秦團莊鄉羊畜飼養量達到2萬隻(頭),戶均15隻(頭)。鄉上還因勢利導,組織農戶推廣暖棚養畜,幫助秦團莊鄉新建羊畜暖棚500座,暖棚養羊8000隻,養牛300頭。鄉上從東北引進良種絨山羊340隻,引進良種牛160頭,投放到農戶中,使全鄉羊只100%的實現了良種化。秦團莊鄉形成“全鄉兩品”的發展格局,建成優質葵花、洋芋基地。

特色農業

秦團莊鄉以市場為導向,引導農民大力發展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特色農業,鄉種植洋芋4萬畝,人均5畝;種植葵花2萬畝,並分別在秦團莊、新集子建成5000畝訂單洋芋示範點。鄉上還成立了洋芋產業協會,註冊了商標,通過了“綠色無公害”認證,在賈原、新集子各建成了1000畝、200畝優質葵花示範點,形成了“南葵北薯山區油(豆)”的農業格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