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生》

《科技人生》

2007年5月19日起,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CCTV-10)每周六22:10推出一檔新欄目——《科技人生》。該欄目通過傑出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的精彩人生故事,展現他們在科學探索方面取得的成果,展示他們真實的生活狀態和心路歷程,展現科學家的人格魅力,反映中國科技創新發展的歷程。《科技人生》努力通過塑造一個個有血有肉、激發觀眾情感共鳴的科學家形象。《科技人生》欄目是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宣傳“科教興國”戰略、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全民科學素質行動綱要》的又一重要措施。欄目將通過傑出科學家感人至深的人生經歷,在全社會弘揚科學精神,營造創新文化,為培養大批具有創新精神的優秀人才、造就有利於人才輩出的良好環境營造有力的輿論氛圍。

簡介

(圖)《科技人生》 《科技人生》

《科技人生》欄目是中央電視台十套科學教育頻道新近推出的全新欄目,這個欄目探尋科技創新的神奇,感受充滿激情的人生,在“人物-—環境——事業”的互動關係中突出科學家的人物性格,塑造一個有血有肉、激發觀眾情感共鳴的科學家的形象,改變公眾對科學家概念化的認識,讓公眾充分感受科學家的魅力,使科學家成為時代的楷模和明星。《科技人生》努力塑造有血有肉、激發觀眾情感共鳴的科學家的形象,改變公眾對科學家概念化的認識,讓公眾充分感受科學家的魅力,使科學家成為時代的楷模和明星。用感人的故事展示主人公的突出成就,用生動的細節勾畫主人公的人格魅力,用真實的史料再現主人公的人生經歷。

《科技人生》深入挖掘科學家曲折生動的人生故事,用故事塑造血肉豐滿的人物,在節目中展示當代科學家科技創新精神和風采。《科技人生》充分利用電視節目的表達手段,有效運用了史料和回訪,放大細節再現歷史。

節目內容

(圖)錢學森 錢學森

欄目從2007年五月底開播以來,先後推出了以王選吳孟超袁隆平吳文俊錢學森等著名科學家為內容的節目,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為了讓更多的年輕人能夠走進科學家的世界,了解科學家的生平,《科技人生》啟動“科技之星”計畫,邀請科學家走進著名的高校和中學,到青少年中去,讓他們近距離感受科學家的魅力人生,感受科技創新的神奇,加強欄目與青少年的溝通互動,營造崇敬“科技之星”的社會氛圍。

2007年7月初,在《人民科學家——錢學森》播出之後,欄目組將邀請錢學森先生的秘書到錢老的母校北京師大附中與師生進行交流。在活動中將播出《科技人生》的《人民科學家—錢學森》專題片,並請錢老秘書塗元季講述錢學森青少年時期的求學故事,並與學生展開交流,此外還邀請《科技人生》欄目主創人員與學生交流,央視網站還將對活動的全程網路直播。

這是一次和科學家近距離接近的好機會。您對錢學森有什麼樣的問題和感言,請趕快寫下來,我們將把您的問題帶到活動現場。如果您想參加7月9日在北京師大舉辦的活動,請留下您的聯繫方式,我們將邀請20名網友參加我們的活動,並贈送《人民科學家—錢學森》節目的特製光碟作為紀念。

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將從19日起每周六22時10分推出一檔新欄目《科技人生》。該欄目旨在通過講述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的故事,改變公眾對科學家概念化的認識,讓公眾充分感受科學家的魅力,使科學家成為時代的楷模和明星。 

欄目定位

探尋科技創新的神奇,感受充滿激情的人生。講述科學家為科技進步做出貢獻時所經歷的曲折故事。

欄目訴求

以人為本,在“人物-—環境——事業”的互動關係中突出科學家的人物性格,塑造一個有血有肉、激發觀眾情感共鳴的科學家的形象,改變公眾對科學家概念化的認識,讓公眾充分感受科學家的魅力,使科學家成為時代的楷模和明星。

節目形態

(圖)《科技人生》 《科技人生》

以科學家故事為主線,打破了人物紀錄片的常規模式,多種表現手段穿插結合,主持人的講述環境不在演播室,而是在與節目內容緊密相關的特定環境,講述內容除了信息的補充外,更重要的是作為節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共同去探討科學家的性格、思想和精神。

中央電視台科學教育頻道開播於2001年7月,6年來,科教頻道始終堅持“教育品格、科學品質、文化品位”特色,贏得了廣大觀眾的喜愛。特別是2005年年底改版以來,科教頻道著力打造科技、教育、精品節目三大集群,《百家講壇》、《走近科學》、《探索發現》、《講述》等品牌欄目推出的多個節目不斷形成全國性收視熱點,掀起了“易中天三國熱”、“于丹論語熱”等文化現象,頻道收視份額在兩年內實現翻番,收視競爭力大幅上升,是全國最著名的科教類專業頻道。這次,科教頻道傾力推出的《科技人生》欄目,將為科教頻道科技節目集群增加了重要的新生力量。

品牌目標

打造“科技創新的文化品牌”,喚起全民族的科學意識和對科學家的尊重。把“科學人生”辦成又一檔高品質、高品位電視名牌欄目。

播出時間

首播:周六22:10分

重播:周日14:00本周節目

周六13:30上周節目

參考資料

[1] 人民網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25509/55787/112492/6628344.html
[2] 科技人生 http://space.tv.cctv.com/podcast/kjrs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