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英醫院

簡介1951年7月,海南軍政委員會派陳書英、姚隱接管瓊崖麻風院,改名為“海南秀英醫院”。 年改名為海南地區麻風病防治院,1980年復稱海南行政區秀英醫院。 據統計,歷年秀英醫院麻風病人住院治療1073例,治癒902例。

基本信息

簡介

1951年7月,海南軍政委員會派陳書英、姚隱接管瓊崖麻風院,改名為“海南秀英醫院”。接管後,先派王天裕任院長。1953 年陳光遠醫師任院長,並派吳永贊、吳育強、葉重顏等醫師到院開展治療工作。當時麻風病人有288人。
“文化大革命” 初期,秀英醫院改名為“海南燈樓坡醫院” 。1971 年改名為海南地區麻風病防治院,1980年復稱海南行政區秀英醫院。l988年建省後,改成海南省秀英醫院,並從正科級升為正處級事業單位。

創建過程

瓊崖麻風病院籌建於民國22年(1933年)。當年瓊山縣政府和海口各界人士發起,將海口和各縣城的麻風病人流落街頭行乞的情況,向上海麻風救濟總會報告,獲得救濟總會撥款光洋2000元,後又獲新加坡華僑胡文虎捐贈光洋2萬元,建成瓊崖麻風院。該院建成於民國23年12月(1934年)。當年興建水泥鋼筋結構平頂病房6幢1562平方米。從此,瓊崖的麻風病人開始有一個棲宿治療的地方。
1934年瓊籍盧松鷹醫生返瓊,任該院管理員,協助負責醫務工作,開始收治海口和各縣流落行乞的麻風病人。海口福音醫院的美籍醫生每周日到麻風院向麻風病人傳布基督教,並做些治療工作。當時治療藥物只有大楓子和氨苯楓。
海南解放後,海南軍政委員會接管,改名秀英醫院。

建設和配備

醫院占地面積l333200平方米,醫務人員56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39人,占總職工69.6%,副主任醫師5人,主治、主管(護、藥、技)師13人,醫、護(藥、技)師10人,醫、護(藥、技)士11人。
黨和政府關心麻風病人的治療和生活,每月給住院病人固定生活補貼。醫院為使住院病人安心治療和生活過得更好,不要走出社會,特定醫療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原則,組織有勞動能力的病員,因人制宜,參加適當的生產勞動,開辦農場種植甘蔗、番薯、西瓜等l500多畝;還開辦鋸木廠、掃把廠、磚瓦廠等,產品首先滿足醫院建築的需要,還聯繫供應建築市場。在病人中,組織麻風病人生產管理委員會,設有主任、總務、財務會計,進行經營管理和分配,改善病人生活。據統計,歷年秀英醫院麻風病人住院治療1073例,治癒902例。至1990年底,治癒留院者l86人,能夠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生活比較穩定。現症麻風病人32例,仍在繼續治療中。
1989年,設院辦公室和醫療辦公室、兩個門診部、四個病區、七個臨床醫技科室。醫院擔負著全省麻風病的防治、教學科研任務。撰寫的《麻風病人血清蛋白的研究》、《麻風組織病理不脫臘氧化抗酸染色法的改良》分別獲海南衛生科研成果三、四等獎。吳永贊副主任醫師撰寫的(178例兒童麻風臨床分析》一文入選在美國召開的第十四屆國際麻風會議。l982年起,採用WH0麻風控制規劃化療研究組制定的“麻風聯合化療方案”,縮短了療程,提高治療效果,對麻風的殘疾病人進行康復手術,眼瞼手術28例,安裝假裝22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