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廣東國民大學

私立廣東國民大學

私立廣東國民大學創辦於1925年9月,校長陳其瑗,校址初設在東山。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私立廣東國民大學後在多寶路荔灣橋西原時敏學校校址建築新校舍。校務發展迅速,學生日增,再在惠福西路增設分教處。

開辦初,設有中文系、政治學系、經濟學系及商學系,共有本科學生一百三十六人。另設英文專修科,學生二十二人,附屬高中部,學生九十一人。1926年,增設法律學系,將英文專修科併入高中部,再增設國中部。1928年,成立文學院、法學院、商學院。1930年,增設工學院。1931年,吳鼎新接任校長,增設教育學系。同年6月,獲教育部令批准立案。接受委託辦理會計職業訓練班和警監職業訓練班。1932年,停辦商學院。

由於當時青年出路困難,無大學學歷,不易謀得職業,既有職業而想入學深造亦不容易。因此,國民大學的各系,分設日班、夜班,春季、秋季幾種學制。雖在教學質量上,未及全日制的公立大學,但能解決了大批青年求學問題,頗得社會青年歡迎,入學人數日增,校務日益發展。

歷史沿革

廣州淪陷後,遷校於開平縣,並在香港設分教處,中學部則遷校於台山縣。1941年,大學部遷 往曲江。1944年,再遷至羅定太平圩,後又遷羅定縣泗綸、上瀧、簕小等鄉。1945年,再遷至陽春縣春灣鎮。師生在戰火紛飛中轉徙流離,生活極不安定,教學亦極為困難。

抗日戰爭勝利後,遷回荔灣原校址複課。校長仍為吳鼎新,教務長為張景耀,訓導長為李伯賢、總務長為盧頌芳。

私立廣東國民大學的創辦和發展,得力于海外僑胞的贊助頗大。校務的經常開支,校舍的興建,設備的購置,多有賴於華僑的捐助。廣州解放後,廣東國民大學併入華南聯合大學

總計自創辦以來廿多年間,畢業學生共有三千八百多人,其餘訓練班和附中的畢業人數,尚未計入。

院系設定

現將名院系的設定及畢業人數列下:

一、文學院(院長:黃軼球):中文系共畢業363人,教育學系共畢業226人,新聞學系共畢業72人,英國語言文學系至解放時尚未有畢業生。

二、法學院(院長陳炎興)。法律學系共畢業1,010人,政治學系共畢業584人,經濟學系共畢業694人,政治經濟學系(1934年停辦)共畢業405人。

三、工學院(院長盧頌芳)。土木工程系共畢業372人,機械工程系與電機工程系至解放時均尚未有畢業生。

四、商學院(1932年停辦)。普通商業系共畢業14人,會計系共畢業145人。

全校總計共畢業3,885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