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兵馬俑

秦代兵馬俑

秦代兵馬俑,即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

秦代大型陶俑,1974年,在陝西省臨波縣秦始皇陵東側出土。先後發現三個坑,發掘出陶俑近八千個,最大的一個坑裡有六千個陶俑,組成了秦代軍隊的森嚴陣容。俑體平均高度在一米八左右,造型準確,形象各異。有免盔束髮的;有頭戴長冠或軟帽的;有身穿戰袍挾弓挎箭的;有披甲著鎧執矛秉戈的。一個個挺胸傲立,氣勢宏偉,十分壯觀。此外還有駕著戰車的雄駿陶馬,昂頸豎耳,分鬃上翹,神駿欲馳。陶俑為泥質灰陶,火候高,質地硬。陶俑頭、軀幹、手臂中空,腳、腿和手實心。所施彩色,用綠色或紅色畫戰袍,針披黑色或褐色鎧甲,黑鎧上配有白、紅成粉,綠色甲釘,綠袍押著紫色花邊,對比強烈。1987年,秦始皇陵又出土士兵馬俑一千多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