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與中國新型工業化

我國新型工業化道路中的後發優勢 論新型工業化後發優勢的向度模式 論中國新型工業化道路中後發優勢的發揮

基本信息

作 者:胡培兆 陳其林
出 版 社:廈門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8
ISBN:756152605
版 次:1
包 裝:平裝
開 本:16開
頁 數:415頁
印 張:1次

內容介紹

本書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探討中國新型工業化道路選擇中的一系列問題,包括:工業化發展戰略的選擇,產業發展的重點,發展高科技產業與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取捨,工業化道路中的環境污染與防治問題,工業化道路中發展工業與穩定糧食生產的關係,工業化與農村人口的轉移等。本書是一部關於中國新型工業化研究的理論文集,全書分為科學發展觀與新時期政治經濟學的發展、科學發展觀與現行經濟成長方式的轉變、科學發展觀與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科學發展觀與經濟發展的比較優勢、科學發展觀與區域或產業的協調發展和科學發展觀與建設和諧社會問題研究幾個部分,收入了眾多關於中國新型工業方面問題的研究性論文,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目錄

前言
中國開放進程中的增長動力(代序)
第1篇 科學發展觀與新時期政治經濟學的發展
科學發展觀的學與用
科學發展觀與轉軌時期的政治經濟學
科學發展觀深化了政治經濟學關於發展的內涵
中國理論經濟學的思潮與社會責任
科學發展觀的政治經濟學解讀
論科學發展觀對產權與產權制度的人本要求
科學發展觀的經濟倫理向度
第2篇 科學發展觀與現行經濟成長方式的轉變
經濟成長方式與制度缺損——我國工業化進程中結構調整問題的一個政治經濟學解釋
中國經濟成長可持續性問題——基於生產力源泉的經驗分析
中國轉型期粗放式經濟成長模式的再審視——要素價格扭曲與粗放式增長鎖定的反思
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再思考——兼論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環境問題
從長波關係看我國的工業化發展
增長的悖論與悖論的增長——對中國經濟成長方式的反思
第3篇 科學發展觀與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戰略思維
基於軟資源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從硬資源的約束到軟資源的突破
循環經濟視角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探析
循環經濟是中國新興工業化的發展模式——以天津發展循環經濟為例
論中國的重新重工業化
新型工業化的必由之路——信息化
論傳統產業新型工業化道路和體制創新
技術尋求型fdi:中國新型工業化的重要助推器
有效競爭與市場結構演變——我國新型工業化的微觀基礎構建
第4篇 科學發展觀與經濟發展的比較優勢
比較優勢、競爭優勢與智慧財產權優勢理論——經濟轉型與產業調整中的一個新原理
試論新型工業化發展中我國的後發優勢及其實現方略
我國新型工業化道路中的後發優勢
金融系統初始條件、後發優勢與工業化模式選擇
新型工業化道路下發揮我國後發優勢的實現方式選擇
論新型工業化後發優勢的向度模式
論中國新型工業化道路中後發優勢的發揮
第5篇 科學發展觀與區域或產業的協調發展
中國沿海地區外資加工貿易模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